层压加热装置及层压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1592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24
本申请涉及一种层压加热装置及层压系统,层压加热装置包括:导热体、导热液和加热体。导热体内部具有腔室,导热液填充于腔室内,加热体设于导热体上,用于对腔室内的导热液加热。利用加热体对腔室的导热液加热,使得腔室的导热液快速受热;受热后的导热液对导热体传热,使得导热体能向待层压工件进行导热,以完成层压过程中的加热。由于本申请利用加热体直接对腔室内的导热液加热,因此,无需采用循环泵、导热油管等结构,简化设备结构,降低设备故障率。同时,由于受热后的导热液集中在腔室内并对导热体传热,因此,能减少导热液循环过程中的散热,比如:在导热油管内的循环等,有效减少热量损失,提升能源利用率。提升能源利用率。提升能源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层压加热装置及层压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加热设备
,特别是涉及层压加热装置及层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层压是指借助加热、加压将相同或不同材料的多层结构压合为整体的方法,比如: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等。传统层压过程中,通常采用油泵循环装置驱动导热油在导热油管内循环,以向层压过程提供热量。然而,该加热装置结构较为复杂,设备故障率高;同时,热量损失大,能源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层压加热装置及层压系统,简化设备结构,提升设备的可靠性;同时,减少热量损失,提升能源利用率。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层压加热装置,包括:导热体,内部具有腔室;导热液,填充于腔室内;加热体,设于导热体上,用于对腔室内的导热液加热。
[0005]上述的层压加热装置,利用加热体对腔室的导热液加热,使得腔室的导热液快速受热;受热后的导热液对导热体传热,使得导热体能向待层压工件进行导热,以完成层压过程中的加热。由于本申请利用加热体直接对腔室内的导热液加热,因此,无需采用循环泵、导热油管等结构,简化设备结构,降低设备故障率。同时,由于受热后的导热液集中在腔室内并对导热体传热,因此,能减少导热液循环过程中的散热,比如:在导热油管内的循环等,有效减少热量损失,提升能源利用率。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体背向腔室的表面包括导热面,加热体的发热端覆盖至少部分导热面。如此,将加热体的发热端覆盖在至少部分导热面上,以面加热方式,增大传热面积,使得热量通过导热面快速向腔室内传递,有利于提高加热的速率和均匀性。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体包括加热层,加热层叠设于导热面上,用于通过加热体的发热端向导热面供热。如此,将加热层叠设于导热面上,使得加热层产生的热量快递传递至导热面,以加热腔室内的导热液,提高层压过程中的加热速率。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体还包括均热层,均热层设于导热面靠近加热层的一侧。如此,在导热面与加热层之间设置均热层,使得加热层产生的热量能均匀传递至导热面上,提高加热的均匀性,有利于提升层压效果。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体还包括基底层,基底层设于加热层背向导热面的一侧面。如此,将基底层设在加热层上,使得加热层得到稳定支撑,有利于提升加热体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面与腔室的对应内壁之间的厚度记为h1,厚度h1满足的条件为:10mm≤h1≤15mm。如此,将厚度h1控制在10mm~15mm之间,这样在满足一定层压加热效率的前提下,适当延缓受热速率,使得腔室内的导热液温度保持均匀分布,有利于准确控制导热液受热后的温度。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体包括多个,多个加热体的发热端贴设于导热面上,且至少部分加热体被配置为能单独控制工作。如此,将至少部分加热体设计为能单独控制工作,使得该部分加热体可根据导热体表面实时温度而控制工作,这样在维持所需温度的前提下,减少加热体的工作数量,有利于节约能源。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体背向腔室的表面包括工作面,工作面在导热体的厚度方向上背向导热面设置。如此,将工作面和导热面分布在导热体的相反两侧面,有利于结构合理分布,减少结构之间的相互干涉影响。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工作面与腔室的对应内壁之间的厚度记为h2,厚度h2满足的条件为:30mm≤h2≤50mm。如此,合理控制厚度h2,在满足一定层压加热效率的前提下,减少工作面处的变形量,提升工作面的平面度,使得待层压工作在工作面上稳定层压作业。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层压加热装置还包括保温层,保温层设于加热体背向导热面的一侧面。如此,在加热体上设置保温层,减少加热体上热量的损失,有利于提升加热体的热量利用率。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体为电加热部件。如此,将加热体设计为电加热部件,使得加热速率更快,层压加热装置更为节能。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层压加热装置还包括缓冲体,缓冲体与腔室连通,用于存储导热液。如此,利用缓冲体,对导热液受热膨胀的部分进行缓冲,降低腔室内的气压,使得层压加热装置正常运行,提升设备的安全性。
[0017]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层压系统,包括以上任一项的层压加热装置。
[0018]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19]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层压加热装置结构剖视图;
[0021]图2为图1中圈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多个加热体拼合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1中的层压加热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100、层压加热装置;10、导热体;11、腔室;12、开口;13、导热面;14、工作面;20、加热体;21、加热层;22、均热层;23、基底层;24、边框;2a、工作的加热体;2b、停止的加热体;30、导热液;40、缓冲体;41、连接管;50、保温层;X、厚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0027]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8]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29]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层压加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体(10),内部具有腔室(11);导热液(30),填充于所述腔室(11)内;加热体(20),设于所述导热体(10)上,用于对所述腔室(11)内的导热液(30)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加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10)背向所述腔室(11)的表面包括导热面(13),所述加热体(20)的发热端覆盖至少部分所述导热面(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压加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20)包括加热层(21),所述加热层(21)叠设于所述导热面(13)上,用于通过所述加热体(20)的发热端向所述导热面(13)供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压加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20)还包括均热层(22),所述均热层(22)设于所述导热面(13)靠近所述加热层(21)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压加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20)还包括基底层(23),所述基底层(23)设于所述加热层(21)背向所述导热面(13)的一侧面。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压加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面(13)与所述腔室(11)的对应内壁之间的厚度记为h1,所述厚度h1满足的条件为:10mm≤h1≤15mm。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压加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20)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召辉陈国栋苏硕剑林翔玲李晗芳郭永胜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