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用氢循环泵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1464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23
一种燃料电池用氢循环泵的电机,包括电机壳体、电机定子、电机转子、后端盖,电机定子固定在电机壳体内壁,后端盖与电机壳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电机转子的转子轴后端通过轴承支承于后端盖,电机壳体的前端设置向内延伸的轴承座,轴承座与电机壳体前端口之间形成一凹腔,转子轴通过轴承支承于轴承座,转子轴的前端伸进凹腔中,一动力输出盘位于凹腔中与转子轴固定连接,动力输出盘的前端面设置第一永磁体,第一永磁体具有至少一对磁极构成的极对数,一个不导磁、不导电的密封隔板安装在电机壳体前端将凹腔密封且不与动力输出盘和第一永磁体接触,密封隔板与电机壳体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电机壳体前端外周设有用于固定连接氢循环泵的凸缘。泵的凸缘。泵的凸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料电池用氢循环泵的电机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用氢循环泵的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燃料电池是一种能量转化装置,它通过可燃气与氧化性气体产生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目前的燃料电池多为氢

氧燃料电池,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排出的气体含有大量的氢气,这些氢气如果直接排到大气中,会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且氢气易燃易爆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通过氢气循环泵将这些排出的氢气循环回燃料电池进行回收再利用。现有的氢循环泵是由电机带动,整机结构采用电机输出转轴与氢循环泵的叶轮直接机械连接形成传动,电机输出转轴与氢循环泵壳体之间通过油封密封,以隔绝泵体内氢气渗透到电机内部,防止氢气与通电绕组接触发生起火燃烧、爆炸等安全隐患,但是采用油封结构密封,会造成电机输出转轴和氢循环泵壳体之间较大的摩擦损耗,导致电机效率降低,并且长时间运行后油封会因长期摩擦产生磨损,造成密封失效,导致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用氢循环泵的电机。它在电机转子轴上固定连接动力输出盘,在动力输出盘上设置第一永磁体,并用密封隔板将动力输出盘密封隔离在电机壳体内,能通过动力输出盘上第一永磁体的磁力带动被密封隔板隔离的氢循环泵的叶轮旋转,形成非接触式传动,使氢循环泵的氢气不会窜入电机内,有效防止氢循环泵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燃料电池用氢循环泵的电机,包括电机壳体、电机定子、电机转子、后端盖,所述电机定子固定在电机壳体内壁,所述后端盖与电机壳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电机转子的转子轴后端通过轴承支承于后端盖,所述电机壳体的前端设置向内延伸的轴承座,轴承座与电机壳体前端口之间形成一凹腔,所述转子轴通过轴承支承于轴承座,所述转子轴的前端伸进凹腔中,一动力输出盘位于凹腔中与转子轴固定连接,所述动力输出盘的前端面设置第一永磁体,所述第一永磁体具有至少一对磁极构成的极对数,一个不导磁、不导电的密封隔板安装在电机壳体前端将凹腔密封且不与动力输出盘和第一永磁体接触,密封隔板与电机壳体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所述电机壳体前端外周设有用于固定连接氢循环泵的凸缘。
[0006]所述动力输出盘前端面设置第一永磁体的安装槽,所述第一永磁体通过粘接或铆压固定在安装槽内。
[0007]所述动力输出盘前端面设置的安装槽为环形槽,所述第一永磁体为环形永磁体,该环形永磁体具有一对或多对磁极构成的极对数。
[0008]所述动力输出盘设置的安装槽为一个环形槽,偶数个第一永磁体按N极、S极依次
交错排列设置在环形槽中组成多对磁极的极对数。
[0009]所述动力输出盘设置的安装槽数量为偶数,偶数个安装槽环轴心均布设置,各安装槽中分别设置第一永磁体,这些第一永磁体组成一对或多对磁极的极对数。
[0010]所述密封隔板的厚度为2~3mm。
[0011]所述密封隔板后端圆周设有轴向延伸的环形限位部,环形限位部中间形成让位凹槽为动力输出盘让位,环形限位部的外圆与电机壳体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所述密封隔板前端为平面,该前端平面与让位凹槽的槽底之间的厚度为2~3mm。
[0012]所述电机壳体的前端连接氢循环泵壳体,所述氢循环泵壳体的腔口端与电机壳体固定连接,氢循环泵壳体与电机壳体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所述氢循环泵壳体的腔内通过轴承支承泵转轴,所述泵转轴上固定连接叶轮,所述叶轮与动力输出盘相对的端面设置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二永磁体的极对数与第一永磁体相同,第二永磁体不与密封隔板接触。
[0013]所述电机壳体的用于固定连接氢循环泵的凸缘与电机壳体前端之间设有直径小于凸缘的装配段,该装配段的外圆壁设置第二密封圈,所述氢循环泵壳体通过腔口套在电机壳体的装配段上形成密封,且通过螺栓将电机壳体的凸缘与氢循环泵壳体固定连接。
[0014]采用上述方案,在电机壳体的前端设置向内延伸的轴承座,使轴承座与电机壳体前端口之间形成一凹腔,转子轴通过轴承支承于轴承座,所述转子轴的前端伸进凹腔中,一动力输出盘位于凹腔中与转子轴固定连接,动力输出盘的前端面设置第一永磁体,所述第一永磁体具有至少一对磁极构成的极对数,一个不导磁、不导电的密封隔板安装在电机壳体前端将凹腔密封且不与动力输出盘和第一永磁体接触,密封隔板与电机壳体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所述电机壳体前端外周设有用于固定连接氢循环泵的凸缘。这种结构能够使电机转子轴不外伸出电机壳体,用密封隔板将电机内部与被驱动的氢循环泵内部隔离,通过电机转子轴固定连接的动力输出盘上的第一永磁体,利用磁力带动氢循环泵中设有第二永磁体的叶轮旋转,形成非接触式传动,使氢循环泵的氢气不会窜入电机内,有效防止氢循环泵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
[0015] 所述密封隔板的厚度为2~3mm。密封隔板采用2~3mm的厚度,能够保证动力输出盘的第一永磁体与氢循环泵叶轮的第二永磁体之间的磁力间隙为3.5~5mm ,使动力输出盘能够通过磁力带动氢循环泵叶轮旋转。
[0016]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设置密封隔板将设有第一永磁体的动力输出盘密封隔离在电机壳体内,使电机转子轴不与被驱动的氢循环泵叶轮轴直接机械连接,改变了现有的燃料电池用氢循环泵与电机输出转轴之间通过油封密封的结构,既能够避免采用油封结构密封造成电机输出转轴和氢循环泵壳体之间较大的摩擦损耗,从而导致电机效率降低,又能够防止长期运行造成油封磨损,导致密封失效而造成氢气渗透到电机内部引发起火燃烧、爆炸等安全隐患。
[0017]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电机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电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动力输出盘的剖视结构图;
[0021]图4为图3的A向视图;
[0022]图5为动力输出盘的一种实施例结构图;
[0023]图6为环形永磁体的实施例;
[0024]图7为本技术电机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电机与氢循环泵的装配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参见图1至图5,一种燃料电池用氢循环泵的电机的实施例,包括电机壳体1、电机定子2、电机转子3、后端盖4,所述电机定子2固定在电机壳体1内壁,定子2的铁芯与电机壳体1内壁过盈配合压装固定在壳体内,定子2的绕组采用灌封胶水通过固化方式进行密闭灌封。所述后端盖4与电机壳体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后端盖4与电机壳体1之间设置第三密封圈21密封,电机转子3的转子轴7后端通过轴承支承于后端盖4,转子铁芯过盈配合固定在转子轴7上,电机转子3的磁瓦粘接固定在铁芯槽内。所述电机壳体1的前端设置向内延伸的轴承座8,轴承座8与电机壳体1前端口之间形成一凹腔9,所述转子轴7通过轴承支承于轴承座8,所述转子轴7的前端伸进凹腔9中。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用氢循环泵的电机,包括电机壳体(1)、电机定子(2)、电机转子(3)、后端盖(4),所述电机定子(2)固定在电机壳体(1)内壁,所述后端盖(4)与电机壳体(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电机转子(3)的转子轴(7)后端通过轴承支承于后端盖(4),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1)的前端设置向内延伸的轴承座(8),轴承座(8)与电机壳体(1)前端口之间形成一凹腔(9),所述转子轴(7)通过轴承支承于轴承座(8),所述转子轴(7)的前端伸进凹腔(9)中,一动力输出盘(10)位于凹腔(9)中与转子轴(7)固定连接,所述动力输出盘(10)的前端面设置第一永磁体(11),所述第一永磁体(11)具有至少一对磁极构成的极对数,一个不导磁、不导电的密封隔板(12)安装在电机壳体(1)前端将凹腔(9)密封且不与动力输出盘(10)和第一永磁体(11)接触,密封隔板(12)与电机壳体(1)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13),所述电机壳体(1)前端外周设有用于固定连接氢循环泵的凸缘(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氢循环泵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盘(10)前端面设置第一永磁体(11)的安装槽(14),所述第一永磁体(11)通过粘接或铆压固定在安装槽(14)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氢循环泵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盘(10)前端面设置的安装槽(14)为环形槽,所述第一永磁体(11)为环形永磁体,该环形永磁体具有一对或多对磁极构成的极对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氢循环泵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盘(10)设置的安装槽(14)为一个环形槽,偶数个第一永磁体(11)按N极、S极依次交错排列设置在环形槽中组成多对磁极的极对数。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氢循环泵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江王成罗成陈凤勤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吉力芸峰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