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0976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装盒,包括盒体和内衬。盒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五侧板、顶板和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五侧板、顶板和底板共同限定出第一容纳腔,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连接在第二侧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第四侧板连接在第三侧板的远离第二侧板的一侧,第四侧板上设有撕拉条,顶板和底板连接在第一侧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第五侧板连接在顶板的远离第一侧板的一侧。内衬设在第一容纳腔内,内衬具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适于放置物品。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包装盒,增加了包装盒的结构强度,提升了对物品的保护强度,可以防止包装盒在生产或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方便用户打开包装盒。装盒。装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装盒


[0001]本技术涉及包装盒
,尤其是涉及一种包装盒。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用来包装物品的包装盒通常只有一层,物品直接放入包装盒内,在运输过程中包装盒很容易发生损坏和变形,导致不能较好的对物品进行保护,使得物品的破损率较高,且包装盒难以打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包装盒,增加了包装盒的结构强度,提升了对物品的保护强度,可以防止包装盒在生产或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同时方便用户打开包装盒。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包装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五侧板、顶板和底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所述第五侧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共同限定出第一容纳腔,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二侧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四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三侧板的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所述第四侧板上设有撕拉条,所述顶板和底板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五侧板连接在所述顶板的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内衬,所述内衬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内衬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适于放置物品。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包装盒,通过设置盒体和内衬,将内衬放入第一容纳腔内,物品放入第二容纳腔内,且盒体的第四侧板上设置撕拉条。由此,与现有的包装盒相比,增加了包装盒的结构强度,提升了对物品的保护强度,可以防止包装盒在生产或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同时方便用户打开包装盒。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侧板的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子内侧板,所述第五侧板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二子内侧板,所述第一子内侧板和所述第二子内侧板构成内侧板,所述内侧板位于所述第四侧板的内侧。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子内侧板和所述第二子内侧板中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配合槽,所述第一子内侧板和所述第二子内侧板中的另一个上设有配合凸起,所述配合凸起配合在所述配合槽内。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中的至少一个的内壁面设有第一标识区,所述第一标识区用于显示所述物品的使用方法。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衬包括第一内衬板、第二内衬板、第三内衬板、第四内衬板、内顶板和内底板,其中,所述第一内衬板和第三内衬板连接在所述第二内衬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内顶板和所述内底板连接在所述第二内衬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四内衬板连接在所述内底板的远离所述第二内衬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内衬板、所
述第二内衬板、所述第三内衬板、所述第四内衬板、所述内顶板和所述内底板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二容纳腔。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四内衬板设有第二标识区,所述第二标识区用于显示所述内衬的打开方式。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顶板包括第一子内顶板和第二子内顶板,所述第一子内顶板连接在所述第二内衬板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二子内顶板连接在所述第四内衬板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第四内衬板的邻近所述第二子内顶板的一端设有手指扣取部。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第一侧板的宽度方向上、所述顶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在所述第一侧板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插板和第四插板;其中,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三插板插接在所述内侧板上。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三插板的结构相同,在所述第一侧板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插板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包装盒为纸盒或瓦楞包装盒。
[00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包装盒,通过设置盒体和内衬,将内衬放入盒体的第一容纳腔内,将物品放入盒体的第二容纳腔内,使物品受到双重保护,增强了包装盒的结构强度,防止包装盒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且在盒体的内壁面设置第一标识区,在内衬上设置第二标识区,通过撕拉条打开盒体后,用户能直接观看到第一标识区和第二标识区,使得用户能快速了解物品的用户和内衬的打开方式,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0016]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7]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8]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盒体的展开示意图;
[0019]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盒体的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示意图;
[0020]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衬的展开示意图;
[0021]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包装盒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100、包装盒;
[0024]1、盒体;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4、第四侧板;141、撕拉条;15、第五侧板;16、顶板;161、第一插板;162、第二插板;17、底板;171、第三插板;172、第四插板;18、内侧板;181、第一子内侧板;1811、配合槽;182、第二子内侧板;1821、配合凸起;19、第一标识区;
[0025]2、内衬;21、第一内衬板;22、第二内衬板;23、第三内衬板;24、第四内衬板;241、手指扣取部;25、内顶板;251、第一内顶板;252、第二内顶板;26、内底板;27、第二标识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参考图1

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包装盒100。
[0027]如图1

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包装盒100,包括盒体1和内衬2。
[0028]具体而言,盒体1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第四侧板14、第五侧板15、顶板16和底板17,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第四侧板14、第五侧板15、顶板16和底板17共同限定出第一容纳腔,其中,第一侧板11和第三侧板13连接在第二侧板12的宽度方向(例如,图1中的左右方向)的两侧,第四侧板14连接在第三侧板13的远离第二侧板12的一侧,第四侧板14上设有撕拉条141,顶板16和底板17连接在第一侧板11的长度方向(例如,图1中的上下方向)的两侧,第五侧板15连接在顶板16的远离第一侧板11的一侧。内衬2设在第一容纳腔内,内衬2具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适于放置物品。
[0029]例如,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第二侧板12连接在第一侧板11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第三侧板13连接在第二侧板12的宽度方向的自由端,第四侧板14连接在第三侧板13的宽度方向的自由端,即包装盒100展开时,第一侧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五侧板、顶板和底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所述第五侧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共同限定出第一容纳腔,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二侧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四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三侧板的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所述第四侧板上设有撕拉条,所述顶板和底板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五侧板连接在所述顶板的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内衬,所述内衬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内衬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适于放置物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的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子内侧板,所述第五侧板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二子内侧板,所述第一子内侧板和所述第二子内侧板构成内侧板,所述内侧板位于所述第四侧板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内侧板和所述第二子内侧板中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配合槽,所述第一子内侧板和所述第二子内侧板中的另一个上设有配合凸起,所述配合凸起配合在所述配合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中的至少一个的内壁面设有第一标识区,所述第一标识区用于显示所述物品的使用方法。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包括第一内衬板、第二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岚丁晓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菲珂尔化妆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