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0798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属于连接器领域,电连接器,包括第一导电端子组、转接板、以及第一绝缘壳体,第一绝缘壳体包括一对接面、贯穿对接面的收容槽、以及下端面,第一导电端子组设于收容槽内,转接板具有与第一导电端子组电连接的第一端、以及插接部,插接部与下端面均位于所述转接板的同一侧,插接部至少一部分位于下端面所在平面的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通过缩短插接部凸出于转接板的距离的设置方式,将插接部与转接板的连接线内缩于第一绝缘壳体内侧,大大降低了插接部的空间占用,进而减少电连接器的空间占用。电连接器的空间占用。电连接器的空间占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根据布置以及通讯的需要,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连接器组件来实现电子卡与主转接板的电性连接。一般而言,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其中第一连接器用以收容电子卡,第二连接器用以安装于主转接板上。
[0003]随着电子设备对数据通讯要求的不断提高,这也对连接器组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第一连接器还可能包括转接板,转接板的输入端与电子卡实现电性连接,转接板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接器实现电性连接。但在追求数据高速(高频)传输的情况下,考虑到高速信号在转接板中传输的损耗,高速信号对若使用转接板与第二连接器进行通讯难以保证信号完整性,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质量。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113078527A的一种转接板,其包括输入端以及输出端,所述输入端包括用以与第一连接器接头相连接的输入部;所述输出端包括输出部以及用以与第二连接器相插接的插接部。所述输出部用以直接或者间接与线缆电性连接以传输高速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电端子组(1)、转接板(2)、以及第一绝缘壳体(3);所述第一绝缘壳体(3)包括一对接面(32)、贯穿所述对接面的收容槽(33)、以及下端面(31);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1)设于所述收容槽(33)内;所述转接板(2)具有与第一导电端子组(1)电连接的第一端(21)、以及插接部(22);所述插接部(22)与所述下端面(31)均位于所述转接板(2)的同一侧;所述插接部(22)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下端面(31)所在平面的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22)与所述第一端(21)之间具有让位空间(2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缆(4);所述转接板(2)还具有与所述线缆(4)电连接的第二端(2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1)的对接方向与所述插接部(22)的对接方向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面(31)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1)的对接方向平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绝缘壳体(5);所述第二绝缘壳体(5)包围在所述转接板(2)外,所述插接部(22)延伸出所述第二绝缘壳体(5)。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壳体(5)上具有与对接连接器(7)配合的卡槽(5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扣组件(6);所述锁扣组件(6)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壳体(5)上。9.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8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以及与所述电连接器对接的对接连接器(7)。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连接器(7)包括外壳(71)、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71)的第二导电端子组(72);所述外壳(71)具有插接槽(7151),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初苏桢楠李杭
申请(专利权)人:安费诺电子装配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