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吸氧的口咽通气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0295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高流量吸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吸氧的口咽通气道,包括咽弯曲和定位组件,咽弯曲远端能够到达会咽根部,咽弯曲远端一侧固定有用于封堵食管的封堵气囊,咽弯曲上设置有封堵气囊充气管,封堵气囊充气管与封堵气囊连通。本方案通过在咽弯曲上设置封堵气囊封堵食管,能够有效的避免高流量气体流入胃部,避免胃胀气、反流物误吸等情况发生。反流物误吸等情况发生。反流物误吸等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吸氧的口咽通气道


[0001]本技术涉及高流量吸氧
,具体为一种便于吸氧的口咽通气道。

技术介绍

[0002]按照氧疗系统所提供的气体流量是否达到患者的吸气需求,可将氧疗系统分为低流量系统和高流量系统,采用高流量系统进行氧疗称为高流量吸氧。高流量氧疗提供的气流能够完全满足患者的吸气需要,能输送流速高达60

120L/min的空氧混合气体,由于气体振动、湍流等作用,在吸氧的同时还能够帮助患者排出体内二氧化碳,主要应用在急性呼吸衰竭、拔管后的序贯吸氧治疗、支气管镜等其他有创操作时。
[0003]目前高流量吸氧的方法之一是经鼻高流量吸氧,其通过无需密封的鼻塞导管将空氧混合仪按一定比例混合的高流量气体输送给患者,这种方式在实际运用时存在如下弊端:由于气体的流动路径为鼻腔—咽—喉,一旦患者发生舌后坠时,则会压迫和封堵喉部,导致气道无法打开,从而中断吸氧。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通过口咽通气道(又称口咽通气管)进行高流量吸氧的方式,例如中国专利申请一种口咽通气道(CN112263759A),通过将口咽通气道放入咽部,直接将高流量气体送入患者体内,此种方式能够防止舌后坠,迅速开放气道,建立临时人工气道。但是这种方式仍然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口咽通气道位于咽部,咽部下连喉部和食管,而该口咽通气道无法对食管进行封闭,吸氧过程中会有较多高流量气体通过食管进入胃部,造成患者胃胀气、反流物误吸等不适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便于吸氧的口咽通气道,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口咽通气道无法对食管进行封闭,容易造成高流量气体进入胃部,导致胃胀气等不适反应的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便于吸氧的口咽通气道,包括咽弯曲和定位组件,咽弯曲远端能够到达会咽根部,咽弯曲远端一侧固定有用于封堵食管的封堵气囊,咽弯曲上设置有封堵气囊充气管,封堵气囊充气管与封堵气囊连通。
[0008]本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0009]吸氧时咽弯曲远端放入会咽根部,封堵气囊位于食管侧,定位组件对咽弯曲进行定位,插入后通过对封堵气囊进行充气,利用封堵气囊膨胀后封堵食管,避免高流量气体流入胃部,从而解决胃胀气、反流物误吸的问题。本方案通过在咽弯曲上设置封堵气囊封堵食管,能够有效的避免高流量气体流入胃部,患者舒适度更高,吸氧效果好。
[0010]进一步,还包括喉管,喉管能够伸入喉内,喉管与咽弯曲的远端连通,喉管远端设置有支撑件。
[0011]有益效果:1、本方案在咽弯曲远端加设喉管,由此将咽弯曲进行了加长设置,吸氧
时喉管可以放入喉内,从而越过食管,结合封堵气囊封堵食管,能够进一步避免高流量气体进入患者胃部,同时避免反流物误吸的问题;2、在喉管远端设置支撑件能够将喉支撑起来,保证气道打开,适用于喉压迫、狭窄的情况,能够保证顺利吸氧。
[0012]进一步,支撑件为支撑气囊,支撑气囊连通有支撑气囊充气管,支撑气囊充气管固定在咽弯曲上。
[0013]有益效果:支撑气囊充气管用于对支撑气囊充气,采用支撑气囊作为支撑件,充气后即可对喉进行支撑,泄气后体积缩小,便于取放。
[0014]进一步,支撑气囊为环形,支撑气囊与咽弯曲之间留有供二氧化碳排出的排气孔。
[0015]有益效果:采用环形的气囊,可以在支撑喉的同时而不封堵喉,从而留出供二氧化碳排出的通道,方便二氧化碳排出。
[0016]进一步,定位组件包括牙垫块和翼缘,牙垫块连通在咽弯曲的近端,翼缘固定在牙垫块的近端。
[0017]有益效果:牙垫块用于供患者牙齿咬合,翼缘用于留在患者口腔外限制咽弯曲插入的深度,通过牙垫块和翼缘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实现咽弯曲的定位。
[0018]进一步,定位组件还包括挂耳,挂耳固定在翼缘两侧。
[0019]有益效果:挂耳用于挂在患者耳部,通过两侧的挂耳与患者耳部连接,能够进一步固定咽弯曲,避免其左右移动,固定效果更佳。
[0020]进一步,牙垫块为条状。
[0021]有益效果:采用条状的牙垫块能够增加其与牙齿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固定效果,同时还能分散牙齿应力,提高患者舒适度。
[0022]进一步,翼缘为弧形且弧心朝向咽弯曲。
[0023]有益效果:弧形的翼缘能够更贴合唇部,从而提高其固定稳定性。
[0024]进一步,牙垫块、翼缘、咽弯曲和喉管一体成型。
[0025]有益效果:牙垫块、翼缘、咽弯曲和喉管一体成型加工方便,省去了各部分连接工序以及连接处的打磨工序等,同时避免连接处磨损患者口腔、咽、喉,安全性和舒适度更高。
[0026]进一步,封堵气囊充气管和支撑气囊充气管设置在咽弯曲内壁内。
[0027]有益效果:将封堵气囊充气管和支撑气囊充气管隐藏起来,不仅美观度更高,还能够减少体积和突兀感,方便放入咽喉,同时也减少对口腔、咽、喉的磨损。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使用时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挂耳;
[00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使用时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挂耳;
[003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四使用时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挂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翼缘1、挂耳11、牙垫块12、咽弯曲2、封堵气囊21、封堵气囊充气管22、咽3、喉31、食管32、气管33、喉管4、排气孔41、支撑气囊42。
[0034]实施例一:
[0035]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便于吸氧的口咽通气道,包括咽弯曲2和定位组件,咽弯曲2的长度(在口外)大约相当于从门齿至下颌角的长度,即咽弯曲2远端(伸入患者体内的一端,即图2中右端)能够到达会咽根部,咽弯曲2的曲度适应口、舌、咽后部的弧度。咽弯曲2远端外侧胶接固定有用于封堵食管32的封堵气囊21,咽弯曲2内壁内一体成型有封堵气囊充气管22,封堵气囊21上胶接固定有连接管(图中未示出),连接管与封堵气囊充气管22连通。
[0036]定位组件包括条状的牙垫块12和翼缘1,牙垫块12一体成型在咽弯曲2近端且与咽弯曲2连通,翼缘1一体成型在牙垫块12近端,翼缘1两侧胶接固定有挂耳11。
[0037]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0038]步骤1:患者麻醉后,选择合适长度的口咽通气道(将口咽通气道放在患者脸颊上比对长度,其长度大约相当于从门齿至下颌角的长度)。
[0039]步骤2:如图2所示,张开患者口腔,将口咽通气道放入口腔,翼缘1突出门齿1

2cm,双手托起下颌,使舌离开咽后壁,将口咽通气道向下推送至少2cm,使得咽弯曲2远端位于会咽根部,放松下颌。此时牙垫块12位于患者上下门牙之间,利用患者上下门牙咬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吸氧的口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咽弯曲和定位组件,咽弯曲远端能够到达会咽根部,咽弯曲远端一侧固定有用于封堵食管的封堵气囊,咽弯曲上设置有封堵气囊充气管,封堵气囊充气管与封堵气囊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吸氧的口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喉管,喉管能够伸入喉内,喉管与咽弯曲的远端连通,喉管远端设置有支撑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吸氧的口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支撑件为支撑气囊,支撑气囊连通有支撑气囊充气管,支撑气囊充气管固定在咽弯曲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吸氧的口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支撑气囊为环形,支撑气囊与咽弯曲之间留有供二氧化碳排出的排气孔。5.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皓琳方亮卢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