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庆芸专利>正文

一种带有吸引管的双气囊气管插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0269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吸引管的双气囊气管插管,包括主气管(1)、侧孔(2)、第一气囊(31)、第二气囊(32)、第一球囊压力感应装置(33)、第二球囊压力感应装置(34)、开口(5)以及球囊上吸引管(4)。用以解决避免现有气管插管的气囊长时间使用对气管同一部位造成压迫、并且能有效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技术问题。且能有效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技术问题。且能有效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吸引管的双气囊气管插管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械
,涉及一种带有吸引管的双气囊气管插管。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气管插管用以固定、防止漏气及喉部分泌物及呕吐物反流,可根据气囊特点分为无套囊气管导管、低压高容气囊导管、高压低容气囊导管等。无论哪种气管插管,长时间使用都会存在对气管壁同一部位的压迫导致气道粘膜局部缺血坏死甚至气管食管漏的可能,并且咽喉部流下的分泌物的积累也会造成呼吸道感染严重,产生危险。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气管插管,避免气囊长时间使用对气管同一部位造成压迫,并且能有效减少呼吸道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吸引管的双气囊气管插管,用以解决避免现有气管插管的气囊长时间使用对气管同一部位造成压迫、并且能有效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带有吸引管的双气囊气管插管,包括主气管1、侧孔2、第一气囊31、第二气囊32、第一球囊压力感应装置33、第二球囊压力感应装置34、开口5以及球囊上吸引管4。
[0006]进一步地,侧孔2位于主气管前端。
[0007]进一步地,第一气囊31、第二气囊32分别通过导管与第一球囊压力感应装置33、第二球囊感应装置34连接。
[0008]进一步地,开口5位于第一气囊31、第二气囊32之间,开口侧朝为主气管1外壁。
[0009]进一步地,球囊上吸引管4与开口5连接。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1]附图标记中,1为主气管1、2为侧孔、31为第一气囊、32为第二气囊、33为第一球囊压力感应装置、34为第二球囊压力感应装置、4为球囊上吸引管、5为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3]一种带有吸引管的双气囊气管插管,包括主气管1、侧孔2、第一气囊31、第二气囊32、第一球囊压力感应装置33、第二球囊压力感应装置34以及球囊上吸引管4。其中,侧孔2位于主气管前端,用于防止气管插管造成堵塞时保持通气。第一气囊31、第二气囊32分别通过导管与第一球囊压力感应装置33、第二球囊感应装置34连接,第一球囊压力感应装置33、
第二球囊压力感应装置34分别用于向第一气囊31、第二气囊32内充气。球囊上吸引管4与开口5连接,用于清除气管插管外从咽喉上流下来的分泌物。
[0014]本技术的带有吸引管的双气囊气管插管,在使用时,通过第一球囊压力感应装置33向第一气囊31内充气,第一气囊31膨胀,封闭了气管与气管插管之间的间隙,以达到固定气管插管和避免咽喉分泌物往下流入气管的目的。但由于气管插管上的球囊长期会对气管壁造成压迫,导致气管壁缺血坏死,该情况对于放置气管插管达2周以上患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而部分患者在即便放置插管2周以上仍然不能拔除气管插管,也不愿意气管切开,而在插管使用的过程中,插管外壁附着的分泌物会在第一气囊31和第二气囊32的交替作用下流向开口5。此时,可以通过球囊上吸引管4将流入开口5的附着于主气管1外壁的分泌物清除。平常状态下,第二气囊32处于充气状态。需要更换充气气囊时,先通过吸引管4将流入开口5的分泌物清除;再通过第一球囊压力感应装置31向第一气囊33内充气;然后通过第二气囊压力感应装置34抽出第二气囊32内的气体。当第一气囊31处于充气状态,可以先通过第二气囊压力感应装置34向第二气囊32内充气,然后通过第一气囊压力感应装置31抽出第一气囊33内的气体,再然后通过吸引管4抽出流入开口5处的分泌物。如此往复在第一气囊31或第二气囊32内充气、抽气,使得第一气囊31和第二气囊32交替起到固定气管插管和避免咽喉分泌物往下流入气管的目的。
[0015]本技术的带有吸引管的双气囊气管插管,可以有效解决气管插管对气管壁某一部位的长期压迫造成的缺血、组织坏死的问题,同时有效防止了分泌物滞留加重肺部感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吸引管的双气囊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气管(1)、侧孔(2)、第一气囊(31)、第二气囊(32)、第一球囊压力感应装置(33)、第二球囊压力感应装置(34)、开口(5)以及球囊上吸引管(4),其中,侧孔(2)位于主气管(1)前端,第一气囊(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芸
申请(专利权)人:陈庆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