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伞降模拟训练的体感运动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0283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伞降模拟训练的体感运动平台,包括前后运动装置、旋转运动装置和姿态调节装置;前后运动装置包括支撑导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和移动平台;旋转运动装置包括连接平台、旋转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姿态调节装置包括调姿平台、第三驱动组件、操纵组件、背带系统悬挂装置和背带系统;连接平台顶部与移动平台底面连接,调姿平台与旋转组件底部进行机械连接。跳伞员穿戴背带系统由背带系统悬挂装置吊起实现升降和左右倾斜运动,由旋转运动装置带动跳伞员旋转,前后运动装置带动其前后运动,通过模拟训练人员从离机到着陆的跳伞全流程,增强模拟训练真实感,缩短伞降训练周期,提高训练效益。提高训练效益。提高训练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伞降模拟训练的体感运动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模拟训练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伞降模拟训练的体感运动平台。

技术介绍

[0002]跳伞作为飞行员、特种兵和空降兵等兵种必须掌握的训练科目,具有训练强度大,训练难度高、训练周期长等特点,采用传统陆地训练设备时只能训练地面基础动作,训练功能单一、占地面积大,训练效率低下,训练效果差;高台跳伞具有一定危险性,训练中容易受伤;空中真机实跳训练需要大量复杂的准备工作,成本高,受时间、场地和天气影响程度大。
[0003]伞降模拟训练可以对训练人员在离机、开伞、空中操纵和着陆等关键动作进行逼真的场景模拟,给训练人员提供运动体感,使其技术动作得到锻炼,增强其肌肉记忆能力,降低训练危险性和训练成本、增强训练环境适应性。现有的伞降训练装备结合了VR设备和机械结构,两者结合能够模拟跳伞训练过程,然而大多数训练设备的机械结构能够提供的体感较为有限,如离机动作的前后运动距离短、空中控伞的旋转角度有限,对操纵棒的操纵阻尼感不真实,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过小与真实失重感差别大等问题,难以对跳伞完整训练流程提供较为真实的体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伞降训练设备存在的运动体感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伞降模拟训练的体感运动平台。所述的体感运动平台在前后移动、上下升降和左右倾斜方面提供较大的运动范围,并且能够实现无角度限制的旋转,为训练人员提供更加丰富逼真的跳伞运动和操纵体感。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专利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伞降模拟训练的体感运动平台,包括前后运动装置、旋转运动装置和姿态调节装置;所述旋转运动装置上端与前后运动装置固定连接,旋转运动装置下端与姿态调节装置相连。
[0007]所述前后运动装置包括支撑导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和移动平台;支撑导轨组件作为所述用于伞降模拟训练的体感运动平台的支撑结构和滑轨,移动平台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沿支撑导轨组件前后移动模拟跳伞员离机和空中操纵过程中的前后运动。
[0008]所述旋转运动装置包括连接平台、旋转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连接平台上端与移动平台底面固定连接,旋转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安装在连接平台上,第二驱动组件带动旋转组件旋转模拟空中操纵过程中的旋转体感。
[0009]所述姿态调节装置包括调姿平台、第三驱动组件、操纵组件、背带系统悬挂装置和背带系统;第三驱动组件安装在调姿平台上,腿部吊带和连接背带系统悬挂装置的连接吊带通过滑轮组和第三驱动组件连接,第三驱动组件控制连接吊带收放使背带系统悬挂装置左右倾斜模拟跳伞员空中控伞过程中的倾斜体感效果,配合腿部吊带收放模拟俯仰体感。
[0010]优选地,所述支撑导轨组件包括支撑架、两组滑行导轨、固定螺栓、前后行程开关和行程开关座;所述滑行导轨平行地布置在支撑架内部两侧,通过固定螺栓进行机械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前后行程开关通过行程开关座与支撑架相连。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伺服电机和两组链传动副;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通过电机安装板固定在支撑架一侧,所述两组链传动副通过驱动轴上的轴承座安装在与支撑架内侧固定的轴承座板上。
[0013]优选地,所述移动平台包括移动台体、调节螺杆组、轨道轮组和导轮组;所述移动台体通过调节螺杆组与链传动副的传动链条相连;所述轨道轮组和通过导轮安装角钢安装在移动台体下方的导轮组分别架设在滑行导轨上下两侧。
[0014]优选地,所述旋转组件包括回转支承和回转轴;回转支撑内圈安装在连接平台上,外圈与回转轴通过连接螺栓固接。
[0015]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伺服电机和驱动齿轮。
[0016]优选地,所述调姿平台与回转轴进行机械固接,调姿平台含有5个方孔和2个圆孔,分别用于连接吊带、腿部吊带和操纵棒拉绳穿过。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的左肩伺服电机、右肩伺服电机和腿部伺服电机安装在调姿平台上。
[0018]优选地,所述滑轮组包括2组肩部滑轮和1组腿部滑轮,分别设置于调姿平台对应方孔上方。
[0019]优选地,所述操纵组件的左右操纵棒绕过收线卷轮与卷线伺服电机连接。
[0020]优选地,所述悬挂架上方吊环通过连接扣与连接吊带连接,悬挂架上两端设置两个上下行程开关;背带系统与悬挂架下方的弹簧减震器相连,以减少模拟开伞时的冲击力。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及有益效果。
[0022]本技术可以使跳伞训练不受场地、季节、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将户外跳伞训练转移至室内,能降低训练人员身体的受伤几率。
[0023]本技术为全电动驱动,可实现高精度、高速度的前后运动、上下运动、旋转运动、倾斜运动和俯仰运动,模拟离机感、失重感、开伞冲击感、操纵感、和着陆冲击感及特殊情况触发时的眩晕感等丰富体感,实现跳伞流程从离机、开伞、空中操纵到着陆的全过程模拟。
[0024]本技术可以实现高度自动化,能一键复位,使用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6]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实例所述体感运动平台的整体结构的轴测图。
[0027]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实例所述体感运动平台的整体结构的正视图。
[0028]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实例所述体感运动平台的前后运动装置的局部结构图。
[0029]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实例所述体感运动平台的移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实例所述体感运动平台的旋转运动装置和姿态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实例所述体感运动平台的背带系统悬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
[0033]1、前后运动装置;11、支撑导轨组件;111、支撑架;112、滑行导轨;113、固定螺栓;114、套筒;115、前后行程开关;116、行程开关座;12、第一驱动组件;121、第一伺服电机;122、电机安装板;123、联轴器;124、链传动副;1241、驱动轴;1242、链轮;1243、传动链条;1244、轴承座;1245、轴承座板;13、移动平台;131、移动台体;132、调节螺杆组;133、轨道轮组;134、导轮组;135、导轮安装角钢。
[0034]2、旋转运动装置;21、连接平台;22、旋转组件;221、回转支承;222、回转轴、223、安装螺栓;23、第二驱动组件;231、第二伺服电机;232、驱动齿轮。
[0035]3、姿态调节装置;31、调姿平台;32、第三驱动组件;321、左肩伺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伞降模拟训练的体感运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运动装置(1)、旋转运动装置(2)和姿态调节装置(3),所述旋转运动装置(2)上端与前后运动装置(1)固定连接,旋转运动装置(2)下端与姿态调节装置(3)相连;所述前后运动装置(1),包括支撑导轨组件(11)、第一驱动组件(12)和移动平台(13);所述支撑导轨组件(11)作为所述用于伞降模拟训练的体感运动平台的支撑结构和滑轨,移动平台(13)通过第一驱动组件(12)驱动沿支撑导轨组件(11)前后移动模拟跳伞员离机和空中操纵过程中的前后运动;所述旋转运动装置(2),包括连接平台(21)、旋转组件(22)和第二驱动组件(23);所述连接平台(21)上端与移动平台(13)底面固定连接,旋转组件(22)和第二驱动组件(23)安装在连接平台(21)上,第二驱动组件(23)带动旋转组件(22)旋转模拟空中操纵过程中的旋转体感;所述姿态调节装置(3),包括调姿平台(31)、第三驱动组件(32)、操纵组件(33)、背带系统悬挂装置(34)和背带系统(35);第三驱动组件(32)安装在调姿平台(31)上,腿部吊带(326)和连接背带系统悬挂装置(34)的连接吊带(325)通过滑轮组(324)分别与左肩伺服电机(321)、右肩伺服电机(322)、腿部伺服电机(323)连接,左肩伺服电机(321)和右肩伺服电机(322)控制连接吊带(325)收放使背带系统悬挂装置(34)左右倾斜模拟跳伞员空中控伞过程中的倾斜体感效果,配合腿部吊带(326)收放模拟俯仰体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伞降模拟训练的体感运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导轨组件(11)包括支撑架(111)、两组滑行导轨(112)、固定螺栓(113)、套筒(114)、前后行程开关(115)和行程开关座(116);所述滑行导轨(112)平行地布置在支撑架(111)内部两侧,通过固定螺栓(113)进行机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伞降模拟训练的体感运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行程开关(115)通过行程开关座(116)与支撑架(111)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伞降模拟训练的体感运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2)包括第一伺服电机(121)和两组链传动副(124);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21)通过电机安装板(122)固定在支撑架(111)一侧,链轮(1242)和传动链条(1243)通过驱动轴(1241)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道航刘大伟沈大维巩立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航空模拟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