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9986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臭氧发生装置,主要涉及内燃机节能。包括负极连接件、设置在负极连接件两端的绝缘件、设置在负极连接件内部的正极连接件、等间距设置在正极连接件上的多个臭氧发生片;所述正极连接件位于负极连接件的圆心位置处,所述臭氧发生片与负极连接件横截面平行,所述臭氧发生片圆周阵列设有多个放电尖齿,所述放电尖齿距离负极连接件内表面的间距与臭氧发生装置电压成比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高电压条件下能够用对内燃机械进行助燃,避免了内燃机械在燃烧不充分出现黑烟,进一步减少了尾气排放。内部结构不会阻碍外界空气的流动,存在充足的间隙使得外界空气流经臭氧发生装置内部,仅凭借空气自然流动即可散热。可散热。可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臭氧发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内燃机节能领域,具体是臭氧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0003]内燃机作为多种动力设备的驱动组件,能够应用于多个设备领域,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最为常见的有有柴油机和汽油机,通过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做功改变内能。但是内燃机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内燃机内部的燃料在燃烧做功时,需要耗费大量氧气,但是内燃机在踩下油门由小功率变为大功率驱动时,喷油量和耗氧量同步增加,但是由于内燃机内部的进气量不足,导致排放尾气时会出现黑烟,黑烟中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还会出现动力不足以及油耗高的情况,对此需要通过臭氧发生装置来提高内燃机的燃油效率,使得内燃机在内部的燃料在燃烧时使其充分燃烧。
[0004]现有的臭氧发生装置大多数是通过电离空气生成臭氧来提高内燃机的燃油燃烧效率,臭氧发生装置大多数是设置在内燃机的进气管路内部,臭氧发生装置对内燃机进气管路内部的空气通过高压进行电离产生臭氧,臭氧的含氧量更高使得内燃机燃油燃烧更加充分,在电离空气时会产生余热,导致臭氧在温度过高的条件下受热分解,所以现有的臭氧发生装置内部设有散热或降温机构,导致臭氧发生装置内部空间错杂,导致进气量减少且电离空气时耗氧量大,必要时设置增加进风机来增加臭氧发生装置的进气量,所以现有的臭氧发生装置内部结构冗杂且进气量不足,还需要单独设置散热机构,而且臭氧电离效率也不高。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需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电离效率高的臭氧发生装置,同时还能够减少臭氧受热分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臭氧发生装置,它在高电压条件下能够用对内燃机械进行助燃,避免了内燃机械在燃烧不充分时,出现黑烟的情况,进一步减少了尾气排放。并且通过理论计算和推算,在对臭氧发生装置进行设计时,臭氧发生片的电离更加高效,且臭氧生成量更高。通过推算的公式和数值而言,能够快速匹配最佳效率的臭氧发生装置的电压区间以及臭氧发生装置的主要部件的数值关系,从而使得在对不同型号的内燃机械进行设计时,能够快速适配。同时装置结构简单,内部结构不会阻碍外界空气的流动,存在充足的间隙使得外界空气流经臭氧发生装置内部,仅凭借空气自然流动散热即可减少臭氧受热分解的情况。
[0006]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臭氧发生装置,包括负极连接件、设置在负极连接件两端的绝缘件、设置在负极连接件内部的正极连接件、等间距设置在正极连接件上的多个臭氧发生片;所述正极连接件
位于负极连接件的圆心位置处,所述臭氧发生片与负极连接件横截面平行,所述臭氧发生片圆周阵列设有多个放电尖齿,所述放电尖齿距离负极连接件内表面的间距与臭氧发生装置电压成比例。
[0008]所述放电尖齿距离负极连接件内表面的间距与臭氧发生装置电压关系式为U=E
max
*d/f,其中U为击穿电压,E
max
为最大电场强度,d为放电尖齿距离负极连接件内表面的间距,f为电场不均匀系数=最大电场强度/平均电场强度。
[0009]所述放电尖齿(5)距离负极连接件(1)内表面的间距范围等于(0.55—0.65)*负极连接件半径。
[0010]所述绝缘件设有连接孔,所述正极连接件套接在绝缘件的连接孔内,且所述正极连接件将两个绝缘件限位在负极连接件两端,所述正极连接件包括连接柱、等间距设置在连接柱上的多个隔离环、设置在每个隔离环一侧的臭氧发生片;所述连接柱末端螺纹连接设有限位件。
[0011]所述负极连接件筒型,所述负极连接件设有限位螺栓。
[0012]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在高电压条件下能够用对内燃机械进行助燃,避免了内燃机械在燃烧不充分时,出现黑烟的情况,进一步减少了尾气排放。并且通过理论计算和推算,在对臭氧发生装置进行设计时,臭氧发生片的电离更加高效,且臭氧生成量更高。通过推算的公式和数值而言,能够快速匹配最佳效率的臭氧发生装置的电压区间以及臭氧发生装置的主要部件的数值关系,从而使得在对不同型号的内燃机械进行设计时,能够快速适配。同时装置结构简单,内部结构不会阻碍外界空气的流动,存在充足的间隙使得外界空气流经臭氧发生装置内部,仅凭借空气自然流动散热即可减少臭氧受热分解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4]附图1是本技术臭氧发生装置安装位置示意图。
[0015]附图2是本技术装置整体视图。
[0016]附图3是本技术装置内部视图。
[0017]附图4是本技术中装置正剖视图。
[0018]附图5是本技术中臭氧发生装置剖视图。
[0019]附图6是本技术中击穿电压与击穿间隙之间的比例关系图。
[0020]附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臭氧生成量与击穿间隙函数图像。
[0021]附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电离效率与隔离环厚度函数图像。
[0022]附图中所示标号:
[0023]1、负极连接件;2、绝缘件;3、正极连接件;4、臭氧发生片;5、放电尖齿;6、连接柱;7、隔离环;8、限位件;9、限位螺栓;10、电路控制系统;11、垫块;12、进气管路;13、击穿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
请所限定的范围。
[0025]本技术所述是臭氧发生装置,对于具体使用过程而言,臭氧发生装置一定不会单独进行使用,因为在电离产生空气时的反应条件是高压,所以需要与电路控制组件对其进行升压,且电路控制组件与内燃机械的电源相连接。
[0026]如说明书附图图1所示,首先对臭氧发生装置的设置位置进行叙述,内燃机的进气管路12内部都会具备空气滤芯,内燃机内部燃料结合空气燃烧后内部压强减少,外界空气经过空气滤芯过滤后进入到进气管路12内部。臭氧发生装置与电路控制系统10连接后,将臭氧发生装置置于进气管路12内部,电路控制系统10设置在进气管路12的外侧,位于进气管路12内部的臭氧发生装置产生臭氧,由于臭氧的氧化性高,所以对内燃机的燃烧起到助燃效果。
[0027]对于现有的臭氧发生装置而言,虽然都是能够电离进入内燃机的空气产生臭氧,但是电离空气时产生臭氧的效率对装置的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为臭氧发生装置的具体结构:
[0028]如说明书附图图2—图4所示,臭氧发生装置包括负极连接件1、设置在负极连接件1两端的绝缘件2、设置在负极连接件1内部的正极连接件3、等间距设置在正极连接件3上的多个臭氧发生片4;
[0029]内燃机械电源的正负极与电路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负极连接件(1)、设置在负极连接件(1)两端的绝缘件(2)、设置在负极连接件(1)内部的正极连接件(3)、等间距设置在正极连接件(3)上的多个臭氧发生片(4);所述正极连接件(3)位于负极连接件(1)的圆心位置处,所述臭氧发生片(4)与负极连接件(1)横截面平行,所述臭氧发生片(4)圆周阵列设有多个放电尖齿(5),所述放电尖齿(5)距离负极连接件(1)内表面的间距与臭氧发生装置电压成比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尖齿(5)距离负极连接件(1)内表面的间距与臭氧发生装置电压关系式为U=E
max
*d/f,其中U为击穿电压,E
max
为最大电场强度,d为放电尖齿(5)距离负极连接件(1)内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黄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