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筒自毁一次性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9961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剖筒自毁一次性注射器,包括针筒和针筒内配套的推拉杆旋合连接的注塞头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筒为中空一直圆筒,针筒的轴向内径壁上通条设有一凸出导向R槽,针筒的外圆壁轴向的中部段上均布至少有一条沿槽两旁设有加强筋的沉壁剖切槽;和推拉杆连接的注塞头由剖切刀片通过销轴连接注塞芯和活络头,胶套罩接在注塞芯外组成;所述的剖切刀片尖角向外锋口向下并相对以销轴为轴心、以活络头为上下摆动力形成杠杆摆动连接;注液时注塞头上的剖切刀片其尖角锋口相对和针筒外径上的沉壁剖切槽底的半径等长或略长并随注液同步剖切针筒。本方案实现针筒自毁的结构安全可靠,有效地杜绝了人为的再次利用的可能,从而达到实现真正函义的注射器一次性安全使用,有利于保障生命的健康和安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注射器,该注射器是一种在注液的同步针筒也被剖切 自毁的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剖筒自毁一次性注射器
技术介绍
现有使用的一次性塑料注射器,但其一次性的说法是被使用一次后集中处理唯 是,其后果未能从根本上杜绝该一次性注射器用后被重复使用的现状,未能彻底避免因不 安全注射造成的交叉病毒感染,特别是乙型肝炎或艾滋病等血液传播类型病毒的交叉感 染。对于涉嫌因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并且回收和出售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造 成的交叉病毒感染的事件各地都有被查出的报道。继之一次性塑料注射器之后又不断有自 毁类型注射器等专利的公开,但究其结构方案都是要等注液完成后再进行破坏,这种以注 液后人为的事后自毁的方法,尚有被人为的二次利用的可能,或者因结构复杂而操作不到 位并不实用。一次性注射器用量极大并关系到生命的安全,所以创造出一种真正函义的一 次性使用注射器尤为迫切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注射器在注液的同 步针筒即被剖切自毁致废的一次性使用的剖筒自毁一次性注射器的结构方案和产品,从而 达到实现真正函义的注射器一次性安全使用,有效地杜绝了人为的再次利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剖筒自毁一次性注射 器,包括针筒和针筒内配套的推拉杆旋合连接的注塞头组成。所述的针筒为中空一直圆筒, 前端设有针头,后端设有供推拉用的挡翼,针筒的内径壁上轴向通条设有一凸出R槽,针筒 的外圆壁轴向的中部段上均布至少有一条沿槽两旁均设有加强筋的沉壁剖切槽,该沉壁剖 切槽和内径上的凸出R槽位置成十字错开交叉设置,沉壁剖切槽底和针筒内圆间形成的壁 厚度应在0. 05mm 1. Omm之间,其槽宽度为0. 5mm 5mm内,长度可为该注射器推液的行 程设定。所述的推拉杆主体为多幅条环圆形成,后端部设有推拉用的挡翼,前端头部中心 轴向设一螺旋孔。所述的注塞头由剖切刀片、活络头、注塞芯、销轴、胶套组成;剖切刀片的中部有一 销轴通孔,下直边和前端弧形上刀背形成尖角并尖角的向下部为锋利刀口,后端直角状,剖 切刀片至少使用一件。上述活络头的上段为外螺旋牙,下段的中部有环圆槽,其槽宽略大于 剖切刀片的高度,并槽上侧的圆径大于槽下侧的圆径,活络头的圆径中心有一装配用工艺 通孔,活络头由外螺旋牙和推拉杆的前端头部螺旋孔旋合连接。上述的注塞芯的上端面中 心设有配合活络头下端圆径轴向滑动的沉孔,外圆下段上有一环圆V槽、轴向上设一 R凹 槽,和R凹槽成十字交叉位置的外圆和内沉孔形成的壁厚环上均布至少一个刀片槽,垂直 于槽并横向贯通槽两侧的壁厚环上设有销轴通孔,下端面为配合针筒内针头部的形状;上3述的剖切刀片尖角向外锋口向下、通过其上的销轴通孔由销轴活动连接在注塞芯的刀片槽 中,并由其后端部把活络头的下端圆套接在注塞芯上端面的沉孔中作滑动套接,剖切刀片 相对以销轴为轴心、以活络头为上下摆动力形成杠杆摆动连接;上述的胶套为塑胶类软材 料制作,其内圆、底部形状均配合注塞芯外部形状紧密套接在注塞芯上,并相对于注塞芯外 圆上轴向R凹槽的位置、胶套的外圆轴向径上设有一对应于针筒内圆凸出R槽的R凹槽,胶 套的外径及其上的凹槽和针筒的内径及凸出R槽均作紧密滑动尺寸配合。上述各连接形成推拉杆和注塞头螺纹旋接配套在针筒内中,注塞头由胶套上的 R凹槽和针筒内壁上凸出R槽配合导向,则注塞头上的剖切刀片的尖角锋口对应在针筒上 的沉壁剖切槽中心位置上。当活络头被向上提则剖切刀片作杠杆摆动并由销轴和活络头上 的环圆槽限定角度则尖角锋口向下偏移藏入注塞头中,即相对尖角锋口至针筒中心的半径 小于针筒中心至针筒外径上的沉壁剖切槽底的半径,也即是注塞头被向上拉动作抽液动作 时剖切刀片的尖角锋口和针筒的内壁不抵触可完成抽液;当活络头被下推,则带动剖切刀 片作杠杆摆动至底边及刀口相对水平状,活络头的下端面贴在注塞芯的上端面的沉孔底面 上时,剖切刀片的尖角锋口相对至针筒中心的半径略大于或等长于针筒中心至针筒外径上 的沉壁剖切槽底的半径,也即是剖切刀片的尖角锋口相对切入并平齐和或长出针筒外径上 的沉壁剖切槽底面上、向下移动作注液并剖切针筒上的沉壁剖切槽薄壁部位,待注塞头被 推到底完成注液、针筒筒体同步被剖切自毁。本方案实现拟定的目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现有技术的一次性或自毁型注射器均以注液后人为 的事后再自毁的方法完成的,尚有被人为的二次利用的可能。相比较之下,本方案的注射器 在注液的同步针筒即被剖切自毁致废的一次性使用,从而达到实现真正函义上的注射器一 次性安全使用,有效地杜绝了人为的再次利用的可能,有利于保障生命的健康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剖筒自毁一次性注射器结构抽液状态示意图。图2是剖筒自毁一次性注射器结构注液状态示意图。图中1针筒,2推拉杆,3注塞头,4凸出R槽,5沉壁剖切槽,6剖切刀片,7活络头, 8注塞芯,9销轴,10胶套。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阅示意图,剖筒自毁一次性注射器,包括针筒1,推拉杆2,注塞头3组 成。针筒1为中空一直圆筒,前端设有针头,后端部设有供推拉的挡翼,针筒1的内径壁上 轴向通条设有一用于导向用处的凸出R槽4,针筒1的外圆壁轴向的中部段上对向均布各一 条沉壁剖切槽5,该沉壁剖切槽5的两旁沿槽设有高出筒径1. Omm的加强筋,其长度及该长 度的位置是在该注射器注液时的有效行程内、即剖切刀片在针筒内有效剖切移动的行程设 定为针筒外径上沉壁剖切槽的长度,沉壁剖切槽其槽宽为1.0mm左右,并和内径上的凸出R 槽4位置成十字错开交叉设置,针筒1外圆上的沉壁剖切槽5的底面和针筒1内圆间形成 的壁厚度为0. 2mm。上述沿槽加强筋作为保持槽内薄壁的强度及保护刀尖不凸出伤手之设 置。推拉杆2主体为4幅肋条环圆形成,后端部设有推拉用的挡翼,前端头部中心轴向设一螺旋孔。注塞头3由剖切刀片6、活络头7、注塞芯8、销轴9、胶套10组成。剖切刀片6的 中部有一销轴孔,下直边和前端弧形上刀背形成尖角并尖角的向下部为锋利刀口,后端部 直角状。活络头7为尼龙制品,也可以是不锈钢等硬质材料制造,活络头7的上段为外螺旋 牙,下段的中部有环圆槽,其槽宽略大于剖切刀片6的高度,并槽上侧的圆径大于槽下侧的 圆径,活络头7的圆径中心有一装配用工艺通孔。注塞芯8为尼龙制品,也可以是不锈钢等 硬质材料制造,注塞芯8的上端面中心设有配合活络头7的下端圆径的轴向滑动的沉孔,外 圆下段上环圆有一 V型胶套10紧定用槽、轴向上设有一条R凹槽,和R凹槽成十字交叉位 置在外圆和内沉孔形成的壁厚环上对称均布一对剖切刀片6的连接槽,垂直于该槽并横向 贯通槽两侧的壁厚环上设有销轴通孔,下端面为配合针筒1内针头部的圆锥形状。活络头7 的下端圆活套于注塞芯8的上端面的沉孔中,剖切刀片6两件分别对称尖角向外锋口向下, 中部的销轴孔位处于注塞芯8的分别对向的刀槽中,后端部卡在活络头7上的环圆槽中,由 销轴9将剖切刀片6活动销定在注塞芯8的刀片槽中,这样剖切刀片6相对于把注塞芯8 和活络头7形成杠杆活动连接。胶套10为硅胶类材料制作,其内圆、底部形状均配合注塞 芯8外部形状的胶套10紧密罩接在注塞芯8上,并相对于注塞芯8的外圆上轴向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剖筒自毁一次性注射器,包括针筒和针筒内配套的推拉杆旋合连接的注塞头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筒为中空一直圆筒,前端设有针头,后端设有供推拉的挡翼,针筒的内径壁上轴向通条设有一凸出R槽,针筒的外圆壁轴向的中部段上均布至少有一条沿槽两旁均设有加强筋的沉壁剖切槽;所述的推拉杆主体为多幅条环圆形成,后端部设有推拉用的挡翼,前端头部中心轴向设一螺旋孔;所述的注塞头由剖切刀片、活络头、注塞芯、销轴、胶套组成;剖切刀片的中部有一销轴通孔,下直边和前端弧形上刀背形成尖角并尖角的向下部为锋利刀口,后端部直角状;所述活络头的上段为外螺旋牙,下段的中部有环圆槽,其槽宽略大于剖切刀片的高度,并槽上侧的圆径大于槽下侧的圆径;所述的注塞芯的上端面中心设有配合活络头下端圆径轴向滑动的沉孔,外圆下段上有一环圆V槽、轴向上设一R凹槽,和R凹槽成十字交叉位置的外圆和内沉孔形成的壁厚环上均布至少一个刀片槽,垂直于槽并横向贯通槽两侧的壁厚环上设有销轴通孔,下端面为配合针筒内针头部的形状;所述的剖切刀片尖角向外锋口向下、通过其上的销轴通孔由销轴活动连接在注塞芯上的刀片槽中,并由其后端部把活络头的下端圆套接在注塞芯上端面的沉孔中作滑动套接,剖切刀片相对以销轴为轴心、以活络头为上下摆动力形成杠杆摆动连接;所述的胶套为塑胶类软材料制作,其内圆、底部形状均配合注塞芯外部形状紧密罩接在注塞芯上,并相对于注塞芯外圆上轴向R凹槽的位置、胶套的外圆轴向径上设有一对应于针筒内圆上凸出R槽的R凹槽,胶套的外径及其上的凹槽和针筒的内径及凸出R槽均作紧密滑动尺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水李丹宇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耕耘专利开发有限公司李丹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