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式物料输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9708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流式物料输送带,包括覆盖层,覆盖层下粘接引流层,引流层下粘接上排流层,上排流层下粘接下排流层;覆盖层上设有漏斗孔;引流层位于漏斗孔下方处设有特斯拉阀;上排流层、下排流层上均设有排流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输送带表层采用二亚胺和热塑性聚氨酯混合的高分子聚氨酯材质,防水解性能好;引流层上有特斯拉阀,正流时,液体畅通流至下排流道中,顺利排出;输送带从上往下绕过带轮后,特斯拉阀换向,逆流的液体会存于特斯拉阀环形部处,下排流道中存留的液体会落入上排流道中被排出,从而解决液体渗透、被引流走的液体又会回到输送带表面的技术问题。体又会回到输送带表面的技术问题。体又会回到输送带表面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流式物料输送带


[0001]本技术涉及物料输送
,尤其涉及一种引流式物料输送带。

技术介绍

[0002]某些产品,如蔬菜、水果等需要清洗后,再进行输送,在输送的过程中,物料本身还携带有大量水分,运输过程中会积累到输送带上,水分积累越多,如果不及时排出表面的水,不仅影响使用,还会导致输送带内部发霉甚至腐烂。
[0003]由于目前的引流式物料输送带表层耐水解性差;引流结构中只有正向引流结构,没有防逆流结构,而输送带整体使用时为首尾连接的封闭环形,正向引流结构在输送时可以引流,但当输送带绕过带轮转到下面时,引流出去或残留的水分又会随引流结构返回到输送带表面,耐水解及排流效果差,影响后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流式物料输送带,旨在解决现有输送带耐水性差,无防逆流结构,引流过程中,输送带从上往下绕过带轮后,被引流走的液体又会回到输送带表面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引流式物料输送带,包括覆盖层,所述覆盖层下端通过熔合粘于引流层上端,所述引流层下端通过熔合粘于上排流层上端,所述上排流层下端通过熔合粘于下排流层上端;
[0006]所述覆盖层上设有漏斗孔;所述引流层位于漏斗孔下方处设有特斯拉阀;所述上排流层位于特斯拉阀下方处设有排流孔,所述排流孔右侧设有上排流道;所述下排流层与上排流道相对处设有下排流道。
[0007]进一步地,所述覆盖层材质为高分子聚氨酯材质,所述上排流层和下排流层材质为高分子聚酯纤维,所述上排流层、下排流层都用强力胶完全封装。
[0008]进一步地,所述漏斗孔上端外围设有引流孔,所述引流孔越靠近漏斗孔处越深,所述引流孔上方粘接有滤水条。
[0009]进一步地,所述特斯拉阀流向正常放置时,从上往下为正向,从下往上为逆向。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上排流道设置在上排流层下端,所述上排流道是下端开口,截面为倒“U”形的通道,从左到右逐渐变深。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下排流道与上排流道相对设置,截面为“U”形,从左到右逐渐变深。
[0012]进一步地,所述漏斗孔内设置有至少一条引流条,所述引流条螺旋布于漏斗孔内。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上排流道、下排流道长度一致,均为从左侧第一个排流孔处开始,到带体右端面处与外界相通。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5]本技术中,输送带表层采用二亚胺和热塑性聚氨酯混合的高分子聚氨酯材质,防水解性能好;
[0016]引流层上有特斯拉阀,正常放置时,从上往下为正向,液体畅通流至下排流道中,下排流道左浅右深,液体从右侧流出;
[0017]输送带从上往下绕过带轮时,特斯拉阀从上往下为逆向,逆流的液体会存于特斯拉阀环形部处,下排流道中存留的液体会落入上排流道中,上排流道同样为左浅右深,残留的液体继续被排出,从而解决引流走的液体又会回到输送带表面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引流式物料输送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引流式物料输送带的半剖正视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0、覆盖层,101、漏斗孔,102、引流条,103、滤水条,104、引流孔;
[0022]20、引流层,201、特斯拉阀;
[0023]30、上排流层,301、排流孔,302、上排流道;
[0024]40、下排流层,401、下排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7]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多个”指两个以上。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
[0028]参见图1和2,本技术一种引流式物料输送带,包括覆盖层10,所述覆盖层10下端通过熔合粘于引流层20上端,所述引流层20下端通过熔合粘于上排流层30上端,所述上排流层30下端通过熔合粘于下排流层40上端;
[0029]所述覆盖层10上设有漏斗孔101;所述引流层20位于漏斗孔101下方处设有特斯拉阀201;所述上排流层30位于特斯拉阀201下方处设有排流孔301,所述排流孔301右侧设有上排流道302;所述下排流层40与上排流道302相对处设有下排流道401。
[0030]输送带使用过程中,覆盖层耐水性差,无防逆流结构,引流过程中,输送带从上往下绕过带轮后,被引流走的液体又会回到输送带表面,本技术中,输送带表层采用二亚
胺和热塑性聚氨酯混合的高分子聚氨酯材质,防水解性能好;引流层上有特斯拉阀,正常放置时,从上往下为正向,液体畅通流至下排流道中,下排流道左浅右深,液体从右侧流出;输送带从上往下绕过带轮时,特斯拉阀从上往下为逆向,逆流的液体会存于特斯拉阀环形部处,下排流道中存留的液体会落入上排流道中,上排流道同样为左浅右深,残留的液体继续被排出,从而解决引流走的液体又会回到输送带表面的技术问题。
[003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覆盖层10材质为高分子聚氨酯材质,所述上排流层30和下排流层40材质为高分子聚酯纤维,所述上排流层30和下排流层40用强力胶完全封装,用二亚胺和热塑性聚氨酯混合的高分子聚氨酯材质,防水解性能好;水不会渗透到输送带内部,导致输送带发霉甚至腐烂,用强力胶封装,能防止水渗透至排流层内部。
[003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漏斗孔101上端外围设有引流孔104,所述引流孔104越靠近漏斗孔101处越深,所述引流孔104上方粘接有滤水条103,漏斗孔为锥形孔,底部与特斯拉阀相通,用于漏水;引流孔同样也为锥形孔,引流孔直径大于漏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式物料输送带,包括覆盖层(10),所述覆盖层(10)下端通过熔合粘于引流层(20)上端,所述引流层(20)下端通过熔合粘于上排流层(30)上端,所述上排流层(30)下端通过熔合粘于下排流层(40)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10)上设有漏斗孔(101);所述引流层(20)位于漏斗孔(101)下方处设有特斯拉阀(201);所述上排流层(30)位于特斯拉阀(201)下方处设有排流孔(301),所述排流孔(301)右侧设有上排流道(302);所述下排流层(40)与上排流道(302)相对处设有下排流道(40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流式物料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10)材质为高分子聚氨酯材质,所述上排流层(30)和下排流层(40)材质为高分子聚酯纤维,所述上排流层(30)、下排流层(40)用强力胶完全封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流式物料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孔(101)上端外围设有引流孔(104),所述引流孔(104)越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斌
申请(专利权)人:爱西贝特传输系统云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