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修复电致变色器件材料及电致变色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9505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电致变色器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自修复电致变色器件材料及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以下组成成分:二元醇化合物、异氰酸酯、二硫苏糖醇、粘结剂;优选的,以质量份数计,各组分的含量为:二元醇化合物6~10份、异氰酸酯22~36份、二硫苏糖醇9~15份、粘结剂2~6份;优选的,所述粘结剂为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酯、有机硅改性酚醛树脂或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得材料修复能力强,修复效果好,对修复环境要求低,性能稳定,采用非常简单的化学材料作为自修复的主体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更容易工业化;引入多种自修复基团,可腙键自修复和双巯基自修复,增强自修复的应用环境和修复性能。境和修复性能。境和修复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修复电致变色器件材料及电致变色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变色器件
,具体为一种自修复电致变色器件材料及电致变色器件。

技术介绍

[0002]电致变色薄膜能够在特定的短暂施加的电压驱动下,表现出可逆的颜色变化,当撤去电压后,薄膜颜色保持不变,这就是电致变色现象,由于电致变色器件优良的可逆变色性能和低电压、低能耗、无污染的特点迅速得到了市场的青睐。
[0003]电致变色器件存在长时间工作后出现变色不均匀以及明显的不变色区域,这是由于变色部分出现细微的裂痕造成部分区域无法传输电荷导致不变色。通过自修复材料可以实现器件在外界刺激下如加热,紫外照射实现自修复,目前自修复材料一般是通过化学键,极性/非极性,金属离子配位键等作用实现自修复,特别是通过化学键的自修复性能稳定,效果明显,但是单一的化学键之间的修复由于修复时需要的环境比较单一,修复能力有限,长时间使用会造成修复效果减弱甚至无法修复的现象,而且目前报道的自修复材料,合成复杂,性能不稳定,价格昂贵不适合产业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自修复电致变色器件材料及电致变色器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自修复电致变色器件材料及电致变色器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自修复材料大多修复能力有限,合成复杂,性能不稳定,价格昂贵不适合产业化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自修复电致变色器件材料,包括以下组成成分:
[0006]二元醇化合物、异氰酸酯、二硫苏糖醇、粘结剂。
[0007]优选的,以质量份数计,各组分的含量为:
[0008]二元醇化合物6~10份、异氰酸酯22~36份、二硫苏糖醇9~15份、粘结剂2~6份。
[0009]优选的,所述二元醇化合物和二硫苏糖醇的含量比为2:3。
[0010]优选的,所述二元醇化合物包括聚酯二元醇和对苯二甲酸二酰肼二醇。
[0011]优选的,所述二元醇化合物中聚酯二元醇和对苯二甲酸二酰肼二醇的百分比含量如下:
[0012]聚酯二元醇80

95%、对苯二甲酸二酰肼二醇5

20%。
[0013]优选的,所述对苯二甲酸二酰肼二醇的合成方法为:
[0014]步骤(1),合成对苯二甲酸二酰肼:
[0015]将对苯二甲酸甲酯与乙醇和水合肼混合,进行反应,制得对苯二甲酸二酰肼;
[0016]步骤(2),合成对苯二甲酸二酰肼二醇:
[0017]将对苯二甲酸二酰肼与羟基丙酮混合,进行反应,制得对苯二甲酸二酰肼二醇。
[0018]优选的,所述粘结剂为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酯、有机硅改性酚醛树脂或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中的一种。
[0019]本专利技术第二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材料制成的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由上往下依次设有PET

ITO层、复合自修复变色层、PET

ITO层。
[0020]本专利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修复电致变色器件材料及电致变色器件,修复能力强,修复效果好,对修复环境要求低,性能稳定,采用非常简单的化学材料作为自修复的主体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更容易工业化。
[002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修复电致变色器件材料及电致变色器件,引入多种自修复基团,可腙键自修复和双巯基自修复,增强自修复的应用环境和修复性能。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电致变色器件结构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对苯二甲酸二酰肼二醇的合成路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1
[0027]一种自修复电致变色器件材料,以质量份数计,各组分的含量为:
[0028]二元醇化合物6份、异氰酸酯22份、二硫苏糖醇9份、粘结剂2份。
[0029]其中,粘结剂为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酯。
[0030]其中,二元醇化合物和二硫苏糖醇的含量比为2:3。
[0031]其中,二元醇化合物包括聚酯二元醇和对苯二甲酸二酰肼二醇,聚酯二元醇和对苯二甲酸二酰肼二醇的百分比含量如下:
[0032]聚酯二元醇80%、对苯二甲酸二酰肼二醇20%。
[0033]其中,对苯二甲酸二酰肼二醇的合成方法为:
[0034]步骤(1),合成对苯二甲酸二酰肼:
[0035]将对苯二甲酸甲酯与乙醇倒入三口瓶中进行混合,加入磁力搅拌子,架设在油浴锅上,然后将温度升高至80~100℃,磁力搅拌,待出现回流现象时,用恒压滴定漏斗滴加和水合肼,回流反应2h,制得对苯二甲酸二酰肼;
[0036]步骤(2),合成对苯二甲酸二酰肼二醇:
[0037]将对苯二甲酸二酰肼与羟基丙酮加入到三口瓶中进行混合,并加入适量冰醋酸,室温下磁力搅拌2~3h,制得对苯二甲酸二酰肼二醇。
[0038]实施例2
[0039]一种自修复电致变色器件材料,以质量份数计,各组分的含量为:
[0040]二元醇化合物8份、异氰酸酯30份、二硫苏糖醇12份、粘结剂4份。
[0041]其中,粘结剂为有机硅改性酚醛树脂。
[0042]其中,二元醇化合物和二硫苏糖醇的含量比为2:3。
[0043]其中,二元醇化合物包括聚酯二元醇和对苯二甲酸二酰肼二醇,聚酯二元醇和对苯二甲酸二酰肼二醇的百分比含量如下:
[0044]聚酯二元醇85%、对苯二甲酸二酰肼二醇15%。
[0045]其中,对苯二甲酸二酰肼二醇的合成方法为:
[0046]步骤(1),合成对苯二甲酸二酰肼:
[0047]将对苯二甲酸甲酯与乙醇倒入三口瓶中进行混合,加入磁力搅拌子,架设在油浴锅上,然后将温度升高至80~100℃,磁力搅拌,待出现回流现象时,用恒压滴定漏斗滴加和水合肼,回流反应2h,制得对苯二甲酸二酰肼;
[0048]步骤(2),合成对苯二甲酸二酰肼二醇:
[0049]将对苯二甲酸二酰肼与羟基丙酮加入到三口瓶中进行混合,并加入适量冰醋酸,室温下磁力搅拌2~3h,制得对苯二甲酸二酰肼二醇。
[0050]实施例3
[0051]一种自修复电致变色器件材料,以质量份数计,各组分的含量为:
[0052]二元醇化合物10份、异氰酸酯36份、二硫苏糖醇15份、粘结剂6份。
[0053]其中,粘结剂为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0054]其中,二元醇化合物和二硫苏糖醇的含量比为2:3。
[0055]其中,二元醇化合物包括聚酯二元醇和对苯二甲酸二酰肼二醇,聚酯二元醇和对苯二甲酸二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修复电致变色器件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成成分:二元醇化合物、异氰酸酯、二硫苏糖醇、粘结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修复电致变色器件材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数计,各组分的含量为:二元醇化合物6~10份、异氰酸酯22~36份、二硫苏糖醇9~15份、粘结剂2~6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修复电致变色器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醇化合物和二硫苏糖醇的含量比为2: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修复电致变色器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醇化合物包括聚酯二元醇和对苯二甲酸二酰肼二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修复电致变色器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醇化合物中聚酯二元醇和对苯二甲酸二酰肼二醇的百分比含量如下:聚酯二元醇80

95%、对苯二甲酸二酰肼二醇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周孙宏浩蔡青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精一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