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重型哮喘患者无创通气治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9505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重型哮喘患者无创通气治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进行连接器佩戴:根据患者不同的脸型,选择不同类型及不同尺寸的佩戴器;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通过第一流速探测器、泄压阀、电磁阀和第二流速探测器,利用第一流速探测器实时探测输送管内部气压流速,在气压产生波动时,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使呼吸机改变输送状态,并通过泄压的配合,可以及时将过度的输送气体排出,从而保证输送管内部输送气体能够进行稳定的输送,进而保证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不会因为呼吸机的输送波动,肺部产生过度充气情况,进而最大程度上为接受治疗的患者肺部提供安全保障和二次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部提供安全保障和二次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重型哮喘患者无创通气治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哮喘治疗
,具体为一种用于重型哮喘患者无创通气治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全球约有3亿哮喘患者,其中重症哮喘约占5%

10%,但由重症哮喘所产生的医疗负担超过哮喘总费用的50%[1]。重症哮喘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抢救困难,死亡率高。我们在序贯机械通气策略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研究发现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较单纯的有创机械通气疗效更优,治疗6天后患者动脉血气值明显改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AP例数、再插管例数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序贯机械通气对重症哮喘的临床疔效更优,且能有效防治其并发症的发生。急诊室接受此类患者多为紧急状态,需快速临床判断并选择无创或有创辅助通气模式。
[0003]现有重型哮喘的无创通气治疗方法,采用呼吸机对患者进行通气辅助患者肺部,完成起伏,从而辅助完成自主呼吸,然而现有呼吸机的压力、潮气流速的输送过程,由于呼吸机通过间歇或连续的方式进行输送过程,气体的产生易出现过量或少量情况,从而会存在波动性,用于和呼吸机连接的输气管内部气体或气压不能够进行稳定输出,对于患者肺部过度的充气十分容易造成患者出现气压伤、气胸、纵隔气肿,从而诱发肺炎等即便的产生。
[0004]为此提出一种用于重型哮喘患者无创通气治疗方法,来解决此问题。r/>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重型哮喘患者无创通气治疗方法,解决了目前重型哮喘无创通气治疗采用呼吸机对气、压和潮气进行输送过程,呼吸机输送因为波动会产生输送过度,从而会给患者肺部造成伤害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重型哮喘患者无创通气治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1:连接器佩戴:根据患者不同的脸型,选择不同类型及不同尺寸的佩戴器,佩戴器包括鼻罩、口鼻面罩、全面罩或鼻囊管,患者取半卧位,佩戴与患者脸型相同类型的连接器,连接器的输气管内部连通第一流速探测仪的检测头,输气管靠近患者面部位置连通排压管,排压管内部安装电磁阀,电磁阀和第一流速探测仪电连接,电磁阀之后的输气管内部连通第二流速探测仪,第一流速探测仪和第二流速探测仪均与呼吸机的主控制器连接;
[0008]步骤2:呼吸机连接:将连接器的输气管和呼吸机连接,呼吸机选择和患者质量相匹配的功率呼吸机;
[0009]步骤3:通气治疗:开启呼吸机,使呼吸机产生通气压力,并逐渐控制呼吸器通气的
压力和潮气量,达到患者适应压力后,通过呼吸机设定当前压力输出参数;
[0010]步骤4:流速检测:第一流速探测仪启动,探测输气管内部当前气体流速,并设定当前气体流速为稳定气体流速数值,当呼吸机对气体及潮气输送过程发生波动时,第一流速探测仪第一时间检测到流速发生波动,并将得到波动数据发送呼吸机主控制,当第一流速探测仪探测的流速速度大于探测仪设定的稳定数值,呼吸机的主控制器自动调整自身对气压和潮气的输送强度,而当探测仪探测到输气管内部气体流速大于稳定数值,第一探测仪控制电磁阀打开,电磁阀打开开始进行泄压,经过泄压后的气体继续向前输送,由第二探测仪的探测头继续检测,第二探测仪探测得到泄压后的输气管内部气体流速与第一探测仪开始设定数值吻合后,第二探测仪将数据发送呼吸机,呼吸机控制自身进行稳定输出,随着呼吸机持续使用,第一、第二探测仪和泄压阀将不断重复该工作,使呼吸机使用都能够保持稳定的压力、气体和潮气的输送;
[0011]步骤5:治疗观察:患者接收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要时刻检查连接器、输气管和呼吸机是否存在漏气情况,同时也要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咳痰现象,直至完成治疗。
[0012]优选的,在步骤1中,由呼吸机通过输气管像与患者连接的连接器方向,输气管的表面依次连通的是:第一流速探测仪、泄压阀和第二流速探测仪。
[0013]优选的,在步骤1中,第一流速探测仪和第二流速探测仪均能够直接对呼吸机的主控制器发送输送调整命令,泄压阀的电磁阀由第一流速探测仪控制。
[0014]优选的,在步骤1中,针对不同治疗类型,流速探测仪随治疗需求改变。
[0015]优选的,在步骤2中,呼吸机连接后要摆放稳定位置,输气管连接后要包装输气管不存在打折、重叠现象。
[0016]优选的,在步骤2中,输气管和呼吸机连接后,测试输气管是否存在漏气情况,保证后续输出的稳定。
[0017]优选的,在步骤3中,呼吸机设定的当前压力输出值上下波动范围在0.5%

1%之内。
[0018]优选的,在步骤4中,第一探测仪和第二探测仪分别用于探测未被泄压前的气体流速和被泄压后的气体流速。
[0019]优选的,在步骤4中,电磁阀的打开过程中,逐步打开,排压的过程中,压力的排出值逐步变大,同时电磁阀的关闭过程也是逐步进行,且泄压阀的打开范围由第一流速探测仪进行控制,打开范围的大小可直接被第一流速探测仪进行控制固定。
[0020]优选的,在步骤5中,完成治疗后,检查患者治疗情况,并进行相对应的存储,方便患者下次进行治疗后,进而治疗后情况的对比。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本专利技术专利通过第一流速探测器、泄压阀、电磁阀和第二流速探测器,利用第一流速探测器实时探测输送管内部气压流速,在气压产生波动时,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使呼吸机改变输送状态,并通过泄压的配合,可以及时将过度的输送气体排出,从而保证输送管内部输送气体能够进行稳定的输送,进而保证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不会因为呼吸机的输送波动,肺部产生过度充气情况,进而最大程度上为接受治疗的患者肺部提供安全保障,并且在肺部得到安全保障的同时,持续且稳定的输送,也能够二次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详细的描述,这些实施例仅是举例说明性的而没有任何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重型哮喘患者无创通气治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步骤1:连接器佩戴:根据患者不同的脸型,选择不同类型及不同尺寸的佩戴器,佩戴器包括鼻罩、口鼻面罩、全面罩或鼻囊管,患者取半卧位,佩戴与患者脸型相同类型的连接器,连接器的输气管内部连通第一流速探测仪的检测头,输气管靠近患者面部位置连通排压管,排压管内部安装电磁阀,电磁阀和第一流速探测仪电连接,电磁阀之后的输气管内部连通第二流速探测仪,第一流速探测仪和第二流速探测仪均与呼吸机的主控制器连接;
[0026]步骤2:呼吸机连接:将连接器的输气管和呼吸机连接,呼吸机选择和患者质量相匹配的功率呼吸机;
[0027]步骤3:通气治疗:开启呼吸机,使呼吸机产生通气压力,并逐渐控制呼吸器通气的压力和潮气量,达到患者适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重型哮喘患者无创通气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连接器佩戴:根据患者不同的脸型,选择不同类型及不同尺寸的佩戴器,佩戴器包括鼻罩、口鼻面罩、全面罩或鼻囊管,患者取半卧位,佩戴与患者脸型相同类型的连接器,连接器的输气管内部连通第一流速探测仪的检测头,输气管靠近患者面部位置连通排压管,排压管内部安装电磁阀,电磁阀和第一流速探测仪电连接,电磁阀之后的输气管内部连通第二流速探测仪,第一流速探测仪和第二流速探测仪均与呼吸机的主控制器连接;步骤2:呼吸机连接:将连接器的输气管和呼吸机连接,呼吸机选择和患者质量相匹配的功率呼吸机;步骤3:通气治疗:开启呼吸机,使呼吸机产生通气压力,并逐渐控制呼吸器通气的压力和潮气量,达到患者适应压力后,通过呼吸机设定当前压力输出参数;步骤4:流速检测:第一流速探测仪启动,探测输气管内部当前气体流速,并设定当前气体流速为稳定气体流速数值,当呼吸机对气体及潮气输送过程发生波动时,第一流速探测仪第一时间检测到流速发生波动,并将得到波动数据发送呼吸机主控制,当第一流速探测仪探测的流速速度大于探测仪设定的稳定数值,呼吸机的主控制器自动调整自身对气压和潮气的输送强度,而当探测仪探测到输气管内部气体流速大于稳定数值,第一探测仪控制电磁阀打开,电磁阀打开开始进行泄压,经过泄压后的气体继续向前输送,由第二探测仪的探测头继续检测,第二探测仪探测得到泄压后的输气管内部气体流速与第一探测仪开始设定数值吻合后,第二探测仪将数据发送呼吸机,呼吸机控制自身进行稳定输出,随着呼吸机持续使用,第一、第二探测仪和泄压阀将不断重复该工作,使呼吸机使用都能够保持稳定的压力、气体和潮气的输送;步骤5:治疗观察:患者接收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要时刻检查连接器、输气管和呼吸机是否存在漏气情况,同时也要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咳痰现象,直至完成治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重型哮喘患者无创通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敏梁永胜郭江华吴文滔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