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木种植角度矫正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9213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灌木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灌木种植角度矫正支撑结构。其包括一个撑杆和至少一个矫正系,所述撑杆安装在倾斜灌木的背侧,所述矫正系包括拉力件和连接绳,所述拉力件连接在撑杆上,通过对连接绳的拉动完成灌木角度的矫正,所述矫正系还包括中间板,所述中间板安装在拉力件的拉力输出端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连接绳的一端在初始状态下就连接在连接环上,另一端与灌木的枝干连接构成着力点,因此只需要使连接绳单侧与灌木的枝干连接即可,而另一端在初始状态下就已经通过拉力件与撑杆连接了,从而减少了连接绳一侧的连接需求,降低了操作时的工作量,而且通过连接绳与枝干连接可以灵活的选择着力点,最终都汇聚在连接面上。连接面上。连接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木种植角度矫正支撑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灌木种植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灌木种植角度矫正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灌木在刚种下后,因为预埋的土地较为松软,而且又会在首次种下后浇上大量的水,所以灌木很容易发生倾倒或者倾斜的现象,这时候为了保证灌木种植后的美观性,会对倾倒或者倾斜的灌木进行矫正,对树木矫正常见的方式就是在土地上插上一根直杆,然后通过绳将树木与直杆固定,通过对绳口径的调节实现对树木的矫正。
[0003]但灌木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比较矮小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一般为阔叶植物,也有一些针叶植物是灌木。
[0004]因此,灌木相对于正常的树木来说,是没有主干的,这样很难通过直杆和少量的绳配合完成对灌木的矫正,而是需要大量的绳绑在灌木的枝干上,如果在操作时就需要将大量的绳套在灌木不同的枝干和直杆上,这样操作起来就非常的繁琐,而且因为枝干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需要进行大量的操作来对绳的口径进行控制,从而达到矫正灌木的目的。
[0005]由此看来,灌木的角度矫正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木种植角度矫正支撑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灌木种植角度矫正支撑结构,其包括一个撑杆和至少一个矫正系,所述撑杆安装在倾斜灌木的背侧,所述矫正系包括拉力件和连接绳,所述拉力件连接在撑杆上,通过对连接绳的拉动完成灌木角度的矫正,所述矫正系还包括中间板,所述中间板安装在拉力件的拉力输出端上;
[0008]所述中间板用于在拉力输出端上形成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上设置有多个连接环;
[0009]在初始状态下,所述连接绳的一端连接在连接环上,另一端在后期与灌木的枝干建立连接;
[0010]当连接绳与灌木的枝干建立连接后,所述拉力件输出拉力使中间板靠近底部结构,以借助连接面向所有连接绳施加拉力,再通过连接绳拉动灌木,使灌木处于垂直状态。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矫正系的连接面落在靠近底部的位置,并使所述连接绳分别绑在靠近灌木中心的枝干上。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绳设置成弹性绳,并且保证每次的连接,弹性绳都能够处于绷直状态。
[00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矫正系还包括拉动组件,所述连接绳通过拉动组件与枝干建立连接;
[0014]所述拉动组件包括两个拉力板,两个所述拉力板之间设置多根拉力筋;
[0015]所述拉力板上设置有插孔,所述拉力筋的两端分别插接固定在拉力板上的插孔
内。
[001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使一个拉力板停留于灌木的一侧,然后依次将拉力筋插入到该拉力板的插孔中;
[0017]待所有拉力筋安装完成后,再将另一个拉力板的插孔与所述拉力筋插接;
[0018]其中,在灌木内,所述拉力筋由下至上与多跟枝干与拉力筋交错。
[001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力板两端的拉力筋为硬质材料,其余的所述拉力筋为弹性材料。
[002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拉力板形成两个盖面,通过两个盖面使灌木的枝干收拢,再通过所述拉力筋与两个拉力板插接,以完成对盖面的固定。
[002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力板内部镂空,且镂空部分内设置弹性网,所述拉力板对枝干进行收拢的同时,顶部的细枝干在镂空部分内展开;
[0022]且镂空部分内展开的枝干被弹性网所约束。
[002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角度矫正支撑结构还包括底部结构,所述底部结构包括底板;
[0024]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预留口;
[0025]使用时,将所述预留口从倾斜灌木的正侧卡入灌木,使灌木从预留口内穿过,然后将底板固定在地面上,通过所述底板约束根部周围的土壤,使土壤对根部产生的限制力。
[002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部结构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与底板可拆卸连接;
[0027]所述撑杆固定在侧板上,利用与土壤固定的所述底板和侧板提高撑杆的支撑能力;
[0028]所述底板和侧板上插接有多个固定桩,通过打入地下的固定桩对底板和侧板进行固定;
[0029]其中,所述底板和侧板的对接处设置有固定桩,利用打入地下的固定桩完成底板和侧板的连接。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1]1、该灌木种植角度矫正支撑结构中,连接绳的一端在初始状态下就连接在连接环上,另一端与灌木的枝干连接构成着力点,因此只需要使连接绳单侧与灌木的枝干连接即可,而另一端在初始状态下就已经通过拉力件与撑杆连接了,从而减少了连接绳一侧的连接需求,降低了操作时的工作量,而且通过连接绳与枝干连接可以灵活的选择着力点,最终都汇聚在连接面上。
[0032]2、该灌木种植角度矫正支撑结构中,借助连接面向所有连接绳施加拉力,再通过连接绳拉动灌木,进而对灌木的角度进行矫正,矫正是通过拉力件缩短连接面上所有连接绳与撑杆之间的距离,这样就不用依次调整连接绳的口径,而是直接利用连接绳拉动灌木,以进行角度的矫正。
[0033]3、该灌木种植角度矫正支撑结构中,通过拉力筋与枝干交错,形成的着力点更多,覆盖面也更广,而且利用了杠杆原理,所以拉起拉动组件来会更加的省力。
[0034]4、该灌木种植角度矫正支撑结构中,通过底板约束根部周围的土壤,保证土壤对根部有足够的限制能力,避免在拉动灌木的过程中根部脱离土壤。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矫正系结构示意图;
[003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3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底板和侧板下方结构示意图;
[003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矫正系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一;
[0040]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拉力板结构示意图;
[0041]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矫正系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二;
[0042]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矫正系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三。
[0043]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0044]100、底部结构;200、撑杆;300、矫正系;
[0045]110、底板;120、侧板;110A、预留口;130、固定桩;
[0046]310、滑动环;320、拉力件;330、中间板;331、连接环;340、连接绳;350、拉力板;351、拉力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8]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木种植角度矫正支撑结构,其包括一个撑杆(200)和至少一个矫正系(300),所述撑杆(200)安装在倾斜灌木的背侧,所述矫正系(300)包括拉力件(320)和连接绳(340),所述拉力件(320)连接在撑杆(200)上,通过对连接绳(340)的拉动完成灌木角度的矫正,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系(300)还包括中间板(330),所述中间板(330)安装在拉力件(320)的拉力输出端上;所述中间板(330)用于在拉力输出端上形成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上设置有多个连接环(331);在初始状态下,所述连接绳(340)的一端连接在连接环(331)上,另一端在后期与灌木的枝干建立连接;当连接绳(340)与灌木的枝干建立连接后,所述拉力件(320)输出拉力使中间板(330)靠近底部结构(100),以借助连接面向所有连接绳(340)施加拉力,再通过连接绳(340)拉动灌木,使灌木处于垂直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木种植角度矫正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系(300)的连接面落在靠近底部的位置,并使所述连接绳(340)分别绑在靠近灌木中心的枝干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木种植角度矫正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绳(340)设置成弹性绳,并且保证每次的连接,弹性绳都能够处于绷直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木种植角度矫正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系(300)还包括拉动组件,所述连接绳(340)通过拉动组件与枝干建立连接;所述拉动组件包括两个拉力板(350),两个所述拉力板(350)之间设置多根拉力筋(351);所述拉力板(350)上设置有插孔,所述拉力筋(351)的两端分别插接固定在拉力板(350)上的插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灌木种植角度矫正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使一个拉力板(350)停留于灌木的一侧,然后依次将拉力筋(351)插入到该拉力板(350)的插孔中;待所有拉力筋(351)安装完成后,再将另一个拉力板(350)的插孔与所述拉力筋(3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羽任军张立民吕梦燕金桂香王梓默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林业生物防治中心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