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确定断溶体油藏储量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9108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确定断溶体油藏储量的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建立目标井的储集体体积与水油体积比的关系模型;基于目标井的生产动态数据,确定目标井的储集体体积与水油体积比的关系模型的系数,进而确定目标井在不同轮次下的储集体体积随水油体积比变化的变化曲线;根据不同轮次下的储集体体积随水油体积比变化的变化曲线,计算不同轮次下两个水油体积比的变化量所对应的储集体体积差值,并将其与目标井阶段的累计产量进行比对;当计算的储集体体积差值与目标井阶段的累计产量相同时,根据该计算的储集体体积差值所对应的水油体积比的变化量来确定变化前的水油体积比初值,并将水油体积比初值所对应的储集体体积确定为目标井的油藏储量。藏储量。藏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确定断溶体油藏储量的方法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地震勘探
,尤其涉及一种确定断溶体油藏储量的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缝洞型油藏是一类比较特殊的油藏,其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和溶洞,其基质部分基本不具有流体的渗流能力,储层中流体的流动主要依赖于裂缝与溶洞、溶洞与溶洞以及裂缝与裂缝之间的沟通。由于裂缝、溶洞的随机分布,一般情况下不会形成很好的裂缝

溶洞系统,因此缝洞型油藏的非均质性特别强。
[0003]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动用规模大,累产高。塔里木盆地面积56万km2,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含油气盆,勘探开发实践证明油气资源丰富,如表1所示。我国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要集中分布塔里木盆地,探明储量约17.8亿吨,年产油达900万吨。潜力巨大,将是我国增储上产的主要阵地。
[0004]表1国内主要缝洞型油藏储量数据表
[0005][0006]断溶体油藏是缝洞型油藏的一类特殊情况,断溶体油藏产量高,是西北地区增储上产的重要阵地。2013年以来,在塔河西部10区、12区、托普台的滚动开发,发现深大断裂控制缝洞储集体的发育及成藏;逐步塔河东部也认识到部分储集体受大断裂控;2015年,顺北油田的勘探突破,进一步证实了断溶体油藏的存在及开发效果。与其它缝洞型油藏相比,断溶体油藏更加特殊。断溶体油藏从地质特征、成藏成储规律,均受到断裂控制,同时又受到上部淡水和下部热液岩溶作用,因此断溶体油藏形成具有多期次性,储层空间展布多样性的特点。r/>[0007]断溶体油藏具有更强的非均质性,与碎屑岩油藏有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008](1)储集空间尺度差异大;
[0009](2)储集体在空间上呈非连续分布,非均质强;
[0010](3)储集体间的连通关系和连通方式多样;
[0011](4)大洞大缝以管流为主。
[0012]今后一段时间断溶体油藏将是我国陆上石油增储上产的主阵地,为了提高断溶体油藏开发效果,需要对不同类型、不同开发阶段的断溶体油藏储量进行计算和评价,指导后
期开发调整,而储量计算最大的难点是压缩系数不易确定,因此压缩系数是制约断溶体油藏储量计算和评价的关键所在。本专利通过动静资料结合,在试井分析和试差法计算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一种基于水油体积比来求取压缩系数,然后基于多轮次动态产出,建立了一种快速获取断溶体油藏储量的方法。
[0013]国内外文献检索发现,单独针对水油体积比的文献还没有,一般是研究油藏的综合压缩系数。通过调研发现,目前一般采用油的饱和度与水的饱和度的比值来确定水油体积比。这对于砂岩油藏来说,计算方式还比较准确,但是对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或是断溶体油藏,由于储存空间不同,水油关系不同,水体体积随开发的进行会变化,水油比也会变化,波及范围内水体体积与含油储层体积(油+束缚水)之比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导致传统的水油体积比计算方法无法适用。当然,也可以用室内实验的方法来确定综合压缩系数,进而反推水油体积比,但是反推的原理还是采用油的饱和度与水的饱和度的比值来确定水油体积比。因此无论是文献中的确定方法,还是室内实验的间接确定方法,在断溶体油藏水油体积确定方面的适宜性,还需进一步探讨。
[0014]国内外专利查新发现,与断溶体油藏储量计算的专利有一项,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缝洞单元动态储量计算方法和系统,专利号为:CN 105464652 A。该专利是基于缝洞单元划分和物质平衡方程,采用动态生产数据来确定动态储量。在动态储量计算过程中,涉及到水油体积比,但是该专利直接把水油体积比设为1,忽略了由于开采导致的水油体积比变化,同时也忽略了水体上升导致的水油体积比。从动态开发来说,将水油体积比设置为一个常数,是不太科学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1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断溶体油藏储量的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001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断溶体油藏储量的方法,包括:
[0017]S100,基于物质平衡原理建立目标井的储集体体积与水油体积比的关系模型;
[0018]S200,基于目标井的生产动态数据,确定目标井的储集体体积与水油体积比的关系模型的系数,进而确定目标井在不同轮次下的储集体体积随水油体积比变化的变化曲线;
[0019]S300,根据不同轮次下的储集体体积随水油体积比变化的变化曲线,计算不同轮次下两个水油体积比的变化量所对应的储集体体积差值,并将其与目标井阶段的累计产量进行比对;
[0020]S400,当计算的储集体体积差值与目标井阶段的累计产量相同时,根据该计算的储集体体积差值所对应的水油体积比的变化量来确定变化前的水油体积比初值;
[0021]S500,根据目标井的储集体体积与水油体积比的关系模型,计算变化前的水油体积比初值所对应的储集体体积,将其确定为目标井的油藏储量。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目标井的储集体体积与水油体积比的关系模型为:
[0023][0024]式中,V为储集体体积,R为水油体积比,N
k
为轮次k的阶段产量,Δp为压降,S
wc
为束缚水饱和度。C
w
,C
p
为水的压缩系数和岩石压缩系数,Co为原油压缩系数。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降可以根据目标井的静压数据来确定,其中,所述压降等于目标井的静压与流压的差值。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当缺少目标井的静压数据时,所述压降可以根据目标井的流压数据来确定,其中,所述压降等于目标井的地层压力与流压的差值。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当缺少目标井的静压数据和流压数据时,所述压降可以根据目标井的油压数据或套压数据来确定,其中,所述压降等于目标井的地层压力与流压的差值,所述流压根据所述目标井的油压数据或套压数据来确定。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步骤S300包括以下步骤:
[0029]S310,选取目标井在两个不同轮次下的储集体体积随水油体积比变化的变化曲线;
[0030]S320,选择所述两个不同轮次下的储集体体积随水油体积比变化的变化曲线中的一条变化曲线,在其上设定第一水油体积比,并确定该第一水油体积比所对应的第一储集体体积;
[0031]S330,选择所述两个不同轮次下的储集体体积随水油体积比变化的变化曲线中的另一条变化曲线,在其上设定第二水油体积比,并确定该第二水油体积比初值对应的第二储集体体积;
[0032]S340,计算所述第二储集体体积与所述第一储集体体积之间的差值,将其与目标井阶段的累计产量进行比对,若不同,则返回步骤S320,以重新计算新的差值,直至其与目标井阶段的累计产量相同。
[003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水油体积比小于所述第二水油体积比,所述第二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确定断溶体油藏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00,基于物质平衡原理建立目标井的储集体体积与水油体积比的关系模型;S200,基于目标井的生产动态数据,确定目标井的储集体体积与水油体积比的关系模型的系数,进而确定目标井在不同轮次下的储集体体积随水油体积比变化的变化曲线;S300,根据不同轮次下的储集体体积随水油体积比变化的变化曲线,计算不同轮次下两个水油体积比的变化量所对应的储集体体积差值,并将其与目标井阶段的累计产量进行比对;S400,当计算的储集体体积差值与目标井阶段的累计产量相同时,根据该计算的储集体体积差值所对应的水油体积比的变化量来确定变化前的水油体积比初值;S500,根据目标井的储集体体积与水油体积比的关系模型,计算变化前的水油体积比初值所对应的储集体体积,将其确定为目标井的油藏储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断溶体油藏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井的储集体体积与水油体积比的关系模型为:式中,V为储集体体积,R为水油体积比,N
k
为轮次k的阶段产量,Δp为压降,S
wc
为束缚水饱和度。C
w
,C
p
为水的压缩系数和岩石压缩系数,Co为原油压缩系数。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确定断溶体油藏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降根据目标井的静压数据来确定。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确定断溶体油藏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缺少目标井的静压数据时,所述压降根据目标井的流压数据来确定。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确定断溶体油藏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缺少目标井的静压数据和流压数据时,所述压降根据目标井的油压数据或套压数据来确定。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断溶体油藏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0包括以下步骤:S310,选取目标井在两个不同轮次下的储集体体积随水油体积比变化的变化曲线;S320,选择所述两个不同轮次下的储集体体积随水油体积比变化的变化曲线中的一条变化曲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龙林会喜郭艳东杨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