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状蓄水池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9023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蓄水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蜂窝状蓄水池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池体以及进水机构,进水机构包括平行设置的进水板,进水板间且位于四周处设有进水格栅,位于下侧的进水板上间隔布设有多个进水孔,位于下侧的进水板上对应进水孔设有用于对注入池体内的雨水进行处理的处理组件;处理组件包括处理筒,处理筒内设有用于随着进入处理筒内的雨水上移且对雨水中的漂浮物刮除的刮除组件,刮除组件的上方处设有加药组件,刮除组件用于驱动加药组件进行间隔加药处理,刮除组件上还设有搅拌组件,刮除组件上移至加药组件处用于驱动搅拌组件对雨水进行搅拌。通过上述构造,使得进入池体内的雨水经过进水机构处理,从而保证蓄水池内收集雨水的水质。内收集雨水的水质。内收集雨水的水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蜂窝状蓄水池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蓄水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蜂窝状蓄水池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蓄水池是用人工材料修建、具有防渗作用的蓄水设施,是重要的雨水蓄积重要工程设施。目前,大多数的蓄水池预设于地面内,其开口大多为露天设置,因此,容易积攒外界飘落下的固体杂质,从而在蓄水池内形成垃圾漂浮物,而为了保证蓄水池内良好的水质需要对其进行清理,其在实际清理时,由于蓄水池面积大,对于蓄水池内中心位置的漂浮物,清理人员难以在岸边进行钩取打捞,经常需要人员利用小船移动到蓄水池内进行清理,清理作业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蜂窝状蓄水池及其使用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蜂窝状蓄水池,包括池体以及设于池体上方处的进水机构,进水机构包括平行设置的进水板,进水板间且位于四周处设有进水格栅,位于下侧的进水板上间隔布设有多个进水孔,位于下侧的进水板上对应进水孔设有用于对注入池体内的雨水进行处理的处理组件;处理组件包括处理筒,处理筒内设有用于随着进入处理筒内的雨水上移且对雨水中的漂浮物刮除的刮除组件,刮除组件的上方处设有加药组件,刮除组件用于驱动加药组件进行间隔加药处理,刮除组件上还设有搅拌组件,刮除组件上移至加药组件处用于驱动搅拌组件对雨水进行搅拌。
[0005]作为优选,刮除组件包括可转动且浮于液面上的浮环,浮环内相对设有用于进行漂浮物刮除的刮除件,刮除件包括刮除块,刮除块内设有开口朝向浮环转动方向的收集腔,收集腔的开口处设有伸入液面以下的导液板,所述处理筒内设有用于驱动浮环转动的驱动件。
[0006]作为优选,驱动件包括可转动设于处理筒中心位置处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滑槽,所述浮环间通过连板设有套于转轴外的驱动环,驱动环内设有伸入对应滑槽内的滑块。
[0007]作为优选,所述加药组件包括加药环,加药环内设有储药腔,所述加药环的下侧壁上间隔设有加药件,加药件包括连通储药腔的加药筒,加药筒的下端部处设有呈圆台状的限位部以及连接于限位部下端部处的圆筒部,加药筒内设有可升降且用于与限位部相配合的堵块,堵块与限位部相贴合用于对加药筒进行封堵,圆筒部上设有连通其内的喷管。
[0008]作为优选,浮环的上侧面上相对设有凸块,凸块的两侧均设有导向斜面;所述加药筒的上端部处螺纹连接有安装环,加药筒内设有用于驱动堵块贴合限位
部的第一弹簧,堵块上设有贯穿圆筒部伸出的顶柱,所述顶柱贴合浮环时,浮环转动带动顶柱沿导向斜面滑入凸块上驱动堵块上移。
[0009]作为优选,所述转轴的下端部处设有安装腔,转轴的侧壁上沿其轴向相对设有连通安装腔的槽口;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设于安装腔内的安装轴,所述安装轴上间隔设有多个可伸出对应槽口的搅拌杆,搅拌杆的上端铰接连接于安装轴上,安装轴外套设有可升降的升降环,所述升降环上设有一端铰接连接于升降环上的推杆,推杆的另一端铰接连接于对应的搅拌杆上,所述安装腔内且位于下端部处设有用于驱动搅拌杆伸出对应槽口的驱动组件。
[0010]作为优选,所述安装腔的开口处设有固定安装轴的堵头,所述升降环间通过连杆相连,驱动组件包括设于安装轴下端部处的弹簧安装环,位于弹簧安装环上方的安装轴上套设有用于推动升降环上移的第二弹簧,所述驱动环下移用于驱动搅拌杆缩回槽口内。
[0011]作为优选,位于上侧的进水板上设有用于驱动对应转轴转动的电机。
[0012]作为优选,位于上侧的进水板上设有罩于电机外的防护罩。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蜂窝状蓄水池的使用方法,其包括上述的蜂窝状蓄水池,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在预设的地面内浇筑混凝土水池,然后将呈六边形的雨水井填充于混凝土水池内,较佳地制成池体;S2、将进水机构搭接安装于池体上端开口处,保证雨水能够由进水格栅进入进水机构内,经处理组件处理后进入池体内;S3、处理组件在进行雨水处理时,排液管闭合,进液管打开,雨水进入处理筒内,浮环随着处理筒内液面上升而上升,此过程中,电机驱动转轴转动带动浮环转动,带动刮除件对浮于液面上的漂浮物进行刮除;S4、当液面上升驱动浮环上移至最高点时,驱动环触发触点开关使进液管闭合,此时,雨水不会进入处理筒内,浮环的上侧面与顶柱相抵接,电机驱动转轴转动带动浮环转动,带动加药件间隔定量地向处理筒内进行加药,使处理筒内的雨水得到消毒处理;S5、当浮环上移至最高点的过程中,驱动环脱离最上端的搅拌杆时,搅拌杆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由槽口伸出,使搅拌组件伸出转轴,即使电机驱动转轴转动带动浮环转动,带动加药件间隔定量地向处理筒内进行加药时,转轴能够带动搅拌杆对雨水进行搅拌,从而使药剂与雨水混合更佳;S6、当完成消毒处理后,电机停止转动,排液管打开,使处理筒内处理后的雨水排入池体内,在雨水排放的过程中,浮环随着液面下降,驱动环的内侧壁挤压搅拌杆,使搅拌杆缩回槽口内,使得搅拌组件收纳于转轴内;S7、当完成雨水排放后,排液管闭合,进液管打开,重复上述步骤,使处理组件能够再次进行雨水处理。
[0014]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进水机构的设置,使得进水机构搭接于池体上方开口处,进而使进入池体内的雨水经过进水机构处理,与现有的人工捞取的方式相比,清理作业简单方便,本专利技术能够较佳地保证蓄水池内收集雨水的水质。
[0015]2、本专利技术,通过刮除组件和加药组件的设置,使得刮除组件在对处理筒内的雨水
中的漂浮物进行刮除时,能够驱动加药组件间隔定量地向雨水中加入药剂,使雨水得到较佳的消毒处理。
[0016]3、本专利技术,通过搅拌组件的设置,使得刮除组件上升至上方处时,搅拌组件能够伸出转轴,使其随着刮除组件的转动对处理筒内的雨水进行搅拌,从而使药剂与雨水的混合效果更佳,进一步地提高了雨水的消毒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蜂窝状蓄水池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蜂窝状蓄水池的剖视示意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进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处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处理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22]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浮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刮除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加药组件与浮环相配合的剖视示意图。
[0025]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转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中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100、池体;110、进水机构; 200、混凝土水池;210、进水板;211、电机;220、处理筒;230、刮除组件;240、加药组件;250、搅拌组件;311、进水格栅;411、法兰安装部;420、进液管;430、转轴;431、滑槽;510、浮环;511、连板;512、凸块;520、加药环;521、储药腔;522、加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蜂窝状蓄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00)以及设于池体(100)上方处的进水机构(110),进水机构(110)包括平行设置的进水板(210),进水板(210)间且位于四周处设有进水格栅(311),位于下侧的进水板(210)上间隔布设有多个进水孔,位于下侧的进水板(210)上对应进水孔设有用于对注入池体(100)内的雨水进行处理的处理组件;处理组件包括处理筒(220),处理筒(220)内设有用于随着进入处理筒(220)内的雨水上移且对雨水中的漂浮物刮除的刮除组件(230),刮除组件(230)的上方处设有加药组件(240),刮除组件(230)用于驱动加药组件(240)进行间隔加药处理,刮除组件(230)上还设有搅拌组件(250),刮除组件(230)上移至加药组件(240)处用于驱动搅拌组件(250)对雨水进行搅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状蓄水池,其特征在于:刮除组件(230)包括可转动且浮于液面上的浮环(510),浮环(510)内相对设有用于进行漂浮物刮除的刮除件,刮除件包括刮除块(630),刮除块(630)内设有开口朝向浮环(510)转动方向的收集腔(731),收集腔(731)的开口处设有伸入液面以下的导液板(631),所述处理筒(220)内设有用于驱动浮环(510)转动的驱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蜂窝状蓄水池,其特征在于:驱动件包括可转动设于处理筒(220)中心位置处的转轴(430),所述转轴(430)的外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滑槽(431),所述浮环(510)间通过连板(511)设有套于转轴(430)外的驱动环(620),驱动环(620)内设有伸入对应滑槽(431)内的滑块(6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蜂窝状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组件(240)包括加药环(520),加药环(520)内设有储药腔(521),所述加药环(520)的下侧壁上间隔设有加药件(522),加药件(522)包括连通储药腔(521)的加药筒(810),加药筒(810)的下端部处设有呈圆台状的限位部(811)以及连接于限位部(811)下端部处的圆筒部(812),加药筒(810)内设有可升降且用于与限位部(811)相配合的堵块(820),堵块(820)与限位部(811)相贴合用于对加药筒(810)进行封堵,圆筒部(812)上设有连通其内的喷管(81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蜂窝状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浮环(510)的上侧面上相对设有凸块(512),凸块(512)的两侧均设有导向斜面(611);所述加药筒(810)的上端部处螺纹连接有安装环(840),加药筒(810)内设有用于驱动堵块(820)贴合限位部(811)的第一弹簧(830),堵块(820)上设有贯穿圆筒部(812)伸出的顶柱(821),所述顶柱(821)贴合浮环(510)时,浮环(510)转动带动顶柱(821)沿导向斜面(611)滑入凸块(512)上驱动堵块(820)上移。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蜂窝状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30)的下端部处设有安装腔(531),转轴(430)的侧壁上沿其轴向相对设有连通安装腔(531)的槽口(911);所述搅拌组件(250)包括设于安装腔(531)内的安装轴(540),所述安装轴(540)上间隔设有多个可伸出对应槽口(911)的搅拌杆(541),搅拌杆(541)的上端铰接连接于安装轴(5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春马锐翟鹏飞徐浩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春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