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回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1161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回用装置,包括开口向上的伞状收集器,所述伞状收集器开口处安装有用于阻拦杂物的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所述隔板上设置有用于清理隔板的清理机构,所述隔板与伞状收集器之间设置有驱动清理机构的驱动机构,所述伞状收集器下侧设置有存储箱,所述隔板上设置有清理机构与使清理机构工作的驱动机构。在下雨时,驱动机构启动并带动转轴转动,从而转轴带动扫杆转动,使扫杆对隔板表面进行清理,如果有落叶随风落在隔板上,则在扫杆扫动下汇集至一起,并逐渐被清理出隔板表面,进而减少树叶遮挡隔板上过滤孔的情况,提高雨水收集效率。提高雨水收集效率。提高雨水收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收集
,具体涉及一种雨水收集回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匮乏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出现,城市雨水作为水资源利用迅速在世界各地得到发展。例如园林灌溉,因占地面积较大,如果全部通过地下水浇灌,则损耗较大。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8442452B)公开了一种市政园林用雨水收集装置,包括设于树干上用于收集降雨的雨水收集箱,通过收集箱对雨水进行收集。
[0004]上述雨水收集装置对雨水收集时,虽然装置一般设置在园林空旷处,从而避免树林对装置的遮挡。但下雨天的狂风容易将树叶或者枯枝等杂物吹动至收集口的过滤网上,如果未能及其清理,时间长了,落叶在隔板过滤网上越积越多,将会覆盖过滤网,此时大部分的雨水将顺着覆盖的树叶表面流向地面,从而降低了集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收集回用装置,通过对隔板上落叶或者枯枝等杂物进行清理,提高集水效率。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雨水收集回用装置,包括开口向上的伞状收集器,所述伞状收集器开口处安装有用于阻拦杂物的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所述隔板上设置有用于清理隔板的清理机构,所述隔板与伞状收集器之间设置有驱动清理机构的驱动机构,所述伞状收集器下侧设置有存储箱,所述隔板上设置有清理机构与使清理机构工作的驱动机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与驱动机构连接的转轴,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用于转轴贯穿的通孔,所述转轴上且沿转轴径向安装有用于清理隔板外侧的扫杆,所述扫杆上固定安装有刷毛。
[0007]进一步的,所述扫杆包括定位杆,定位杆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另一端转动安装有清理套杆,所述刷毛固定安装在清理套杆上,所述定位杆上固定安装有用于使清理套杆绕自身轴线自转的动力单元。
[0008]进一步的,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套设在定位杆周侧面的第一齿轮,所述隔板外侧面且饶转轴轴线周向分布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一齿牙,所述定位杆周侧面且位于清理套杆与第一齿轮之间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转动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清理套杆与第一齿轮相对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二齿牙与第三齿牙。
[0009]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上部固定安装有用于遮盖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盖帽。
[0010]进一步的,所述清理套杆上方设置有用于格挡树叶的挡板,所述挡板与转轴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存储箱开口端处设置有封闭机构,所述封闭机构位于伞状收集器内部。
[0012]进一步的,所述封闭机构包括与驱动机构连接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周侧面固定安装有盖板,所述传动杆周侧面且位于盖板与存储箱开口边沿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处于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的密封弧形板,每个所述密封弧形板与传动杆之间固定安装有引导密封弧形板沿传动杆径向移动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内安装有弹簧,处于第一状态时,传动杆处于转动状态,相邻密封弧形板之间侧面分离形成间隙,处于第二状态时,相邻密封弧形板之间侧面抵接,存储箱开口边沿与罩筒之间相对面的间隙。
[0013]进一步的,所述存储箱开口端固定安装有罩筒,所述罩筒位于密封弧形板下方。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下雨时,驱动机构启动并带动转轴转动,从而转轴带动扫杆转动,使扫杆对隔板表面进行清理,如果有落叶随风落在隔板上,则在扫杆扫动下汇集至一起,并逐渐被清理出隔板表面,进而减少树叶遮挡隔板上过滤孔的情况,提高雨水收集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前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伞状收集器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机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隔板与清理机构的局部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隔板与清理机构除盖帽与挡板的局部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在图6中A处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隔板与清理机构的局部剖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在图8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封闭机构第一状态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封闭机构第二状态图。
[0016]图中:1、伞状收集器;2、隔板;3、过滤孔;4、清理机构;41、转轴;42、通孔;43、扫杆;431、定位杆;432、清理套杆;433、第一齿轮;434、第一齿牙;435、固定杆;436、第二齿轮;437、第二齿牙;438、第三齿牙;439、螺旋条;44、刷毛;45、盖帽;46、挡板;5、驱动机构;6、存储箱;61、传动杆;62、伸缩杆;621、弹簧;63、密封弧形板;64、盖板;7、封闭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雨水收集回用装置,包括开口向上的伞状收集器1,伞状收集器1开口处安装有用于阻拦杂物的隔板2,隔板2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3,隔板2上设置有用于清理隔板2的清理机构4,隔板2与伞状收集器1之间设置有驱动清理机构4的驱动机构5,伞状收集器1下侧设置有存储箱6。
[0019]在下雨时,雨水滴落在隔板2上,聚集在隔板2上的雨水通过隔板2上的过滤孔3向
伞状收集器1的漏斗处滴落汇集,然后进入存储箱6被收集起来。其中设置隔板2与过滤孔3的意义在于,在下雨时,外部起风,树上的树叶或者枯枝容易落在设备上,如果没有隔板2,则落叶将落在伞状收集器1内,从图3中可以看出,伞状收集器1为漏斗形,从而落入伞状收集器1内的树叶或枯枝难以清理出去。
[0020]但落叶依旧会落在隔板2上,如果没有对落叶等进行清理,时间长了,落叶在隔板2上越积越多,容易对隔板2上的过滤孔3进行覆盖,此时的雨水将顺着覆盖的树叶表面流向地面,无法进行收集。为解决上述问题,隔板2上设置有清理机构4与使清理机构工作的驱动机构5。从而驱动机构5驱动清理机构4对隔板2表面树叶等杂物进行清理。
[0021]请参阅图5、图6和图7,其中清理机构4包括与驱动机构5连接的转轴41,隔板2上开设有用于转轴41贯穿的通孔42,转轴41上且沿转轴41径向安装有用于清理隔板2外侧的扫杆43,扫杆43上固定安装有刷毛44。
[0022]在下雨时,驱动机构5启动并带动转轴41转动,(其中驱动机构5的启动可通过户外太阳能板与储蓄电池提供电能),转轴41转动过程中,带动扫杆43绕转轴41转动,使扫杆43对隔板2表面进行清理,其中扫杆43上的刷毛44能清理一些附着在隔板2表面的枯叶等。
[0023]在扫杆43对隔板2表面清理过程中,因树叶位于隔板2表面,在扫杆43扫过树叶时,存在部分树叶卡在扫杆43与隔板2之间,随着扫杆43的转动,从而带动树叶在隔板2上摩擦,容易使得破碎的树叶堵塞过滤孔3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收集回用装置,包括开口向上的伞状收集器(1),所述伞状收集器(1)开口处安装有用于阻拦杂物的隔板(2),所述隔板(2)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3),所述隔板(2)上设置有用于清理隔板(2)的清理机构(4),所述隔板(2)与伞状收集器(1)之间设置有驱动清理机构(4)的驱动机构(5),所述伞状收集器(1)下侧设置有存储箱(6);所述清理机构(4)包括与驱动机构(5)连接的转轴(41),所述隔板(2)上开设有用于转轴(41)贯穿的通孔(42),所述转轴(41)上且沿转轴(41)径向安装有用于清理隔板(2)外侧的扫杆(43),所述扫杆(43)上固定安装有刷毛(4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杆(43)包括定位杆(431),定位杆(431)一端与转轴(41)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431)另一端转动安装有清理套杆(432),所述刷毛(44)固定安装在清理套杆(432)上,所述定位杆(431)上固定安装有用于使清理套杆(432)绕自身轴线自转的动力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收集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套设在定位杆(431)周侧面的第一齿轮(433),所述隔板(2)外侧面且饶转轴(41)轴线周向分布有与第一齿轮(433)啮合的第一齿牙(434),所述定位杆(431)周侧面且位于清理套杆(432)与第一齿轮(433)之间设置有固定杆(435),所述固定杆(435)上转动安装有第二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春马锐翟鹏飞徐浩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春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