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资源回收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9771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资源回收净化装置,涉及雨水再利用技术领域,包括引水过滤设施和储存净化设施,引水过滤设施包括雨水槽、导流管、雨落水管和过滤池,导流管的一端连接雨水槽的底部,导流管另一端连接雨落水管,雨落水管的末端位于过滤池的上方,过滤池设置在房屋旁边的地面上,过滤池的中下部铺设有鹅卵石;储存净化设施包括蓄水池,蓄水池的高度低于过滤池的高度,蓄水池设置在过滤池的一侧并通过倾斜布置的引水管连通,蓄水池的底部铺设有净化用的活性底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实现了雨水的收集、传输过滤、储存净化及再利用,有效利用雨水资源,减小城市自来水用量,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资源回收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雨水再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雨水资源回收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雨水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可利用淡水的重要来源,雨水资源利用也是人类文明中古老的传统技术。目前,对于雨水资源的处理方式大多还是以排和渗为主;一方面长时间的冲刷会造成水土流失,另一方面使得大量的雨洪资源白白流失。
[0003]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对于水资源的处理措施主要有:透水铺装、植草沟、雨水花园和下沉式绿地等,虽然对雨水具有一定的净化以及防洪排涝作用,但是这些措施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0004](1)以排为主,使得雨水资源大量流失;
[0005](2)雨水由绿化带渗入路基而造成部分路基损毁;
[0006](3)雨水污染物无法去除,雨水水质不能达到植物正常生长的要求;
[0007](4)后期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0008]如何提供一种雨水资源回收净化装置,加强对雨水的收集、储存及净化,减小雨水引起的水土流失、雨洪资源大量流失等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水资源回收净化装置,解决
技术介绍
所列的问题。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1]本技术一种雨水资源回收净化装置,包括引水过滤设施和储存净化设施,所述引水过滤设施的顶部设置于房屋的下方,引水过滤设施的底部与所述储存净化设施连通;
[0012]所述引水过滤设施包括雨水槽、导流管、雨落水管和过滤池,所述导流管的一端连接雨水槽的底部,导流管另一端连接所述雨落水管,所述雨落水管的末端位于所述过滤池的上方,所述过滤池设置在房屋旁边的地面上,所述过滤池的中下部铺设有鹅卵石;所述储存净化设施包括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的高度低于所述过滤池的高度,所述蓄水池设置在所述过滤池的一侧并通过倾斜布置的引水管连通,所述蓄水池的底部铺设有净化用的活性底泥。
[0013]优选的,所述雨水槽的截面设计为弧形,且弧形开口的一侧紧密贴合在屋檐的下方,所述弧形开口的另一侧高于所述屋檐的延长线,所述雨水槽面向所述导流管倾斜设置,倾斜角度设置为3
°
~5
°

[0014]优选的,所述雨水槽内垂直布置有至少一道截留网。
[0015]优选的,所述蓄水池的底部一侧还设置有拦污墙,所述拦污墙将所述蓄水池分割为抽水区和净化区,所述活性底泥铺满所述抽水区的底部,所述抽水区通过抽水管与利用
设施连通,所述拦污墙的高度高于所述活性底泥的厚度。
[0016]优选的,所述活性底泥为微生物与原生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雨水进入所述蓄水池内产生紊动并与活性底泥中的生物群落充分接触,所述生物群落将雨水中所含80%~96.4%的有机污染物和25.2%~52.8%氨氮转化为无机物。
[0017]优选的,所述蓄水池的顶部一侧连通有排水设施,所述排水设施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所述蓄水池与植草沟之间,所述排水管面向所述植草沟一侧向下倾斜布置,倾斜角度设置为10
°
~30
°
,所述植草沟位于房屋的外围地面上。
[0018]优选的,所述排水管的末端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铺设在所述植草沟的侧壁上。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20]本技术一种雨水资源回收净化装置,包括引水过滤设施和储存净化设施,引水过滤设施的顶部设置于房屋的下方,引水过滤设施的底部与所述储存净化设施连通;引水过滤设施包括雨水槽、导流管、雨落水管和过滤池,过滤池的中下部铺设有鹅卵石;储存净化设施包括蓄水池,蓄水池设置在过滤池的一侧并通过倾斜布置的引水管连通,蓄水池的底部铺设有净化用的活性底泥;使用时,雨水汇流到达雨水槽,通过导流管汇集流入雨落水管内,再导入过滤池内,经初步过滤后通过引水管进入储存净化设施进行储存、净化,净化后的洁净水部分进入到利用设施内,过多的洁净水部分通过排水设施排出到植草沟内。
[0021]1)通过雨水槽的设计,改变雨水的径流方向,将部分雨水引入蓄水池中储存起来,待需要利用时再将其导出,提高雨水的利用率的同时,减小了因为雨水所引起的水土流失;
[0022]2)雨水槽设计为弧形且向雨落水管方向倾斜3
°
~5
°
,能更加有效的使雨水快速汇集并排走,能避免雨水的堆积;同时截留网采用钢丝网,将大型石块截住,避免堵塞下方的导流管及雨落水管;
[0023]3)过滤池能初步过滤雨水,通过鹅卵石的铺设,过滤掉雨水中所含有的树叶、固体垃圾等污染物;
[0024]4)引水过滤设施和储存净化设施的设计,减小了雨水径流污染的可能性;
[0025]5)蓄水池底部的活性底泥,既能有效的分解雨水中的有害物质,又能防治水质长时间未使用而变坏;通过与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充分接触,雨水中的氧气可以满足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分解所需,在2h内,对雨水中所含有机污染物COD去除率达到80%~96.4%以上,氨氮去除率达到25.2%~52.8%,使得雨水完全达到Ⅲ类水标准,满足景观灌溉水标准,且解决了雨水蓄存期间水质腐败问题;
[0026]6)排水设施的设置,能排出多余的水量,有效的防止蓄水池因水位上升而使得内部压强变大;
[0027]7)排水管设计为向下倾斜10
°
~30
°
,能有效的防止植草沟内的泥沙倒灌,并且末端的过滤网能防止外来生物的进入而破坏水质。
[0028]本技术布局合理,结构紧凑,通过多个设置的连通实现了雨水的收集、传输过滤、储存净化及再利用,有效利用雨水资源,减小城市自来水用量,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一定程度上恢复周围植物的原本生态面貌;进一步的与太阳能结合,提高了新能源资源利用率,更加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0029]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0]图1为本技术雨水资源收集储存合理利用装置主视图;
[0031]图2为本技术雨水资源收集储存合理利用装置侧视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1、屋檐;2、雨水槽;3、导流管;4、雨落水管;5、过滤池;6、鹅卵石;7、引水管;8、蓄水池;9、活性底泥;10、拦污墙;11、抽水管;12、光伏抽水泵;13、输水管;14、洒水装置;15、太阳能杆;16、温控开关;17、太阳能板;18、储电箱;19、LED光控路灯;20、排水管;21、过滤网;22、植草沟。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4]如图1

2所示,一种雨水资源回收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资源回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水过滤设施和储存净化设施,所述引水过滤设施的顶部设置于房屋的下方,引水过滤设施的底部与所述储存净化设施连通;所述引水过滤设施包括雨水槽(2)、导流管(3)、雨落水管(4)和过滤池(5),所述导流管(3)的一端连接雨水槽(2)的底部,导流管(3)另一端连接所述雨落水管(4),所述雨落水管(4)的末端位于所述过滤池(5)的上方,所述过滤池(5)设置在房屋旁边的地面上,所述过滤池(5)的中下部铺设有鹅卵石(6);所述储存净化设施包括蓄水池(8),所述蓄水池(8)的高度低于所述过滤池(5)的高度,所述蓄水池(8)设置在所述过滤池(5)的一侧并通过倾斜布置的引水管(7)连通,所述蓄水池(8)的底部铺设有净化用的活性底泥(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资源回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槽(2)的截面设计为弧形,且弧形开口的一侧紧密贴合在屋檐(1)的下方,所述弧形开口的另一侧高于所述屋檐(1)的延长线,所述雨水槽(2)面向所述导流管(3)倾斜设置,倾斜角度设置为3
°
~5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资源回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槽(2)内垂直布置有至少一道截留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雅玉黄枭范严伟宋玉何文博史金红唐兴鹏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