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涉及建筑结构的减震技术,具体为一种震后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1、建筑结构减震技术是为减轻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对建筑结构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在工程建设时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减震技术措施,最大程度地限制和减轻建筑结构的地震破坏,以避免人员伤亡和减少经济损失。提高建筑结构的震后可恢复功能是近年来土木工程及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2、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建筑结构减震方式之一是通过向结构中布置屈曲约束支撑作为“保险丝”,并通过屈曲约束支撑耗散地震向建筑结构中输入的能量,以达到减震目的。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2320849047.x的中国专利文献,其公开了一种抵抗倒塌的防屈曲支撑结构,通过采用x形布置的支撑杆和连接件,以及抗压阻尼机构和连接加固机构,能够显著增强耗能能力和提高结构抗震及抵御倒塌能力。现有技术中还通过增加屈曲约束措施来克服屈曲支撑在受压过程中耗能金属内芯发生局部屈服的问题,为结构提供拉压对称的耗能能力,并利用耗能金属的塑性变形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结构在地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震后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震后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连接件(1)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震后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连接件(1)还包括加劲板(110),所述加劲板(110)设置在端板(102)与第一连接段(106)的连接处,防止第一连接段(106)远离屈曲约束支撑段的部分发生面外屈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震后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屈曲约束板(2),通过SMA丝束(4)与第一连接段(106)接触连接;所述第二屈曲约束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震后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震后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连接件(1)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震后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连接件(1)还包括加劲板(110),所述加劲板(110)设置在端板(102)与第一连接段(106)的连接处,防止第一连接段(106)远离屈曲约束支撑段的部分发生面外屈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震后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屈曲约束板(2),通过sma丝束(4)与第一连接段(106)接触连接;所述第二屈曲约束板(3)通过sma丝束(4)与第一连接段(106)接触连接;所述耗能部与传力档条连接段(109)接触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震后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部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震后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片(6)包括耗能段(602)以及设置在耗能段(602)两端部的夹持段(601),且所述夹持段(601)和耗能段(602)均夹持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