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检方法及非接触式交流电压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8825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5
本申请属于非接触式交流电压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检方法及非接触式交流电压检测装置,非接触式交流电压检测装置包括微控制单元、LED检测模块、蜂鸣器检测模块及天线检测模块,微控制单元具有第一采集端、第二采集端及第三采集端,天线检测模块与第一采集端耦接,蜂鸣器检测模块与第二采集端耦接,LED检测模块与第三采集端耦接。本自检方法及非接触式交流电压检测装置能够检测非接触交流电压检测装置中LED检测模块、蜂鸣器检测模块、天线检测模块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如果自检不通过,则上述模块出现功能异常,则提醒用户及时返修,还能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性。还能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性。还能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检方法及非接触式交流电压检测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非接触式交流电压检测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自检方法及非接触式交流电压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相关技术中,非接触式交流电压检测装置检测到交流电压后,一般会通过声、光报警提醒用户,如果检测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器件因老化损坏,用户还继续使用,去检测交流电压,有可能不能正常判断出状态,例如,发出报警声音的蜂鸣器因跌落而不能发声,闪光指示的发光二极管不能发光,感应的天线因氧化生锈等原因,造成感应信号变弱等。在使用时,检测装置不能有效地检测物体是否带电,进而增加触电风险。
[0003]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0004]申请内容
[0005]鉴于以上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项,本申请提供一种自检方法及非接触式交流电压检测装置,解决了检测装置不能有效地检测物体是否带电,进而增加触电风险的问题。
[0006]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自检方法,应用于非接触式交流电压检测装置,非接触式交流电压检测装置包括微控制单元、LED检测模块、蜂鸣器检测模块及天线检测模块,微控制单元具有第一采集端、第二采集端及第三采集端,天线检测模块与第一采集端耦接,蜂鸣器检测模块与第二采集端耦接,LED检测模块与第三采集端耦接;
[0007]自检方法包括:
[0008]获取第一检测电压,第一检测电压被配置为微控制单元通过第三采集端采集;
[0009]判断第一检测电压是否与第一参考电压一致,第一参考电压被预先配置在微控制单元,在第一检测电压与第一参考电压一致的情况下,完成LED检测模块自检;
[0010]获取第二检测电压,第二检测电压被配置为微控制单元通过第二采集端采集;
[0011]判断第二检测电压是否与第二参考电压一致,第二参考电压被预先配置在微控制单元,在第二检测电压与第二参考电压一致的情况下,完成蜂鸣器检测模块自检;
[0012]获取第三检测电压,第三检测电压被配置为微控制单元通过第一采集端采集;
[0013]判断第三检测电压是否与第三参考电压一致,第三参考电压被预先配置在微控制单元,在第三检测电压与第三参考电压一致的情况下,完成天线检测模块的连接完整性自检;
[0014]向天线检测模块输出测试电压,在第一采集端重新获取测试电压的情况下,完成天线检测模块的信号完整性自检。
[0015]本申请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自检方法能够检测非接触交流电压检测装置中LED检测模块、蜂鸣器检测模块、天线检测模块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如果自检不通过,则上述模块出现功能异常,则提醒用户及时返修,还能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性。
[0016]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非接触式交流电压检测装置还包括与微控制单元耦接
的供电模块;
[0017]获取第一检测电压之前,包括:
[0018]获取供电模块的供电电压;
[0019]判断供电电压是否低于电压阈值;
[0020]在供电电压高于或等于电压阈值的情况下,执行获取第一检测电压的步骤。
[0021]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检测电压与第一参考电压不一致的情况下,微控制单元断电。
[0022]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检测电压与第二参考电压不一致的情况下,微控制单元断电。
[0023]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三检测电压与第三参考电压不一致的情况下,微控制单元断电。
[0024]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采集端不能获取测试电压的情况下,微控制单元断电。
[0025]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非接触式交流电压检测装置,包括:
[0026]微控制单元,具有第一采集端、第二采集端及第三采集端;
[0027]LED检测模块,与第三采集端耦接;
[0028]蜂鸣器检测模块,与第二采集端耦接;
[0029]天线检测模块,与第一采集端耦接。
[0030]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LED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检测支路、第二检测支路、第三检测支路及第一采集元件,第一检测支路、第二检测支路、第三检测支路一端分别与微控制单元耦接,第一检测支路、第二检测支路、第三检测支路另一端相互耦接且与第三采集端耦接,第一采集元件一端分别与第一检测支路、第二检测支路、第三检测支路耦接,第一采集元件另一端接地。
[0031]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蜂鸣器检测模块包括信号放大元件、蜂鸣器、第二采集元件及第一节点,信号放大元件的第一端与微控制单元耦接,信号放大元件的第二端与蜂鸣器耦接,信号放大元件的第三端与第一节点耦接,第一节点与微控制单元耦接,第二采集元件与第一节点耦接。
[0032]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天线检测模块包括天线元件、第一分压元件、第二分压元件、第一限流元件、第二限流元件、第二节点及第三节点,天线元件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与第二节点及第三节点耦接,第一分压元件的第一端与微控制单元耦接,第一分压单元的第二端与第二节点耦接,第二分压元件的第一端与第三节点耦接,第二分压元件的第二端与微控制单元耦接,第一限流元件的第一端与第二节点耦接,第一限流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一采集端连接,第二限流元件的第一端与第三节点耦接,第二限流元件的第二端与微控制单元耦接。
[0033]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
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5]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非接触式交流电压检测装置的电路图;
[0036]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自检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8]在相关技术中,非接触式交流电压检测装置检测到交流电压后,一般会通过声、光报警提醒用户,如果检测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器件因老化损坏,用户还继续使用,去检测交流电压,有可能不能正常判断出状态,例如,发出报警声音的蜂鸣器因跌落而不能发声,闪光指示的发光二极管不能发光,感应的天线因氧化生锈等原因,造成感应信号变弱等。在使用时,检测装置不能有效地检测物体是否带电,进而增加触电风险。本自检方法能够检测非接触交流电压检测装置中LED检测模块、蜂鸣器检测模块、天线检测模块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检方法,应用于非接触式交流电压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式交流电压检测装置包括微控制单元、LED检测模块、蜂鸣器检测模块及天线检测模块,所述微控制单元具有第一采集端、第二采集端及第三采集端,所述天线检测模块与所述第一采集端耦接,所述蜂鸣器检测模块与所述第二采集端耦接,所述LED检测模块与所述第三采集端耦接;所述自检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检测电压,所述第一检测电压被配置为所述微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第三采集端采集;判断所述第一检测电压是否与第一参考电压一致,所述第一参考电压被预先配置在所述微控制单元,在所述第一检测电压与所述第一参考电压一致的情况下,完成LED检测模块自检;获取第二检测电压,所述第二检测电压被配置为所述微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第二采集端采集;判断所述第二检测电压是否与第二参考电压一致,所述第二参考电压被预先配置在所述微控制单元,在所述第二检测电压与所述第二参考电压一致的情况下,完成蜂鸣器检测模块自检;获取第三检测电压,所述第三检测电压被配置为所述微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第一采集端采集;判断所述第三检测电压是否与第三参考电压一致,所述第三参考电压被预先配置在所述微控制单元,在所述第三检测电压与所述第三参考电压一致的情况下,完成天线检测模块的连接完整性自检;向所述天线检测模块输出测试电压,在所述第一采集端重新获取测试电压的情况下,完成天线检测模块的信号完整性自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式交流电压检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耦接的供电模块;所述获取第一检测电压之前,包括:获取所述供电模块的供电电压;判断供电电压是否低于电压阈值;在所述供电电压高于或等于电压阈值的情况下,执行所述获取第一检测电压的步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电压与所述第一参考电压不一致的情况下,所述微控制单元断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检测电压与所述第二参考电压不一致的情况下,所述微控制单元断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勇何良才杨志凌龙基智
申请(专利权)人:优利德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