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贯穿件吊装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8756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气贯穿件吊装装置及方法,涉及吊装技术领域,包括架体和葫芦机构;所述葫芦机构设置在所述架体顶部,所述葫芦机构能够沿第一方向滑动,且所述葫芦机构能够吊装所述架体内的物体;所述架体的底部设有轮子。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贯穿件吊装装置进行吊装,架体通过轮子能够移动位置,并且葫芦机构能够带动电气贯穿件上升至不同的高度,使电气贯穿件吊装装置适用于不同位置和标高的吊装孔,从而不需要为每一个吊装孔都搭建吊装平台和吊点,避免了安装班组受吊装平台搭设影响造成的停工,减少贯穿件安装的工作量,提高安装效率。装效率。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气贯穿件吊装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吊装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气贯穿件吊装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核电站现场施工作业中,电气贯穿件是安装在核电站反应堆厂房的安全壳上,为各类导体贯穿安全壳壁提供电气连接的专用电气设备,同时作为安全壳的一部分,构成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的第三道屏障,保证安全壳的完整性。
[0003]电气贯穿件安装在反应堆厂房安全壳周围不同标高的位置上,由于没有设计电气贯穿件安装的专门吊点和安装平台,电气贯穿件安装时需要针对每个电气贯穿件的标高和角度搭设吊装平台。
[0004]吊装平台的搭设需要专业人员,吊点的设置需要经过计算校核,这会增加贯穿件安装的工作量,降低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贯穿件吊装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气贯穿件的安装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气贯穿件吊装装置,包括架体和葫芦机构;
[0007]所述架体包括两个第一立柱和两个第二立柱;沿第一方向,两个所述第一立柱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立柱相对设置;沿第二方向,两个所述第一立柱与两个所述第二立柱一一对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沿水平方向设置;
[0008]所述葫芦机构设置在所述架体顶部,所述葫芦机构能够沿第一方向滑动,且所述葫芦机构能够吊装所述架体内的物体;所述架体的底部设有轮子。
[0009]进一步地,所述架体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
[0010]所述第一限位件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立柱之间,所述第二限位件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立柱之间。
[0011]进一步地,所述电气贯穿件吊装装置还包括第一侧边固定机构和第二侧边固定机构;
[0012]所述第一限位件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顶部第一限位件和底部第一限位件,所述顶部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底部第一限位件上方;
[0013]所述第一侧边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第一底脚;所述第一杆体的顶端与所述顶部第一限位件铰接,所述第一杆体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底脚铰接;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体铰接,所述第二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底部第一限位件可拆卸地连接;
[0014]所述第二限位件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至
少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顶部第二限位件和底部第二限位件,所述顶部第二限位件位于所述底部第二限位件上方;
[0015]所述第二侧边固定机构包括第三杆体、第四杆体和第二底脚;所述第三杆体的顶端与所述顶部第二限位件铰接,所述第三杆体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底脚铰接;所述第四杆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杆体铰接,所述第四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底部第二限位件可拆卸地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架体还包括第三限位件;
[0017]所述第三限位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
[0018]进一步地,所述架体还包括第一斜拉固定件和第二斜拉固定件;
[0019]所述第一斜拉固定件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立柱之间,所述第一斜拉固定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立柱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斜拉固定件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立柱之间,所述第二斜拉固定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立柱倾斜设置。
[0020]进一步地,所述架体还包括主横梁和两个副横梁;
[0021]两个所述副横梁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副横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柱的顶端连接,所述副横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柱的顶端连接,所述主横梁连接在两个所述副横梁之间;
[0022]所述葫芦机构与所述主横梁滑动连接,所述葫芦机构能够沿所述主横梁的延伸方向滑动,所述主横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0023]进一步地,所述架体还包括两个底横梁;
[0024]两个所述底横梁中的一个所述底横梁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立柱的底端之间,两个所述底横梁中的另一个所述底横梁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立柱的底端之间。
[0025]进一步地,所述轮子为万向轮。
[002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电气贯穿件吊装方法,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气贯穿件吊装装置进行吊装,包括以下步骤:
[0027]步骤S1:使用小车将电气贯穿件搬运至施工现场;
[0028]步骤S2:带动小车沿第一方向移动,使小车由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且电气贯穿件的延伸方向沿第一方向设置;小车位于两个第一立柱与两个第二立柱之间后,带动小车和架体移动,使电气贯穿件位于吊装孔一侧的下方;
[0029]步骤S3:使用葫芦机构将电气贯穿件吊装至与吊装孔同轴的位置;
[0030]步骤S4:通过葫芦机构牵引电气贯穿件沿第一方向移动至吊装孔内;
[0031]步骤S5:施工人员登上梯子,将葫芦机构与电气贯穿件的连接处解开。
[0032]进一步地,步骤S3还包括:在第一立柱的外侧安装第一侧边固定机构,在第二立柱的外侧安装第二侧边固定机构;在第一立柱的底部和第二立柱的底端之间安装第三限位件。
[003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气贯穿件吊装装置,包括架体和葫芦机构;所述架体包括两个第一立柱和两个第二立柱;沿第一方向,两个所述第一立柱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立柱相对设置;沿第二方向,两个所述第一立柱与两个所述第二立柱一一对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葫芦机
构设置在所述架体顶部,所述葫芦机构能够沿第一方向滑动,且所述葫芦机构能够吊装所述架体内的物体;所述架体的底部设有轮子。在吊装电气贯穿件时,首先使用小车将电气贯穿件搬运至施工现场,调整小车与架体的相对位置,使小车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的间隙相对,并且小车上的电气贯穿件的延伸方向沿第一方向设置;随后,带动小车沿第一方向朝向架体移动,小车由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此时电气贯穿件也通过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的间隙逐渐进入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直至小车移动至位于两个第一立柱与两个第二立柱之间后,此时,电气贯穿件的中部位于两个第一立柱和两个第二立柱之间,电气贯穿件的一端通过一个第一立柱与一个第二立柱之间的间隙穿出至架体外部,电气贯穿件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第一立柱1与另一个第二立柱之间的间隙穿出至架体外部;随后,同时带动小车和架体移动,使电气贯穿件移动至安全壳的吊装孔一侧的下方;随后,使用葫芦机构将电气贯穿件吊装至与吊装孔同轴的位置,再通过葫芦机构牵引电气贯穿件沿第一方向朝向安全壳移动至吊装孔内;施工人员登上梯子,将葫芦机构13与电气贯穿件的连接处解开,即可完成。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贯穿件吊装装置进行吊装,架体通过轮子能够移动位置,并且葫芦机构能够带动电气贯穿件上升至不同的高度,使电气贯穿件吊装装置适用于不同位置和标高的吊装孔,从而不需要为每一个吊装孔都搭建吊装平台和吊点,避免了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贯穿件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和葫芦机构;所述架体包括两个第一立柱和两个第二立柱;沿第一方向,两个所述第一立柱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立柱相对设置;沿第二方向,两个所述第一立柱与两个所述第二立柱一一对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葫芦机构设置在所述架体顶部,所述葫芦机构能够沿第一方向滑动,且所述葫芦机构能够吊装所述架体内的物体;所述架体的底部设有轮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贯穿件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立柱之间,所述第二限位件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立柱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贯穿件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贯穿件吊装装置还包括第一侧边固定机构和第二侧边固定机构;所述第一限位件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顶部第一限位件和底部第一限位件,所述顶部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底部第一限位件上方;所述第一侧边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第一底脚;所述第一杆体的顶端与所述顶部第一限位件铰接,所述第一杆体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底脚铰接;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体铰接,所述第二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底部第一限位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顶部第二限位件和底部第二限位件,所述顶部第二限位件位于所述底部第二限位件上方;所述第二侧边固定机构包括第三杆体、第四杆体和第二底脚;所述第三杆体的顶端与所述顶部第二限位件铰接,所述第三杆体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底脚铰接;所述第四杆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杆体铰接,所述第四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底部第二限位件可拆卸地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贯穿件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还包括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贯穿件吊装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凡班江黄迪倪诚高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