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电机一体化伺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18715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4
一种驱动电机一体化伺服系统,包括: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所述伺服电机包括定转子、制动器、后端盖、磁编码器;所述伺服驱动器包括滤波组件、控制板卡、驱动板卡、泻放电阻、驱动器箱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伺服驱动器与伺服电机进行物理集成,伺服驱动器不再需要独立的安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伺服驱动器与电机间的联接电缆取消,不再需要占用设备的布线空间。要占用设备的布线空间。要占用设备的布线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电机一体化伺服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伺服系统
,具体是一种驱动电机一体化伺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装备的信息化、无人化、轻量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于装备上的伺服系统的轻量化要求也越来越来高,而就伺服系统本身的轻量化而言,考虑到成本的前提下,目前不存在大的技术革新以及材料革新,针对其自身的轻量化工作开展起来相对较难。
[0003]现有的伺服系统是由伺服驱动器、联接电缆、伺服电机以独立模块的形式组成,这种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缺点:
[0004]1.伺服驱动器需要独立的安装位置;
[0005]2.联接电缆需要在设备内部走线,需要一定的布线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驱动电机一体化伺服系统,包括: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
[0007]所述伺服电机包括定转子、制动器、后端盖、磁编码器。
[0008]所述定转子、制动器安装于伺服电机内部。
[0009]所述制动器在伺服电机停机时锁住伺服电机的主轴。
[0010]所述后端盖装载在伺服电机靠近制动器一侧的外端。
[0011]所述后端盖上设有双止口。
[0012]所述磁编码器装载在伺服电机轴端。
[0013]所述磁编码器用于采集伺服电机的信息,并将采集的信息传输至伺服驱动器。
[0014]所述伺服驱动器包括滤波组件、控制板卡、驱动板卡、泻放电阻、驱动器箱体。
[0015]所述滤波组件、控制板卡、驱动板卡、泻放电阻均装载在驱动器箱体内。
[0016]所述滤波组件安装在伺服驱动器的电源输入侧。
[0017]所述控制板卡通过接收外部控制信息和伺服电机传输的信息,给驱动板卡发送控制信息。
[0018]所述驱动板卡接收控制板卡发送的控制信息后,驱动伺服电机工作。
[0019]所述伺服电机和伺服驱动器通过后端盖上的双止口连接。
[0020]进一步,所述驱动电机一体化伺服系统还包括导电橡胶条。
[0021]所述导电橡胶条设置在后端盖的双止口处,用于提高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0022]进一步,所述伺服电机的信息包括转速、位置、角度。
[002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本专利技术考虑将传统分体式(伺服电机+联接电缆+伺服驱动器)伺服系统集成为驱动电机一体化伺服系统,从而减少伺服系统在装备上所占的安装空间及布线空间,实现装备整体上的轻量化。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5]1.伺服驱动器与伺服电机进行物理集成,伺服驱动器不再需要独立的安装;
[0026]2.伺服驱动器与电机间的联接电缆取消,不再需要占用设备的布线空间。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驱动电机一体化伺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a为驱动电机一体化伺服系统的右视图;图b为驱动电机一体化伺服系统的正视图;
[0028]图中,伺服电机1、导电橡胶条2、制动器3、后端盖4、磁编码器5、滤波组件6、控制板卡7、驱动板卡8、驱动器箱体9、伺服驱动器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30]实施例1:
[0031]参见图1,一种驱动电机一体化伺服系统,包括:伺服电机1、伺服驱动器10。
[0032]所述伺服电机1包括定转子、制动器3、后端盖4、磁编码器5。
[0033]所述定转子、制动器3安装于伺服电机1内部。
[0034]所述制动器3在伺服电机1停机时锁住伺服电机1的主轴。
[0035]所述后端盖4装载在伺服电机1靠近制动器3一侧的外端。
[0036]所述后端盖4上设有双止口。
[0037]所述磁编码器5装载在伺服电机1轴端。
[0038]所述磁编码器5用于采集伺服电机1的信息,并将采集的信息传输至伺服驱动器10。
[0039]所述伺服驱动器10包括滤波组件6、控制板卡7、驱动板卡8、泻放电阻、驱动器箱体9。
[0040]所述滤波组件6、控制板卡7、驱动板卡8、泻放电阻均装载在驱动器箱体9内。
[0041]所述滤波组件6安装在伺服驱动器10的电源输入侧。
[0042]所述控制板卡7通过接收外部控制信息和伺服电机1传输的信息,给驱动板卡8发送控制信息。
[0043]所述驱动板卡8接收控制板卡7发送的控制信息后,驱动伺服电机1工作。
[0044]所述伺服电机1和伺服驱动器10通过后端盖4上的双止口连接。
[0045]实施例2:
[0046]一种驱动电机一体化伺服系统,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见实施例1,进一步,所述驱动电机一体化伺服系统还包括导电橡胶条2。
[0047]所述导电橡胶条2设置在后端盖4的双止口处,用于提高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0048]实施例3:
[0049]一种驱动电机一体化伺服系统,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见实施例1或2任一项,进一步,所述伺服电机1的信息包括转速、位置、角度。
[0050]实施例4:
[0051]参见图1,一种驱动电机一体化伺服系统,包括:伺服电机1、伺服驱动器10。
[0052]所述伺服电机1包括定转子、制动器3、后端盖4、磁编码器5。
[0053]所述定转子、制动器3安装于伺服电机1内部。
[0054]所述制动器3在伺服电机1停机时锁住伺服电机1的主轴。
[0055]所述后端盖4装载在伺服电机1靠近制动器3一侧的外端。所述后端盖4作为连接伺服电机及伺服驱动器的结构件。
[0056]所述后端盖4上设有双止口,能够更好的起到电磁防护的效果。
[0057]所述磁编码器5装载在伺服电机1轴端。
[0058]所述磁编码器5用于采集伺服电机1的信息,并将采集的信息传输至伺服驱动器10。
[0059]所述伺服驱动器10包括滤波组件6、控制板卡7、驱动板卡8、泻放电阻、驱动器箱体9。
[0060]所述滤波组件6、控制板卡7、驱动板卡8、泻放电阻均装载在驱动器箱体9内。
[0061]所述滤波组件6安装在伺服驱动器10的电源输入侧,主要是用来消除干扰杂讯,降低伺服系统的电磁干扰。
[0062]所述控制板卡7通过接收外部控制信息和伺服电机1传输的信息,给驱动板卡8发送控制信息。
[0063]所述驱动板卡8接收控制板卡7发送的控制信息后,驱动伺服电机1工作。
[0064]所述伺服电机1和伺服驱动器10通过后端盖4上的双止口连接,实现伺服电机及伺服驱动器的结构集成。
[0065]实施例5:
[0066]一种驱动电机一体化伺服系统,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见实施例4,进一步,所述驱动电机一体化伺服系统还包括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电机一体化伺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伺服电机(1)、伺服驱动器(10);所述伺服电机(1)包括定转子、制动器(3)、后端盖(4)、磁编码器(5);所述定转子、制动器(3)安装于伺服电机(1)内部。所述制动器(3)在伺服电机(1)停机时锁住伺服电机(1)的主轴;所述后端盖(4)装载在伺服电机(1)靠近制动器(3)一侧的外端;所述后端盖(4)上设有双止口;所述磁编码器(5)装载在伺服电机(1)轴端;所述磁编码器(5)用于采集伺服电机(1)的信息,并将采集的信息传输至伺服驱动器(10);所述伺服驱动器(10)包括滤波组件(6)、控制板卡(7)、驱动板卡(8)、泻放电阻、驱动器箱体(9);所述滤波组件(6)、控制板卡(7)、驱动板卡(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典岳杨运赵浪彭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虎溪电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