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浪能电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能利用
,具体涉及海浪能电站。
技术介绍
[0002]海洋占整个地球总面积约70%以上,海面上时时刻刻都在产生汹涌澎湃的海浪,海浪中蕴藏着巨大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完。长期以来人类对海洋能开发利用从不间断过,就目前现有的各种海洋能应用技术例如潮汐落差获取动力发电,漂浮式箱体布置于海面上利用浪谷产生落差获取动力发电等方法,其都存在很大的缺陷,如体积庞大占用海域影响航道、投入成本大、运行成本高、施工难度大、维护难、设备寿命短以及抗风暴能力差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的海洋能发电方案存在的结构庞大施工难、投入成本高、抗风暴能力差维护难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海浪能电站。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海浪能电站,包括主体平台,设于所述主体平台上的动力接收装置,气体传输系统,以及发电单元,所述气体传输系统包括储气罐,所述动力接收装置包括气体压缩泵,以及海浪能接收浮体,所述海浪能接收浮体运动时带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海浪能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平台(1),设于所述主体平台(1)上的动力接收装置(2),气体传输系统(3),以及发电单元(4),所述气体传输系统(3)包括储气罐(32),所述动力接收装置(2)包括气体压缩泵(21),以及海浪能接收浮体(22),所述海浪能接收浮体(22)运动时带动所述气体压缩泵(21)工作,以使所述气体压缩泵(21)产生高压气体,高压气体通过所述气体传输系统(3)输送至所述发电单元(4)中,以使所述发电单元(4)获得动力驱动源并进行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浪能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平台(1)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动力接收装置(2)的安装连接座(11),和阵列墙窗口(12),设于所述阵列墙窗口(12)两侧的导流阵列墙前立柱(13),以及后立柱(14),所述动力接收装置(2)中的所述海浪能接收浮体(22)在所述导流阵列墙前立柱(13)与所述后立柱(14)形成的限位空间内接受海浪冲击产生运动获得动力,所述阵列墙窗口(12)两侧壁柱上设有用于放置活动轴的锯齿式限轴位(15)、用于放置固定轴的固定轴安装位(16),以及用于放置活动轴升降浮块的升降浮块位(1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浪能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接收装置(2)包括摆动式动力接收装置(23)、浮动式动力接收装置(24)、牵引式动力接收装置(25)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气体传输系统(3)包括电控调节阀(35)以及单向气阀(33),所述储气罐(32)前端与所述气体压缩泵(21)互通,后端与所述发电单元(4)互通,所述储气罐(32)用于聚集气体压缩泵(21)输出的高压气体以作加强并贮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浪能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式动力接收装置(23)用于将所述海浪能接收浮体(22)在往复摆动运动时所产生的动力传递至所述气体压缩泵(21),以驱动所述气体压缩泵(21)工作输出高压气体。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浪能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式动力接收装置(24)用于将所述海浪能接收浮体(22)在上下浮动运动时所产生的动力传递至所述气体压缩泵(21),以驱动所述气体压缩泵(21)工作输出高压气体。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浪能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式动力接收装置(25)用于将所述海浪能接收浮体(22)在受海浪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美玲,李树聪,谢永峰,李标明,陈健雄,磨慧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英利莱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