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船上液态物质输送转移的气胀式漂浮软管及其铺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8361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船上液态物质输送转移的气胀式漂浮软管及其铺设方法,所述气胀式漂浮软管包括内膜、外膜、充气腔和连接接头;所述充气腔为位于所述内膜和所述外膜之间的封闭结构;所述充气腔设置有充气阀;所述内膜内部为输送通道;所述连接接头位于所述输送通道的端部;所述连接接头包括内密封圈、软管粘接带和外密封圈;所述内密封圈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外侧中部沿周向设置有外密封圈安装部;所述连通管通过过盈配合安装至所述输送通道端部;所述外密封圈插接安装至所述外密封圈安装部外侧;所述软管粘接带粘接至所述气胀式漂浮软管端部的所述外膜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软管存在的密度大,在水下部分容易受到水冲击力产生形变等问题。击力产生形变等问题。击力产生形变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船上液态物质输送转移的气胀式漂浮软管及其铺设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体物质输送
,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船上液态物质输送转移的气胀式漂浮软管及其铺设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船舶将沉避免危险化学品流入水中污染环境、减轻重量提高动力及在不占用深水岸线资源离岸装卸等情况下,需要将船上液态物质进行转移。在输送过程中就需要使用漂浮软管作为传输工具。现有的常用软管的内衬层为合成橡胶,加强层为尼龙帘线、钢丝帘线等材料缠绕而成,提高软管抗拉强度;缠绕钢丝加强层由高强度碳钢钢丝制成,来提高软管的整体性,保证软管耐负压性能;漂浮层采用不吸水、弯曲不断裂的微孔发泡漂浮材料制成,使软管具有漂浮性能;外保护层采用合成橡胶或聚氨酯材料制成,保护软管不受损坏;但是现有的软管密度大,即使有漂浮层,也有大部分面积浸在水下,进而受到较大的水冲击力产生形变,导致流量变小,需要通过锚链进行协助,操作复杂,而且当软管发生破损时,寻找漏点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的软管存在的密度大,在水下部分容易受到水冲击力产生形变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船上液态物质输送转移的气胀式漂浮软管及其铺设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0005]一种用于船上液态物质输送转移的气胀式漂浮软管,包括内膜、外膜、充气腔和连接接头;
[0006]所述充气腔为位于所述内膜和所述外膜之间的封闭结构;所述充气腔设置有充气阀;所述内膜内部为输送通道;
[0007]所述连接接头位于所述输送通道的端部;所述连接接头包括内密封圈、软管粘接带和外密封圈;所述内密封圈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外侧中部沿周向设置有外密封圈安装部;所述连通管通过过盈配合安装至所述输送通道端部;所述外密封圈安装部的侧壁沿周向开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外密封圈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一一匹配的插接部,所述外密封圈通过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安装孔相配合插接安装至所述外密封圈安装部外侧;所述软管粘接带粘接至所述气胀式漂浮软管端部的所述外膜表面,当所述充气腔充满气体后,所述软管粘接带与所述外密封圈内侧表面紧密贴合。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接头用于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气胀式漂浮软管的所述输送通道,位于所述外密封圈安装部两侧的所述连通管分别通过过盈配合安装至相邻两个所述气胀式漂浮软管的所述输送通道端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气胀式漂浮软管为圆柱形结构。
[0010]进一步地,所述内膜和所述外膜采用TPU复合纤维布料或其他具有优异的机械性
能、耐腐蚀性等特点的布料制成。
[0011]进一步地,所述气胀式漂浮软管的内径和外径分别根据对输送效率和结构刚度的需要进行设计;所述气胀式漂浮软管的内径越大,输送效率越高;所述气胀式漂浮软管的外径越大,结构刚度越大。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根据上述的用于船上液态物质运输转移的气胀式漂浮软管的铺设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0013]通过所述连接接头连接相邻的所述气胀式漂浮软管,然后在每一个所述气胀式漂浮软管外安装斜拉索连接件;所述斜拉索连接件包括软管连接布,所述软管连接布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三个安装口,每一个所述安装口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斜拉索连接头;
[0014]安装所述斜拉索连接件时,将所述软管连接布粘接固定至所述气胀式漂浮软管的所述外膜表面,使三个所述斜拉索连接头中,中间的所述斜拉索连接头朝上;
[0015]在每一个所述斜拉索连接头上均安装一根斜拉索,所述斜拉索的另一端安装在船上,通过调节三根所述斜拉索,能够调整所述气胀式漂浮软管的铺设方向,实现所述气胀式漂浮软管的快速铺设。
[0016]进一步地,所述斜拉索连接头包括固定部和连接部,所述固定部固定安装于所述软管连接布内侧表面,所述连接部由所述安装口伸出并用于连接所述斜拉索。
[0017]较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8]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船上液态物质输送转移的气胀式漂浮软管,气胀式的漂浮软管密度低,更容易浮于水上,受到更小的水的作用力影响;随着充气腔内部压强的增大,漂浮软管有着更高的刚度,不易形变,保证了输送的流量和效率;当漂浮软管受损时,能够快速发现泄漏段,避免有害化学品泄漏流入水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气胀式漂浮软管自身具有较好的刚度,不需要外物协助,安装和操作简单高效;气胀式漂浮软管在不使用时,排放充气腔内气体,易于折叠收纳,有效减小存放空间。
[0019]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船上液态物质输送转移的气胀式漂浮软管的铺设方法,通过设置斜拉索连接件和连接至船上的斜拉索,能够实现气胀式漂浮软管的快速铺设和液态物质远距离运输。
[0020]基于上述理由本专利技术可在用于河水、湖泊等水上船舶间及船舶系泊于近岸处进行汽油、亚硫酸等液体物质的输送和转移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气胀式漂浮软管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连接接头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连接接头结构爆炸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内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外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软管粘接带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斜拉索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铺设方法示意图。
[0030]图中:1、气胀式漂浮软管;11、外膜;12、内膜;13、充气腔;14、输送通道;15、充气阀;2、连接接头;21、内密封圈;211、连通管;212、外密封圈安装部;213、安装孔;22、软管粘接带;23、外密封圈;231、插接部;3、斜拉索连接件;31、斜拉索连接头;32、软管连接布;4、斜拉索。
具体实施方式
[00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32]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船上液态物质输送转移的气胀式漂浮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膜、外膜、充气腔和连接接头;所述充气腔为位于所述内膜和所述外膜之间的封闭结构;所述充气腔设置有充气阀;所述内膜内部为输送通道;所述连接接头位于所述输送通道的端部;所述连接接头包括内密封圈、软管粘接带和外密封圈;所述内密封圈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外侧中部沿周向设置有外密封圈安装部;所述连通管通过过盈配合安装至所述输送通道端部;所述外密封圈安装部的侧壁沿周向开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外密封圈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一一匹配的插接部,所述外密封圈通过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安装孔相配合插接安装至所述外密封圈安装部外侧;所述软管粘接带粘接至所述气胀式漂浮软管端部的所述外膜表面,当所述充气腔充满气体后,所述软管粘接带与所述外密封圈内侧表面紧密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船上液态物质输送转移的气胀式漂浮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接头用于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气胀式漂浮软管的所述输送通道,位于所述外密封圈安装部两侧的所述连通管分别通过过盈配合安装至相邻两个所述气胀式漂浮软管的所述输送通道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船上液态物质输送转移的气胀式漂浮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胀式漂浮软管为圆柱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船上液态物质输送转移的气胀式漂浮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膜和所述外膜采用TPU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长乐刘明志熊伟王海涛马文琦关广丰度红望王志文葛仕昊栗超张丽娟张钰陈筱以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