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裂缝填充胶囊原料的筛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8318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面向裂缝填充胶囊原料的筛分装置,涉及微生物修复领域,包括基座、驱动组件,在底板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多个筛筒,在相邻的两个筛筒端部之间通过连接件实现连接,在每一个筛筒底部内壁上设有筛网,在与之相邻的另一个筛筒底部内部设有滤板,滤板通过柔性的连接环与筛网连接,在滤板上设有多个微调组件;在筛筒的下端面间隔设有多个滑块,在与之相邻的另一筛筒上端面设有多个球体,在环体下端面的环形槽槽底开有环形限位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级以及多次元的筛分,对不同等级的氯化钙颗粒或粉末单独收集,方便在制备微生物胶囊时选取不同等级的氯化钙颗粒或粉末混合,以在胶囊中形成微生物保持活性以及快速反应所需的最优条件。的最优条件。的最优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向裂缝填充胶囊原料的筛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填补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面向裂缝填充胶囊原料的筛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环保型的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微生物注浆技术也逐步被引入建筑物裂缝修复领域;为避免前期固化产物如尺寸较大的絮凝物易在注浆口附近沉淀,通常采用微生物胶囊与混凝土浆混合的方式进行浇筑,以方便在建筑物裂缝产生时微生物胶囊能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修补。然而,由于微生物胶囊的制备工艺与传统的药物胶囊制备工艺大体相似,均为填充制备,在实际使用时时常出现微生物胶囊破裂但修复效果低下,究其原因在于,微生物胶囊中的原料无法与微生物完全反应,所产生的碳酸钙沉淀量偏低而无法抵抗混凝土出现裂缝时的拉力。现有的微生物胶囊中包含脱脂剂、微生物培养基以及氯化钙等(如现有专利
‑‑
CN202020216354.0一种裂隙岩体防渗用生物微胶囊中所述),其中为保证微生物活性的同时确保在建筑物出现裂缝后能快速产生碳酸钙结晶,需要不同固相的氯化钙进行混合,例如粉末状的氯化钙与超细颗粒的氯化钙混合,以此来保证微生物在建筑物中的修复功能长期有效;但是目前的微生物胶囊制备并未就氯化钙进行细致分类,通常采用块状氯化钙进行研磨后即与脱脂剂、微生物培养基混合填充,以至于微生物胶囊在使用时无法实现其修复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向裂缝填充胶囊原料的筛分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面向裂缝填充胶囊原料的筛分装置,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上设有底板,在所述底板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多个筛筒,在相邻的两个筛筒端部之间通过连接件实现连接,且位于最上方的筛筒上端与盖板连接,位于最下方的筛筒下端与底板连接,盖板上设有进料管,在每一个筛筒的侧壁上均开有出料孔;在每一个筛筒底部内壁上设有筛网,在与之相邻的另一个筛筒底部内部设有滤板,滤板的目数大于所述筛网的目数,滤板通过柔性的连接环与筛网连接,在滤板上设有多个微调组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环体,在环体上端面设有呈半圆环状的上缘板,在环体下端面设有呈半圆环状的下缘板,且上缘板与下缘板沿环体轴线对称分布,且相邻的两个环体上的上缘板与下缘板沿过筛筒中点且与水平面平行的直线L对称分布;上缘板与下缘板的厚度为所述环体厚度的三分之一,沿环体的周向在其上端面与下端面均开有纵向截面呈半圆形的环形槽,在筛筒的下端面间隔设置有多个与环形槽配合的滑块,在与之相邻的另一筛筒上端面设有多个球体,在环体下端面的环形槽槽底开有与多个球体配合的环形限位槽。在
微生物胶囊在制备时,用于和微生物反应产生碳酸钙结晶的氯化钙原料在注入微胶囊中时并未采用精确筛选,继而导致微生物胶囊的修复功能无法达到最佳,对此,申请人设计出一种专业的氯化钙粉末筛分设备,通过多级以及多次元的筛分,使得不同等级的氯化钙颗粒或粉末单独收集,以方便在制备微生物胶囊时选取不同等级的氯化钙颗粒或粉末混合,以在胶囊中形成微生物保持活性以及快速反应所需的最优条件。
[0005]具体操作时,驱动组件采用直立式电机作为激振源,启动驱动组件使得底板、盖板与多个筛筒一并在基座上做竖直、水平、倾斜相结合的三次元运动,研磨后的氯化钙经进料管进入至位于最上方的筛筒中后即开始进行首次筛分,每个筛筒底部侧壁设有出料孔,经不同筛网筛分后的氯化钙则由出料孔向外排出,在位于最下方的筛筒中即能收集到粒径最小的氯化钙粉剂,通过位于滤板与筛网之间的微调组件,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筛网的振幅,同时推动筛网表面的物料逐步朝出料孔处移动;然后将完成筛分的不同粒径等级的氯化钙颗粒或是粉末经过合适比例混合,即能满足微生物胶囊的使用要求。
[0006]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方案中,多个筛筒的运动从细节上看并不一致,如果按照多个筛筒同时固定且通过同一激振源来带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筛网,以确保筛网的张紧度满足筛分要求,筛网张紧度下降会导致氯化钙的筛分精度下降,对此,专利技术人在相邻的两个筛筒之间设置连接件,进而实现相邻筛筒之间的活动连接,在保持不同筛筒正常进行筛分工序时,还能确保不同筛筒在随激振源一并运动的同时自动调节筛网的张紧度,其工作原理如下:在多个筛筒做三次元运动时,相邻的两个筛筒之间是由滑块与环形槽的配合、球体与环形限位槽的配合来实现;且以相邻的两个筛筒为例,同一个环体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分别设有上缘板、下缘板;由上至下看,上缘板能对部分位于上方的滑块进行限位,而剩余的且位于上方的滑块则无任何限定,下缘板能对部分位于下方的球体进行限位,而剩余的且位于下方的球体则无任何限定,此时一个筛筒则能沿偏离其轴线的方向进行微量位移,在筛筒产生微量位移时,会带动其底部内壁的筛网一并进行同步运动,而在该筛网底部对应设有滤板,滤板设置在位于下方筛筒的上端内壁上,且通过柔性的连接环与筛网连接,正因为环体的上下两个端面分别设有上缘板与下缘板,且相邻的两个环体上的上缘板与下缘板沿过筛筒中点且与水平面平行的直线L对称分布,下缘板能防止位于下方的筛筒发生过度偏移,而上缘板则能防止位于上方的筛筒发生过度偏移,并且缘板与下缘板的核心作用在于:在进行倾斜运动时,能带动两个筛筒先后进行不同方向的倾斜运动,利用两个筛筒的运动幅度偏差,使得在筛筒发生偏移时会带动筛网与之同步运动,而连接环随滤板一并运动,即连接环与筛网之间具备运动差,在筛网移动时会对其产生一个反向的作用力,进而对筛网产生拉扯,以达到调节筛网张紧度的目的。本技术方案保证了筛网的张紧度,即能确保筛网的筛分精度。
[0007]沿每个所述筛筒的周向在其下端外壁上开有多个矩形通孔,在每一个矩形通孔内设有与之匹配且和筛网外壁连接的连杆,连杆外侧端依次活动贯穿矩形通孔、上缘板后向外延伸至与限位板连接;在矩形通孔内还设有橡胶块,橡胶块的上表面与矩形通孔内壁接触,橡胶块的下表面与连杆上表面接触,在筛筒下端内壁上设有密封圈,密封圈的下端面与筛网连接,密封圈的外侧壁与橡胶块的内侧端连接,在连杆的延伸段上套设有调整弹簧,调整弹簧的一端与限位板的内侧壁连接,调整弹簧的另一端与外缘板的外侧壁连接。进一步地,筛网的张紧度调节,利用上缘板与下缘板的限位功能,筛网容易受到瞬时冲击而增加受
损几率,为杜绝该类情况发生,本技术方案在筛筒的外壁设置限位板,限位板通过连杆与筛网端部连接,在相邻两个筛筒产生相反方向的微量位移时,连杆会在调整弹簧以及限位板的配合下提供一个柔性的拉力,能缓冲筛网收到的瞬时冲击,在保证筛网自动调节自身张紧度的前提下,降低筛网的受损几率。
[0008]在所述限位板的内侧壁上设有弹性杆,弹性杆与橡胶块的外侧壁连接。作为优选,在限位板内侧壁设置弹性杆,使得限位板与橡胶块形成一个整体,防止橡胶块因挤压而发生位移。
[0009]所述微调组件包括放置在滤板与筛网之间的主限位环,主限位环内设有多个初级橡胶球。进一步地,微调组件能在筛筒做三次元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裂缝填充胶囊原料的筛分装置,包括基座(1)、设置在基座(1)上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上设有底板(2),在所述底板(2)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多个筛筒(10),在相邻的两个筛筒(10)端部之间通过连接件(5)实现连接,且位于最上方的筛筒(10)上端与盖板(4)连接,位于最下方的筛筒(10)下端与底板(2)连接,盖板(4)上设有进料管(3),在每一个筛筒(10)的侧壁上均开有出料孔(9);在每一个筛筒(10)底部内壁上设有筛网(14),在与之相邻的另一个筛筒(10)底部内部设有滤板(15),滤板(15)的目数大于所述筛网(14)的目数,滤板(15)通过柔性的连接环(19)与筛网(14)连接,在滤板(15)上设有多个微调组件;所述连接件(5)包括环体,在环体上端面设有呈半圆环状的上缘板(51),在环体下端面设有呈半圆环状的下缘板(53),且上缘板(51)与下缘板(53)沿环体轴线对称分布,且相邻的两个环体上的上缘板(51)与下缘板(53)沿过筛筒(10)中点且与水平面平行的直线L对称分布;上缘板(51)与下缘板(53)的厚度为所述环体厚度的三分之一,沿环体的周向在其上端面与下端面均开有纵向截面呈半圆形的环形槽(52),在筛筒(10)的下端面间隔设置有多个与环形槽(52)配合的滑块(11),在与之相邻的另一筛筒(10)上端面设有多个球体(12),在环体下端面的环形槽(52)槽底开有与多个球体(12)配合的环形限位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裂缝填充胶囊原料的筛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每个所述筛筒(10)的周向在其下端外壁上开有多个矩形通孔,在每一个矩形通孔内设有与之匹配且和筛网(14)外壁连接的连杆(20),连杆(20)外侧端依次活动贯穿矩形通孔、上缘板(51)后向外延伸至与限位板(27)连接;在矩形通孔内还设有橡胶块(26),橡胶块(26)的上表面与矩形通孔内壁接触,橡胶块(26)的下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亮赵金龙林星竹文海旭王云翔路益王保权郭豪彭颐祈何肖玉张敏谢嘉恒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