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热交换元件用透湿膜及全热交换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8263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全热交换元件用透湿膜,其为用于构成全热交换器用的全热交换元件的隔板,与聚烯烃微多孔膜的粘接性优异,具有高的透湿性、气体遮蔽性和耐湿性。全热交换元件用透湿膜的特征在于,在透气阻力度为100sec以上、透湿度为750g/m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全热交换元件用透湿膜及全热交换元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搭载于全热交换器的、同时地进行显热(温度)与潜热(湿度)的交换的全热交换元件和全热交换元件的隔板中使用的全热交换元件用透湿膜,上述全热交换器是为了在大楼、办公室、商店、住宅等中维持舒适的空间,向室内供给新鲜的外部空气,并且排出室内的污浊的空气的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室内的空调中,作为冷/暖气效率优异的换气方法,已知有在供给新鲜的外部空气的进气流与排出室内的污浊的空气的排气流之间与温度(显热)一起同时地进行湿度(潜热)的交换的全热交换。
[0003]在全热交换元件中有叉流型全热交换元件和逆流型全热交换元件,通过对成为隔板的全热交换用纸、全热交换元件用透湿膜进行加工而制作。虽然任意的全热交换元件都是使用专用的机械制作,然而均由将流通进气流的进气层和流通排气流的排气层夹隔着具有透湿性的隔板交替层叠而得的层叠体构成。在各自的流路中,形成有用于保持隔开给定的间隔配置的隔板的间隔的间隔板。一般而言,作为该间隔板,在叉流型全热交换元件的情况下使用进行了瓦楞加工的纸制的波浪形的间隔板,在逆流型全热交换元件的情况下使用通过注射成型等制作的树脂框。对于进气流由进气流路导引的方向和排气流由排气流路导引的方向,在叉流型全热交换元件的情况下相互正交,在逆流型全热交换元件的情况下相互面对。
[0004]由于此前为止的全热交换元件中使用的隔板使用多孔系材料,因此具有如下的缺点,即,例如对于二氧化碳等污浊的气体成分也具有透气性,在进行全热交换时,进气流与排气流在全热交换元件内部混合,换气的效率降低。该进气流与排气流的混合对于全热交换器而言是致命的缺陷。在进气流与排气流发生混合的全热交换器中,可能得到如下的评价,即,不是一边以能量回收室内外的空气一边进行交换,而只是单纯地在搅动室内的污浊的空气。在像这样室内外的空气发生混合的情况下,不能实现换气的目的,完全无法作为全热交换器发挥作用。
[0005]另外,随着全热交换器的普及,逐渐在各种各样的场所、环境下设置全热交换器。虽然在进气流与排气流的温度差、湿度差小的情况下没有问题,然而例如在外部空气的温度低的寒冷地区的容易发生结露的环境下、室内的湿度高的浴室等进气流与排气流的温度差、湿度差大的环境下,在进行全热交换时,有隔板暴露于高湿度的条件下的情况。若此种状态持续,则隔板无法保持大量的水分,有发生从隔板滴下水的所谓“垂水”的情况。在发生垂水的情况下,根据吸湿剂的种类的不同,有可能在作为增强材料使用的金属制的外框生锈。另外,在垂水持续的情况下,有可能全热交换元件发生走形,完全无法作为全热交换器发挥作用。
[0006]基于此种理由,在制作全热交换元件时,要求有进气流与排气流不易混合(即气体遮蔽性优异)、不易发生垂水、耐湿性优异、且具有高透湿性的优异的隔板。针对此种要求,
公开过包含聚烯烃微多孔膜、用于在微多孔膜的空孔内担载亲水性树脂化合物的复合膜用基材(例如专利文献1)。但是,对于专利文献1的技术而言,若直接使用基材则没有遮蔽性,无法获得足够的交换效率,若浸渗亲水性树脂化合物,则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遮蔽性,然而透湿性降低,无法获得足够的交换效率。
[0007]另外,公开过具备通过向两侧牵拉而形成有很多贯穿孔的合成树脂制膜基材、和填充于该合成树脂制膜基材的贯穿孔部分的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的全热交换元件用膜(例如专利文献2)。但是,对于专利文献2的技术而言,即使获得遮蔽性,也无法获得高透湿度,无法获得足够的交换效率。
[0008]另外,公开过由包含聚乙烯的聚烯烃微多孔膜制成、规定了水蒸气透过量和耐水压的透水防水膜(例如专利文献3)。但是,对于专利文献3的技术而言,在兼顾遮蔽性和透湿性的方面有改善的余地。
[0009]另外,公开过隔板包含具有防水性、透气性及非水溶性的第1层及第3层和由这些层夹持的第2层、且该第2层包含具有透气性及水蒸气透过性的粘接剂的全热交换元件(例如专利文献4)。但是,对于专利文献4的技术而言,无法获得足够的透湿性和耐湿性,在实际的制造中在经济上不利。
[0010]现有技术文献
[0011]专利文献
[001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90821号公报
[0013]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

66474号公报
[0014]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

61505号公报
[0015]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2/056506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1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7]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全热交换元件用透湿膜,其为用于构成全热交换器用的全热交换元件的隔板,与聚烯烃微多孔膜的粘接性优异,且具有高透湿性、气体遮蔽性和耐湿性。
[0018]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9]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可以利用下述方案来解决。
[0020](1)一种全热交换元件用透湿膜,其特征在于,具有:透气阻力度(日语:透気抵抗度)为100sec以上、透湿度为750g/m2·
24hr以上的聚烯烃微多孔膜、和设于该聚烯烃微多孔膜的至少一个面的透湿树脂层。
[0021](2)根据上述(1)记载的全热交换元件用透湿膜,其中,上述透湿树脂层含有乙酰化度为60%以下、并且聚合度为165以上且185以下的乙酸纤维素树脂。
[0022](3)根据上述(1)记载的全热交换元件用透湿膜,其中,上述透湿树脂层含有氨基甲酸酯树脂。
[0023](4)一种全热交换元件,其含有上述(1)~(3)中任一项记载的全热交换元件用透湿膜。
[0024]专利技术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的全热交换元件用透湿膜是以在透气阻力度为100sec以上、透湿度为750g/m2·
24hr以上的聚烯烃微多孔膜的至少一个面设置透湿树脂层为特征的全热交换元件用透湿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与聚烯烃微多孔膜的粘接性优异、具有高的透湿性、气体遮蔽性和耐湿性的全热交换元件用透湿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全热交换元件用透湿膜及全热交换元件进行详细说明。
[0027]本专利技术中,聚烯烃微多孔膜是包含聚烯烃而构成的微多孔膜。此处,所谓微多孔膜,是指成为在内部具有多个微孔、且这些微孔被连结的结构、并且气体或液体能够从一个面向另一个面通过的膜。作为聚烯烃,例如可以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甲基戊烯等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它们的1种以上的混合物。其中,特别优选聚乙烯或聚丙烯。在聚烯烃微多孔膜中,优选含有90质量%以上的聚烯烃。在聚烯烃微多孔膜中,作为聚烯烃以外的成分,可以在不对本专利技术的效果造成影响的范围中,含有有机填料、无机填料、表面活性剂等添加物。
[0028]本专利技术中,聚烯烃微多孔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该厚度优选为5μm以上且30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以上且20μm以下。在该厚度小于5μm的情况下,无法获得力学的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全热交换元件用透湿膜,其特征在于,具有:透气阻力度为100sec以上、透湿度为750g/m2·
24hr以上的聚烯烃微多孔膜、和设于所述聚烯烃微多孔膜的至少一个面的透湿树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元件用透湿膜,其中,所述透湿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根宪吾佃和也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制纸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