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肿瘤腹膜转移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8209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肿瘤腹膜转移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肿瘤细胞进行体外培养;S2.利用胰酶对肿瘤细胞进行消化;S3.利用PBS缓冲液对肿瘤细胞进行稀释;S4.将稀释后的肿瘤细胞沿第一方向距离小鼠脐部0.4~0.6cm处经皮下注射至小鼠的腹腔中,得到肿瘤腹膜转移小鼠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小鼠沿身长方向的垂直方向上、距离脐部0.4~0.6cm处将肿瘤细胞经皮下注射至小鼠的腹腔中,肿瘤细胞可在小鼠腹膜微环境进行增殖和适应并成功成瘤,且局限于腹腔注射部位附近、未广泛扩散,成功构建了肿瘤腹膜转移小鼠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肿瘤在腹膜微环境的增殖过程,为腹膜转移性肿瘤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瘤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瘤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肿瘤腹膜转移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物模型构建
,具体涉及一种肿瘤腹膜转移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肿瘤远处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包括肺转移、肝转移、脑转移、骨转移等,其中,腹膜转移是一种经常容易被忽视的肿瘤转移模式。对于易发腹膜转移的恶性肿瘤(如卵巢癌、结直肠癌、胃癌、胆管癌等)而言,腹膜转移常是其最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会导致手术根治性低、化疗不敏感、肿瘤易复发等问题,极大地降低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
[0003]在20世纪初期已有研究发现,早期化疗和姑息性减瘤手术可以暂时改善腹膜转移肿瘤患者的症状,但是难以持续控制肿瘤进展、延长预后。而随着全身治疗手段的不断进展、减瘤手术技术的优化以及与局部治疗(尤其是腹腔热灌注化疗)的联合,腹膜转移肿瘤患者也获得了更有效的多模式治疗选择。但随着临床研究的研究逐渐趋缓,新的综合治疗策略为腹膜转移肿瘤患者带来的治疗获益也逐渐减小。如何为这些患者鉴定更有效、更特异性的治疗靶点,尤其是已经发生了腹膜转移的晚期病人,是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
[0004]在肿瘤转移的多步骤中,肿瘤增殖、侵入脉管并通过循环达到远处器官是重要的起始步骤,若肿瘤细胞在完成了这些步骤之后,无法适应新的转移灶微环境并存活下来,那么肿瘤细胞也将无法在转移灶中进行增殖,从而导致转移失败,因而研究肿瘤是如何适应并影响转移灶微环境的潜在机制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目前,我们对肿瘤腹膜转移患者并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对肿瘤腹膜转移的机制知之甚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腹膜转移性肿瘤的发病机理以及治疗方法的深入研究。因此,急需构建一个可靠的、可直接用于研究肿瘤适应并影响腹膜微环境的动物模型,以为肿瘤腹膜转移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方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肿瘤腹膜转移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通过在小鼠沿身长方向的垂直方向上、距离脐部0.4~0.6cm处,将肿瘤细胞经皮下注射至小鼠的腹腔中,成功构建了肿瘤腹膜转移小鼠模型,为腹膜转移性肿瘤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肿瘤腹膜转移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对肿瘤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0008]S2.利用胰酶对肿瘤细胞进行消化;
[0009]S3.利用PBS缓冲液对肿瘤细胞进行稀释;
[0010]S4.将稀释后的肿瘤细胞沿第一方向距离小鼠脐部0.4~0.6cm处经皮下注射至小
鼠的腹腔中,得到肿瘤腹膜转移小鼠模型;
[0011]在S4中,第一方向为小鼠自身长方向的垂直方向。
[0012]腹膜中富含脂质、脂肪细胞而其他营养成分匮乏,与肿瘤原发灶的微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从肿瘤在原发灶发生转移开始,肿瘤在远处器官或腹膜转移的过程中,肿瘤细胞需要逐渐适应转移灶微环境才能存活下来。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肿瘤腹膜转移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通过在小鼠沿身长方向的垂直方向上、距离脐部0.4~0.6cm处将肿瘤细胞经皮下注射至小鼠的腹腔中,使得肿瘤细胞能够在小鼠腹膜进行良好的增殖和适应过程,在小鼠腹膜微环境中成功成瘤,且局限于腹腔注射部位附近,未出现肿瘤细胞向其他部位广泛扩散的情况,能够较好地模拟肿瘤在腹膜微环境的增殖过程,成功构建了肿瘤腹膜转移小鼠模型。与肿瘤原位注射相比,本专利技术通在小鼠沿身长方向的垂直方向上、距离脐部0.4~0.6cm处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向小鼠腹腔(相当于肿瘤腹膜转移灶)中直接注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能够适应小鼠腹膜的微环境并存活下来,且能够正常增殖和成瘤,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能够成功构建肿瘤腹膜转移小鼠模型。该模型可应用于肿瘤腹膜转移的机制研究,利用该模型研究肿瘤如何在腹膜中存活并影响微环境,有助于完善腹膜转移性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策略,对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以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0013]优选地,在S1中,肿瘤细胞包括卵巢癌细胞、胃癌细胞、结直肠癌细胞、胆管癌细胞中的至少一种。
[0014]优选地,S1的具体操作为:向DMEM培养基中接种肿瘤细胞,于37℃、5%CO2条件下培养72小时。
[0015]优选地,DMEM培养基为中含有含有10vt%BSA、1vt%青霉素

链霉素混合液。
[0016]优选地,肿瘤细胞的接种量为1
×
105~1
×
106个细胞/μL。
[0017]优选地,在S2中,胰酶的浓度为0.25vt%。
[0018]优选地,经过稀释后的肿瘤细胞的浓度为2
×
105~1
×
106个细胞/μL。
[0019]优选地,肿瘤细胞的注射量为12~20μL。
[0020]本专利技术出于对小鼠腹腔的空间容量大小进行考虑,采用微量注射的方式将少量肿瘤细胞直接注射至小鼠的腹腔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肿瘤细胞向小鼠腹膜周围的部位进行扩散的风险,使得肿瘤细胞能够适应腹膜微环境并成功成瘤,最终成功构建肿瘤腹膜转移小鼠模型。
[0021]优选地,在S4中,小鼠为免疫健全小鼠。
[0022]在构建肿瘤腹膜转移模型时采用重度免疫缺陷小鼠虽然能够排除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干扰,能够单纯研究胆管癌如何适应与原发灶微环境差异显著、富含脂质等代谢物的淋巴结微环境,但是,在实际临床过程中,各种因素均会对肿瘤患者的腹膜转移及其具体治疗疗效造成影响,将免疫健全小鼠应用于肿瘤腹膜转移模型的构建中,能够更好地模拟肿瘤患者腹膜微环境,使得应用该肿瘤腹膜转移模型进行的研究的结果更加准确,得到的腹膜转移性肿瘤的发病机理以及治疗方法更加切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肿瘤腹膜转移小鼠模型,该模型由上述肿瘤腹膜转移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构建得到。
[0024]本方案提供的肿瘤腹膜转移小鼠模型克服了在体外难以完全模拟腹膜微环境的
难题,为腹膜转移性肿瘤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将该模型应用于肿瘤腹膜转移的机制研究,利用该模型探究肿瘤如何在腹膜中存活并影响其微环境以及探究肿瘤腹膜转移的干预靶点提供了新的模型,有助于完善腹膜转移性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策略,对改善腹膜转移性患者的预后进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实施例4利用四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构建得到的肿瘤腹膜转移小鼠模型的小动物活体成像图。
[0026]图2为对比例1利用卵巢癌细胞构建得到的肿瘤腹膜转移小鼠模型的小动物活体成像图。
[0027]图3为对比例2利用卵巢癌细胞构建得到的肿瘤腹膜转移小鼠模型的小动物活体成像图。
[0028]图4为对比例3利用卵巢癌细胞构建得到的肿瘤腹膜转移小鼠模型的小动物活体成像图。
[0029]图5为对比例4利用卵巢癌细胞构建得到的肿瘤腹膜转移小鼠模型的小动物活体成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肿瘤腹膜转移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对肿瘤细胞进行体外培养;S2.利用胰酶对所述肿瘤细胞进行消化;S3.利用PBS缓冲液对所述肿瘤细胞进行稀释;S4.将稀释后的所述肿瘤细胞沿第一方向距离小鼠脐部0.4~0.6cm处经皮下注射至小鼠的腹腔中,得到所述肿瘤腹膜转移小鼠模型;在所述S4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小鼠自身长方向的垂直方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肿瘤腹膜转移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中,所述肿瘤细胞包括卵巢癌细胞、胃癌细胞、结直肠癌细胞、胆管癌细胞中的至少一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肿瘤腹膜转移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的具体操作为:向DMEM培养基中接种所述肿瘤细胞,于37℃、5%CO2条件下培养72小时。4.如权利要求3所述肿瘤腹膜转移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MEM培养基中含有10vt%BSA、1vt%青霉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华熊健刘超黄伟明林书盛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