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医保患者住院过程的信息化监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8127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规范医保患者治疗过程和住院过程的信息化监督方法,抓住了最核心的关键环节,详细描述了如何有效监管住院登记、治疗、外出、归来、治疗、透析、出院的过程,尤其是对治疗过程过程进行精细化监管,可以减少医保患者虚假住院、虚假理疗、虚假透析、延长住院、挂床住院的违规情况,相比在医院通道安装摄像机、事后大数据分析等监管方式,具有及时、准确、有效、节约成本的优势。节约成本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医保患者住院过程的信息化监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规范医保患者治疗过程和住院过程的信息化监督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医保患者住院的违规情况,属于医保基金监管领域和信息化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各地区医疗保障局大多是靠人“飞行检查”的手段发现医保基金使用异常线索的,所谓“飞行检查”,是指事先不通知被检查部门实施的现场检查,还有一些地方引入了信息化监管方法,大多是两种手段,第一种是事后监督,事后很多证据已经丢失,难以取证,第二种是在医院通道安装摄像机,通过人像识别监督病人离开了医院,这种只能监督病人是否离开了医院,本专利技术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医保基金监管方法,按所述方法,可以减少医保患者违规情况,帮助医保基金监管机构对医院和患者进行有效监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当患者发生入院、治疗、查床、转床、外出、归来、透析、出院时,采集当前时间、患者所在位置地理坐标、身份证号、姓名、床号、疾病名称,拍摄人脸照片和场景照片,将这些内容保存到数据库中,同时预设置黑名单库和重点关注人员库。
[0004]医院上传本医院的地理坐标、床位数量、床位分布图保存到数据库,医保基金监管机构进行审批,将医院的地理坐标记为POS1,床位数量记为BED1。
[0005]按照如下【0006】至【0014】各步骤的方法执行,可以减少医保患者住院的违规情况。
[0006]在发生入院、治疗、查床、转床、外出、归来、透析、出院事件时,医院采集患者人脸照片、场景照片、身份证号、地理坐标、病床信息、疾病信息并保存到数据库,其中场景照片是指当时包含患者在内的所在场景的照片,地理坐标是指当时患者所在位置的地理信息坐标。
[0007]统计入院、治疗、查床、转床、外出、归来、透析、出院事件,计算每家医院当前住院人数,并和床位数量BED1做比对,如果当前住院人数超过BED1,做超床报警,本专利技术所述报警是指向医保基金监管机构发出足以引起注意的信息化提示,一般是指弹窗、声光、邮件、消息、动画等提示,本专利技术所述“以上”、“以下”、“达到”含本数,“超过”、“低于”不含本数。
[0008]统计入院、治疗、查床、转床、外出、归来、透析、出院事件,计算同一病人是否在两家医院同时住院,如果存在则做时空冲突报警,所谓时空冲突是指同一病人在两家或两家以上医院同时住院或同一患者在同一天在不同医院透析治疗。
[0009]在患者发生入院、透析事件时,将患者人脸至少要与下面两者之一做人脸相似度比对:第一次住院的入院登记时、随机一次住院的入院登记时的人脸;在患者发生转床、外出、归来、治疗、出院事件时,将患者人脸至少要与下面三者之一做人脸相似度比对:该患者本次住院的入院登记时、第一次住院的入院登记时、随机一次住院的入院登记时的人脸,设置一定阈值,当人脸相似度低于该阈值时进行低相似度报警。
[0010]在查床操作时,包括医院主动查床和医保基金监管机构下达的查床任务,设置一定时间阈值和人脸相似度阈值,当超过时间阈值没能完成查床任务或者提交的查床人脸相似度低于预设值的阈值时,则做疑似挂床报警。
[0011]医保基金监管机构处理报警,根据报警情况,医保基金监管机构可选定特定的人或者随机抽查一些人向医院发出查床任务,注意超床报警、时空冲突报警、低相似度报警、疑似挂床报警步骤没有严格顺序。
[0012]医院收到医保基金监管机构查床任务时,医院采集人脸照片、场景照片、身份证号、地理坐标、病床信息、疾病信息并保存到数据库,根据医院提交的信息,进行时空冲突、人脸相似度、疑似挂床的计算和报警,如此就形成了“医院主动打卡
”‑“
报警
”‑“
医保基金监管机构查床
”‑“
医院被动打卡
”‑“
再报警”的监管闭环。
[0013]每日进行总结,生成每日监管档案。
[0014]根据每日档案,每月进行总结,持续反馈和改进,如此就形成了“医院主动打卡
”‑“
报警
”‑“
医保基金监管机构查床
”‑“
医院被动打卡
”‑“
再报警
”‑“
每日总结
”‑“
月总结
”‑“
指导医院打卡”的监管闭环。
[0015]可按照如下【0016】至【0026】步骤对患者入院时的入院登记过程进行监管。
[0016]患者入院时,采集当前时间、患者所在位置地理坐标、身份证号、姓名、床号、初步诊断的疾病名称、人脸照片、患者在医院的场景照片,将患者所在位置地理坐标记为POS2,将人脸照片记为P1,将场景照片记为P2,将这些内容保存到数据库。
[0017]提取P1的照片人脸,记为原始人脸F1,利用人脸图片处理技术,对原始人脸F1进行覆盖处理,生成戴口罩的人脸,记为F2。
[0018]提取F1的特征码、F2的特征码,保存到数据库,把F1的特征码记为FT1,把F2的特征码记为FT2,如此以来,下次病人拍照时,无论戴口罩还是不戴口罩,都能进行特征比对。
[0019]将本次住院的FT1、FT2与数据库中身份证号不相同的人脸特征码FT1、FT2进行比对,设置特定阈值,当相似度超过该阈值时,进行疑似报警。
[0020]将本次住院的FT1、FT2分别与数据库中该患者第一次住院的人脸特征码FT1、FT2进行比对,设置特定阈值,当相似度低于该阈值时,进行相似度过低报警。
[0021]将本次住院的FT1、FT2分别与数据库中该患者随机抽取一次住院的人脸特征码FT1、FT2进行比对,设置特定阈值,当相似度低于该阈值时,进行相似度过低报警。
[0022]在数据库中自动查询该患者是否在其他医院正在住院或者治疗,如果是,进行交叉住院报警。
[0023]将该患者与黑名单库和重点关注人员库进行比对,如果发现该患者是黑名单人员或者重点关注人员,进行相关人员报警。
[0024]将医院当前住院总人数与该医院床位总数进行比较,如果发现住院总人数超过了床位总数,进行超床报警。
[0025]医保基金监管机构对报警内容进行处理,注意人脸相似度过低报警、交叉住院报警、相关人员报警、超床报警没有严格顺序,其中本次住院的人脸特征与该患者第一次住院的人脸特征、任意一次住院的人脸特征比对,可以至少要完成其中一项,但两项不可全部忽略。
[0026]门诊透析病人,也参照患者入院时的入院登记过程的步骤进行监管。
[0027]按照【0028】至【0037】的步骤,对患者治疗过程以及转床、外出、归来、出院进行监管,但对于转床、外出、归来、出院的情况,不进行【0035】所述的治疗场景识别。
[0028]医院在对患者治疗时,采集当前时间、患者所在位置地理坐标、身份证号、姓名、床号、疾病名称、人脸照片、治疗的场景照片,将患者所在位置地理坐标记为POS3,将人脸照片记为P3,将场景照片记为P4,这些内容保存到数据库。
[0029]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保患者住院和透析的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监管,ST1:在发生患者入院、治疗、查床、转床、外出、归来、透析、出院事件时,医院采集患者人脸照片、场景照片、身份证号、地理坐标、病床信息、疾病信息并保存到数据库;ST2:根据上述S1医院提交的信息进行计算,做超床、时空冲突、人脸低相似度、疑似挂床报警;ST3:根据报警信息,医保基金监管机构下达查床任务;ST4:医院执行医保基金监管机构下达的查床任务;ST5:每日进行总结,生成每日监管档案;ST6:根据每日档案,每月进行总结,持续反馈和改进,指导医院打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是在患者发生入院、透析、转床、外出、归来、治疗、出院事件时,不但采集人脸照片并生成特征码FT

A,还根据人脸照片,自动生成了一张戴口罩的人脸照片并提取特征码FT

B,其中FT

A在本发明中也叫作原始人脸特征码,FT

B在本发明中也叫作生成的戴口罩人脸的特征码;在患者发生入院、透析事件时,将患者人脸特征FT

A和FT

B至少要与下面两者之一做人脸相似度比对:第一次住院的入院登记时、随机一次住院的入院登记时的人脸特征码和自动生成的戴口罩人脸特征码进行比对;在患者发生转床、外出、归来、治疗、出院事件时,将患者人脸特征FT

A和FT

B至少要与下面三者之一做人脸相似度比对:该患者本次住院的入院登记时、第一次住院的入院登记时、随机一次住院的入院登记时的人脸特征码和自动生成的戴口罩人脸特征码进行比对,并将患者地理坐标与本次住院的入院登记时所采集的该患者所在地的地理坐标、医院地理坐标相比对,并且自动识别治疗场景照片中的医疗器械和工具,如果场景照片中不存在医疗器械和工具,进行报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是按照如下步骤对医保患者入院、透析过程进行监管,ST1:医院采集当前时间、患者所在位置地理坐标、身份证号、姓名、床号、初步诊断的疾病名称、人脸照片P1、患者在医院的场景照片P2,将这些内容保存到数据库;ST2:从P1中提取出患者人脸照片F1,生成戴口罩的人脸照片F2; ST3:分别提取F1的特征码FT1和F2的特征码FT2,并保存到数据库;ST4:将FT1、FT2与数据库中身份证号不相同的人脸特征码进行比对,当相似度超过预设值的阈值时,进行报警;ST5:将FT1、FT2分别与该患者第一次住院入院登记时的原始人脸特征码、生成的戴口罩人脸的特征码进行比对,当相似度低于预设值阈值时报警;ST6:将FT1、FT2分别与该患者随机抽取的一次入院登记时的原始人脸特征码、生成的戴口罩人脸的特征码进行比对,当相似度低于预设值阈值时报警;ST7:在数据库中自动查询该患者是否在其他医院正在住院或者治疗,如果是,进行交叉住院报警;ST8:将该患者与黑名单库和重点关注人员库进行比对,如果发现该患者是黑名单人员或者重点关注人员,进行报警;ST9:将医院当前住院总人数与该医院床位总数进行比较,如果发现住院总人数超过了床位总数,进行超床报警;ST10:医保基金监管机构对S4至S9报警内容进行审核处理,注意ST4至ST9没有严格顺序,不要求ST5与ST6全部完成,但要求ST5和ST6至少要完成其中一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对医保患者治疗过程进行监管,ST1:医院在对患者治疗时,采集当前时间、患者所在位置地理坐标POS3、身份证号、姓名、床号、疾病名称、人脸照片P3、治疗场景照片P4,将这些内容保存到数据库;ST2:提取P3的照片人脸F3,自动生成戴口罩的人脸F4;ST3:提取F3的特征码FT3、F4的特征码FT4,保存到数据库;ST4:将FT3、FT4分别与该患者本次入院登记时的原始人脸特征码、生成的戴口罩
人脸的特征码进行比对,当相似度低于预设值阈值时报警;ST5:将FT3、FT4分别与该患者第一次入院登记时的原始人脸特征码、生成的戴口罩人脸的特征码进行比对,当相似度低于预设值阈值时报警;ST6:将FT3、FT4分别与该患者随机抽取的一次入院登记时的原始人脸特征码、生成的戴口罩人脸的特征码进行比对,当相似度低于预设值阈值时报警;ST7:将ST1的POS3分别与医院地理坐标和该患者本次住院入院登记时所采集的地理坐标进行比较,计算相距距离,当任一距离超过预设值的阈值时进行报警;ST8:识别ST1的P4中的医疗器械和工具,如果治疗场景中无医疗器械或工具,进行报警;ST9:医保基金监管机构对报警内容进行审核处理,注意ST4至ST8没有严格顺序,其中ST4、ST5、ST6可以只完成其中一个,但至少要完成其中一个,对于转床、外出、归来、出院的情况,也参照ST1至ST9的步骤进行监管,但不进行ST8所述的治疗场景识别。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出了一种如下步骤的查房监管的新方法,ST1:在数据库中,不定时抽取当前住院病人,下达查床任务,并设置时间阈值,要求医院必须在指定时间内采集并提交当前时间、患者所在位置地理坐标POS4、身份证号、姓名、床号、疾病名称,患者人脸照片P5,患者场景照片P6,将这些内容保存到数据库;ST2:如果医院在ST1设置的时间阈值内未能提交ST1中所要求的内容,记为违规;ST3:提取P5的人脸F5,利用F5生成戴口罩的人脸F6;ST4:提取F5的特征码FT5、F6的特征码FT6;ST5:将FT5、FT6分别与本次入院登记时的原始人脸特征码、生成的戴口罩人脸的特征码进行比对,当相似度低于预设值阈值时报警;ST6:将FT5、FT6分别与第一次住院入院登记时的原始人脸特征码、生成的戴口罩人脸的特征码进行比对,当相似度低于预设值阈值时报警;ST7:将FT5、FT6分别与该患者随机抽取的一次入院登记时的原始人脸特征码、生成的戴口罩人脸的特征码进行比对,当相似度低于预设值阈值时报警;ST8:将S1的POS4分别与医院地理坐标和该患者本次入院登记所采集的地理坐标进行比较,计算相距距离,当任一距离超过预设值的阈值时进行报警;ST9:医保基金监管机构,对报警内容进行审核处理,注意ST5至ST8没有严格顺序,其中ST5、ST6、ST7可以只完成其中一个,但至少要完成其中一个。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数据库的黑名单库中和重点关注人员库中,抽取当前正在住院的人员,下发查床任务,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ST1至ST9的步骤进行监管。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集的患者治疗时间,与医保基金报销明细数据所记录的时间相比对,并与时空数据相比对,发现异常进行报警。8.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量子时代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