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7759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漂浮物过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分离机构,其包括第一钣金件,第一钣金件的边缘连接有第二钣金件,且第二钣金件的边缘连接有第三钣金件,且第一钣金件的底部设置有第四钣金件,第一钣金件的中心设置有第一泵组,且第四钣金件的中心设置有第二泵组;支撑机构,其包括与第一钣金件连接的第一圆环,以及与第二钣金件连接的第二圆环。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装置通过环形结构进行无死角漂浮物收集,且通过引动水流循环使得附近水面漂浮物向装置靠近集中,其清理作业的有效覆盖范围较大,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漂浮物打捞船清理作业不灵活、清理作业易残留以及清理入口窄小清理效率低的问题。及清理入口窄小清理效率低的问题。及清理入口窄小清理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漂浮物过滤设备
,特别是一种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河道的漂浮物清理是河道治理项目之一,河道漂浮物会受到水流的流速、水流的方向以及风向风力影响,通常会聚集在河道某一处,因此在河道漂浮物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段,一般会投入作业船进行过滤处理。
[0003]上述常见的清理过滤作业船,其在清理作业过程中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缺点:其一,通过可滤水的输送结构过滤漂浮物时,不具备将周边漂浮物向船体吸引的效果,因此需要船身不断的移动才能持续的清理,在船身移动清理的过程中,还会有漂浮物因船身移动而漂向船身两侧以及后方,导致需要对同一区域进行重复清理,作业效率十分低下;其二,该类打捞船的过滤机构作业范围十分有限,为了能够直接有效的将拾取的漂浮物送进船舱内,一般拾取机构不超过船身最大宽度,这使得该类作业船不仅存在清理作业不够灵活的问题,其清理效率还较低。
[0004]综上,现有的漂浮物作业船通过增加船身尺寸能够提高清理速率,能够相对人工清理提高效率,但是,就装置本身来说,其存在清理作业不灵活、清理作业易残留以及清理入口窄小清理效率低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来优化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或现有技术中存在清理作业不灵活、清理作业易残留以及清理入口窄小清理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分离机构,其包括第一钣金件,所述第一钣金件的边缘连接有第二钣金件,且所述第二钣金件的边缘连接有第三钣金件,且所述第一钣金件的底部设置有第四钣金件,所述第一钣金件的中心设置有第一泵组,且所述第四钣金件的中心设置有第二泵组;支撑机构,其包括与所述第一钣金件连接的第一圆环,以及与第二钣金件连接的第二圆环,所述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之间连接有矩形框架,且所述矩形框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斜撑,所述矩形框架的顶部和第一斜撑之间连接有第二斜撑。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钣金件呈圆盘状,且所述第一钣金件的外缘竖直向上设置有第一折边,所述第二钣金件呈环形设置,且所述第二钣金件套接于第一钣金件内,所述第三钣金件呈环形设置,且所述第三钣金件套接于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之间。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折边的顶部折弯设置为第一圆弧边,且所述第二钣金件的内缘向下折弯设置为第二圆弧边,所述第二钣金件位于第二圆弧边和第一圆弧边之间区域设置为网格镂空,所述第二圆弧边的边缘
与第三钣金件连接,所述第四钣金件的外缘向上折弯设置为第三圆弧边。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三钣金件的外缘呈竖直向下设置有第二折边,且所述第二圆弧边的边缘开设有槽口。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圆弧边内套接有气囊,且所述气囊呈环形设置,所述气囊连接有气嘴,且所述气嘴贯穿第一圆弧边。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泵组和第二泵组之间互相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泵组,其包括与所述第一圆环连接的转接盘,所述转接盘的连接有电机,所述第一钣金件和第四钣金件之间设置有叶轮,且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叶轮。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矩形框架关于第一圆环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矩形框架的顶部与第一钣金件连接,且所述矩形框架的底部与第四钣金件连接,所述第二斜撑与第三钣金件的底面连接。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斜撑的顶端之间连接有吊装组件,其包括铺设于所述支撑机构上的网兜,以及与所述第一斜撑顶端连接的短管,所述网兜与短管固定套接,且所述网兜的外缘连接有拉线,所述拉线与短管顶端串接。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短管的顶端套接有束线器,且所述束线器与短管之间卡接有卡簧,所述束线器的顶端设置有导环,且所述导环关于束线器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拉线穿过导环,且所述拉线之间连接有吊环,所述吊环内设置有短杆。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网兜与拉线连接处设置有配重块。
[0017]本专利技术的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有益效果:该装置通过环形结构进行无死角漂浮物收集,且通过引动水流循环使得附近水面漂浮物向装置靠近集中,其清理作业的有效覆盖范围较大,因此既可以通过船只拖行,也可以留在固定区域内,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漂浮物打捞船清理作业不灵活、清理作业易残留以及清理入口窄小清理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9]图1为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图1的结构剖视图。
[0021]图3为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图2中A的结构放大图。
[0022]图4为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图2进一步的结构剖视图。
[0023]图5为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图5中B的结构放大图。
[0025]图7为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支撑机构结构剖视图。
[0026]图8为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支撑机构与网兜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图8中C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的图9中D处的结构放大图。
[0029]图中:100、过滤分离机构;101、第一钣金件;102、第二钣金件;103、第三钣金件;104、第四钣金件;105、第一泵组;106、第二泵组;107、气囊;101a、第一折边;101b、第一圆弧边;102a、第二圆弧边;102b、网格镂空;103a、第二折边;104a、第三圆弧边;105a、转接盘;105b、电机;105c、叶轮;107a、气嘴;102a

1、槽口;200、支撑机构;201、第一圆环;202、第二圆环;203、矩形框架;204、第一斜撑;205、第二斜撑;206、吊装组件;206a、网兜;206b、短管;206c、拉线;206d、束线器;206e、卡簧;206f、吊环;206g、配重块;206d

1、导环;206f

1、短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分离机构(100),其包括第一钣金件(101),所述第一钣金件(101)的边缘连接有第二钣金件(102),且所述第二钣金件(102)的边缘连接有第三钣金件(103),且所述第一钣金件(101)的底部设置有第四钣金件(104),所述第一钣金件(101)的中心设置有第一泵组(105),且所述第四钣金件(104)的中心设置有第二泵组(106);支撑机构(200),其包括与所述第一钣金件(101)连接的第一圆环(201),以及与第二钣金件(102)连接的第二圆环(202),所述第一圆环(201)和第二圆环(202)之间连接有矩形框架(203),且所述矩形框架(203)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斜撑(204),所述矩形框架(203)的顶部和第一斜撑(204)之间连接有第二斜撑(20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钣金件(101)呈圆盘状,且所述第一钣金件(101)的外缘竖直向上设置有第一折边(101a),所述第二钣金件(102)呈环形设置,且所述第二钣金件(102)套接于第一钣金件(101)内,所述第三钣金件(103)呈环形设置,且所述第三钣金件(103)套接于第一钣金件(101)和第二钣金件(102)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101a)的顶部折弯设置为第一圆弧边(101b),且所述第二钣金件(102)的内缘向下折弯设置为第二圆弧边(102a),所述第二钣金件(102)位于第二圆弧边(102a)和第一圆弧边(101b)之间区域设置为网格镂空(102b),所述第二圆弧边(102a)的边缘与第三钣金件(103)连接,所述第四钣金件(104)的外缘向上折弯设置为第三圆弧边(104a)。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钣金件(103)的外缘呈竖直向下设置有第二折边(103a),且所述第二圆弧边(102a)的边缘开设有槽口(102a

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道漂浮物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边(101b)内套接有气囊(107),且所述气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董士谦张军付烈坤刘剑明赵利锋李林枝李鹤董勤李庚陈杰蒋旭严蕾刘子超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品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