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系统及其换液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17510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3
一种液冷系统及其换液方法,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对服务器散热时,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液冷系统包括数据箱体、发热元器件、导热管和第一泵体,数据箱体内部具有腔体,腔体内具有冷却液。发热元器件设置于腔体内,且浸没于冷却液内。导热管至少部分设置于腔体外部,且用于浸没于低温液体中,导热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与腔体连通。第一泵体用于驱动腔体内的冷却液流经导热管。本申请用于制冷。本申请用于制冷。本申请用于制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冷系统及其换液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制冷
,尤其涉及一种液冷系统及其换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数据中心在信息全球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重要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因此需要对数据中心进行散热,尤其是对数据中心中的服务器进行散热。
[0003]在相关技术中,为了对服务器进行散热,一般是利用冷板式散热结构,对服务器中的中央处理器等主要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具体地,使得冷板与中央处理器接触,在冷板内具有冷媒,利用冷媒将中央处理器上的热量吸走,然后再通过管路将冷媒传输至外部,并通过换热器将冷媒中的热量散去,以此实现对中央处理器的散热。
[0004]但是,上述散热方式,主要是对部分主要发热元器件(中央处理器)进行散热,因此散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液冷系统及其换液方法,用于解决对服务器散热时,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6]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液冷系统,包括数据箱体、发热元器件、导热管和第一泵体,数据箱体内部具有腔体,腔体内具有冷却液。发热元器件设置于腔体内,且浸没于冷却液内。导热管至少部分设置于腔体外部,且用于浸没于低温液体中,导热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与腔体连通。第一泵体用于驱动腔体内的冷却液流经导热管。
[0007]本申请中的液冷系统,在密封箱内具有发热元器件,在发热元器件工作时,会产生热量,热量会散发至冷却液内,以此实现发热元器件的散热。
[0008]随着热量的进入,冷却液的温度会上升,此时启动第一泵体,使得腔体内的高温冷却液进入导热管内,由于导热管至少部分浸没在低温液体中,因此导热管内的高温冷却液中的热量会传导至低温液体中,从而降低为低温冷却液,然后在第一泵体的驱动下,低温冷却液又会回流至腔体内,以此确保腔体内的冷却液始终能保持较低的温度,从而实现对发热元件稳定且高效的散热。
[0009]由于发热元器件浸没在冷却液中,因此可以对所有的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因此散热效果较好。
[00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液冷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第一泵体电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腔体内冷却液的实际温度值,实际温度值与第一泵体的功率值,呈正相关。
[0011]通过上述设置,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腔体内冷却液的温度,当冷却液的温度上升时,增大第一泵体的功率,以提高导热管内冷却液的流速,加快散热。而当冷却液的温度下降时,减小第一泵体的功率,降低第一泵体的能耗,以降低成本。
[00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导热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伸入腔体内冷却液的上层区域。
[0013]由于冷却液在受热后会上升,因此,使得导热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伸入冷却液的上层区域可以更快的抽取冷却液中温度较高的部分冷却液,如此可以更快的对冷却液进行散热,以提高散热效率。
[00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储液罐、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二泵体。储液罐内部具有冷却液。第一管道的第一端与储液罐连通,第一管道的第二端与腔体连通。第二管道的第一端与储液罐连通,第二管道的第二端与腔体连通。第二泵体用于驱动冷却液依次在第一管道、储液罐、第二管道和腔体之间循环流动。
[0015]通过上述设置,由于储液罐内装入有新鲜的冷却液,因此当腔体内冷却液中的杂质占比过高时,可以启动第二泵体,使得腔体内的冷却液通过第一管道进入储液罐内,并与储液罐内的冷却液混合,在混合后,储液罐内的冷却液中会含有一定的杂质,但是杂质含量较低,杂质含量较低的冷却液会继续通过第二管道流回腔体内,以此实现对腔体内冷却液的更换。降低腔体内的冷却液中的杂质,从而保证冷却液的吸热能力。
[00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液冷系统还包括三通阀,三通阀通过其进口和第一出口串联于第一管道上,三通阀的第二出口用于与储液罐的外部连通。
[0017]通过设置三通阀,当需要获得腔体内的冷却液时,启动第二泵体,然后使得腔体内的冷却液经过三通阀,并且部分通过第二出口排出,以此获得腔体内的冷却液。
[001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储液罐上开设有与储液罐连通的出液口,出液口能够排出储液罐内的冷却液。液冷系统还包括换液管道和第三泵体,换液管道的第一端与储液罐连通,换液管道的第二端用于与外部储备冷却液的储液设备连通。第三泵体用于驱动储液设备中的冷却液通过换液管道进入储液罐内。
[0019]通过上述设置,当储液罐内的冷却液需要更换时,可以打开出液口,使得冷却液通过出液口排出至储液罐外,然后启动第三泵体,将外部新鲜的冷却液抽入储液罐内,以此实现对储液罐内的冷却液的更换。
[0020]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换液方法,应用于液冷系统。换液方法包括:
[0021]根据液冷系统中的第二泵体相邻两次工作的实际间隔时长、液冷系统中的腔体内的冷却液情况中的至少一者,确定是否需要更换腔体内的冷却液;
[0022]当需要更换腔体内的冷却液时,启动第二泵体。
[0023]本申请中的换液方法,通过第二泵体相邻两次工作的实际间隔时长和/腔体内的冷却液的情况,判断是否需要更换冷却液,在需要更换时,启动第二泵体,使得腔体内的冷却液通过第一管道进入储液罐内,并与储液罐内的冷却液混合,在混合后,储液罐内的冷却液中会含有一定的杂质,但是杂质含量较低,杂质含量较低的冷却液会继续通过第二管道流回腔体内,以此实现对腔体内冷却液的更换。降低腔体内的冷却液中的杂质,从而保证冷却液的吸热能力。
[002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液冷系统中的第二泵体相邻两次工作的实际间隔时长确定是否需要更换腔体内的冷却液包括:
[0025]获取第二泵体相邻两次工作的实际间隔时长;
[0026]当第二泵体相邻两次工作的实际间隔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泵体相邻两次工作
的预设间隔时长时,确定需要更换腔体内的冷却液;
[0027]否则,确定不需要更换腔体内的冷却液。
[0028]当第二泵体相邻两次工作的实际间隔时长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间隔时长时,启动第二泵体进行换液。以此确保腔体内的冷却液的吸热能力,保证对发热元器件的散热。
[002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液冷系统中的腔体内的冷却液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更换腔体内的冷却液包括:
[0030]获取腔体内的冷却液;
[0031]检测获取的冷却液中的杂质占比;
[0032]在杂质占比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需要更换腔体内的冷却液;
[0033]否则,确定不需要更换腔体内的冷却液。
[0034]通过检测腔体内的杂质占比,当杂质占比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启动第二泵体进行换液。以此确保腔体内的冷却液的吸热能力,保证对发热元器件的散热。
[003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获取腔体内的冷却液包括:
[0036]通过第二泵体,将腔体内的冷却液输送至液冷系统的三通阀的第二出口;
[0037]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箱体,内部具有腔体,所述腔体内具有冷却液;发热元器件,设置于所述腔体内,且浸没于所述冷却液内;导热管,所述导热管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腔体外部,且用于浸没于低温液体中,所述导热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与所述腔体连通;第一泵体,用于驱动所述腔体内的冷却液流经所述导热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泵体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腔体内冷却液的实际温度值,所述实际温度值与所述第一泵体的功率值,呈正相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伸入所述腔体内冷却液的上层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液罐,内部具有冷却液;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储液罐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腔体连通;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储液罐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腔体连通;第二泵体,用于驱动所述冷却液依次在所述第一管道、所述储液罐、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腔体之间循环流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通过其进口和第一出口串联于所述第一管道上,所述三通阀的第二出口用于与所述储液罐的外部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上开设有与所述储液罐连通的出液口,所述储液罐内的冷却液能够通过所述出液口排出;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换液管道,所述换液管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娅楠王喆韩喆卢薇青朱愉王慧娟童阳张富程陈长青李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