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水区水污染循环降解系统的运维系统及其运维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17509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村或城市相对静止的黑臭水体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静水区水污染循环降解系统的运维系统及其运维方法,该系统包括智慧运营系统、提升模块、植物净化模块、人工分子筛模块、固定模块、水体净化模块和应急模块,运维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S1、智慧运营;S2、提升进行定期检修;S3、植物处理;S4、人工分子筛及吸附;S5、固定模块运维:S6、水体净化:S7、水质不达标时通过应急模块的特定试剂来降低关键水质指标;七个模块之间构成一个水循环系统,只有七个模块组合循环才能够降解静水区的水污染,每个模块实现不同的功能,上下独立而又必须上下承接,形成一个闭路循环。形成一个闭路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水区水污染循环降解系统的运维系统及其运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村或城市相对静止的黑臭水体处理
,具体是一种静水区水污染循环降解系统的运维系统及其运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在的静水区水污染循环降解领域大多是简单的人工处理,缺少系统整体运维,可能会导致:
[0003]1.性能下降:没有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系统中的设备和模块可能会出现故障或损坏,导致系统的性能下降,从而降低水污染降解效果。例如,提升模块的水泵在长时间工作状态下可能会由于高负荷运转或者水体浸没而出现损坏的问题,水泵损坏可能导致水体无法循环;植物净化模块失去功能;人工分子筛模块长时间吸附污染物的过程中会逐渐失去活性,无法一直维持高度活性的状态;固定模块可能会被人为破坏;水体净化模块容易因水中污染物如枯枝落叶或者污泥而造成堵塞。
[0004]2.处理效果减弱:缺少系统运维可能导致植物生长失衡、管道堵塞、人工分子筛失活类问题,这将影响系统对水污染物的有效处理。模块化生态沟渠蓄水过程中,在极端条件下,如恶劣天气或者水体富营养化的情况下,雨水或生活污水汇集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水质不达标,表现在氨氮,COD,磷浓度过高。未及时调整和修复这些问题,处理效果将逐渐减弱,无法达到预期的水质改善效果。
[0005]3.环境恶化:若系统运维不到位,可能导致水体净化模块失去过滤和吸附功能,植物模块里面的植物在生长作用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生长过于茂盛或因季节变换造成叶子脱落腐烂,影响景观的同时还可能影响水质,如果漂浮物和悬浮物无法有效截留,水污染物可能继续流入下游水域,进一步恶化环境质量,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0006]4.安全风险:未经运维的系统可能存在设备故障、电力问题、化学物质泄漏类安全隐患。这可能对系统运行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潜在的安全风险,如电触电风险、化学品泄漏对健康的影响类。
[0007]5.数据管理和监测缺失:缺乏运维意味着没有对系统运行数据进行记录和管理,也无法及时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这将导致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持,难以评估系统性能、制定改进计划和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报告。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静水区水污染循环降解系统的运维系统及其运维方法。
[0009]一种静水区水污染循环降解系统的运维系统,包括:
[0010]智慧运营系统,作为整个系统的中枢,负责监测、控制和优化各个模块的运行;
[0011]提升模块,作为水循环系统的起始点,负责将污水提升至系统的高位,为后续的模块提供水源;
[0012]植物净化模块,位于提升模块之后,固定在系统内部,用于吸附水体中的氨氮、磷类营养元素;
[0013]人工分子筛模块,位于植物净化模块之下,固定在系统内部,用于富集和吸附水体的氨氮;
[0014]固定模块,形状类似于沟壁,用于存放植物净化模块、人工分子筛模块,并防止污水外漏;
[0015]水体净化模块,位于固定模块之内用于阻拦水体中的漂浮物、悬浮物,并进行降解和吸附部分氨氮的处理;
[0016]应急模块,在需要的情况下,应急模块与上述模块连接,并根据实际需要添加除氨试剂、COD降解试剂和混凝剂类特定试剂,用于快速调节和改善水质。
[0017]所述的智慧运营系统提供数据管理、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类功能,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管理。
[0018]所述的提升模块将水体输送到植物净化模块。
[0019]所述的植物净化模块通过当地沉水、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实现吸附,如菖蒲、美人蕉类。
[0020]所述的人工分子筛模块采用人工沸石、陶粒和活性炭的混合组成物进行吸附。
[0021]所述的水体净化模块由人工分子筛材质组成的生态坝。
[0022]所述的应急模块的除氨试剂包括硫酸铜、过氧化钠类,COD降解试剂为过硫酸盐类。
[0023]一种静水区水污染循环降解系统的运维系统的运维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0024]S1、智慧运营: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手段,实现对水污染降解系统的全面监测、控制和优化,具体检测如下:
[0025]S101、在线监测水质;
[0026]S102、自动加药;
[0027]S103、数据管理与分析;
[0028]S104、远程监控与控制;
[0029]S105、故障诊断和维护提醒;
[0030]S2、提升进行定期检修:
[0031]S201、定期检查水泵;
[0032]S202、清洁水泵;
[0033]S203、检查液位开关;
[0034]S204、检查喷泉结构;
[0035]S205、检查电气系统;
[0036]S3、植物处理;
[0037]S301、定期进行植物修剪;
[0038]S302、叶子打捞;
[0039]S303、收割植物;
[0040]S304、种植多样性;
[0041]S305、检查植物健康;
[0042]S306、水质监测;
[0043]S307、植物补充和更新;
[0044]S4、人工分子筛及吸附;
[0045]S401、定期检查;
[0046]S402、催化剂更换;
[0047]S403、监测性能;
[0048]S404、防止物理损害;
[0049]S5、固定模块运维:
[0050]S501、安排人工定期检查固定模块的整体状态和结构稳定性;
[0051]S502、检查填料空间;
[0052]S503、人为损坏的处理;
[0053]S504、检查防漏性能;
[0054]S6、水体净化:
[0055]S601、定期检查对水体净化模块进行检查;
[0056]S602、清理和维护;
[0057]S603、更换模块;
[0058]S604、水质监测;
[0059]S7、水质不达标时通过应急模块的特定试剂来降低关键水质指标。
[006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七个模块之间构成一个水循环系统,只有七个模块组合循环才能够降解静水区的水污染,每个模块实现不同的功能,上下独立而又必须上下承接,形成一个闭路循环,同时智慧运营系统能够集成、管理和优化水污染降解系统的各个模块,通过在线监测、自动化控制、数据管理和远程操作等手段,实现水质的持续监测、调节和改善,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减少人工干预和运维成本,提升整体的水质净化效果和管理水平。
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006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阐述。
[0062]一种静水区水污染循环降解系统的运维系统,包括:
[0063]智慧运营系统,作为整个系统的中枢,负责监测、控制和优化各个模块的运行;
[0064]提升模块,作为水循环系统的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水区水污染循环降解系统的运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慧运营系统,作为整个系统的中枢,负责监测、控制和优化各个模块的运行;提升模块,作为水循环系统的起始点,负责将污水提升至系统的高位,为后续的模块提供水源;植物净化模块,位于提升模块之后,固定在系统内部,用于吸附水体中的氨氮、磷类营养元素;人工分子筛模块,位于植物净化模块之下,固定在系统内部,用于富集和吸附水体的氨氮;固定模块,形状类似于沟壁,用于存放植物净化模块、人工分子筛模块,并防止污水外漏;水体净化模块,位于固定模块之内用于阻拦水体中的漂浮物、悬浮物,并进行降解和吸附部分氨氮的处理;应急模块,在需要的情况下,应急模块与上述模块连接,并根据实际需要添加除氨试剂、COD降解试剂和混凝剂类特定试剂,用于快速调节和改善水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水区水污染循环降解系统的运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慧运营系统提供数据管理、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类功能,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管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水区水污染循环降解系统的运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升模块将水体输送到植物净化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水区水污染循环降解系统的运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净化模块通过当地沉水、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实现吸附,如菖蒲、美人蕉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水区水污染循环降解系统的运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分子筛模块采用人工沸石、陶粒和活性炭的混合组成物进行吸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水区水污染循环降解系统的运维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皇甫尚旻乔倩倩左欢刘平周福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朗澄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