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坡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7099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7
本申请涉及环境保护领域,提供了一种生态坡面结构,设置于坡体,包括护坡层,护坡层包括多个预制底座和多个V形砖,V形砖位于两个预制底座之间,且V形砖的两端分别安装于相邻的两个预制底座;预制底座开设有第一急流槽,第一急流槽的延长方向与预制底座的长度方向同向;两个相邻的V形砖之间形成有用于种植植被的种植室,第一急流槽内壁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出水口均与种植室相连通。本申请的一种生态坡面结构,第一急流槽内的水能够通过进水口流入种植室内进行灌溉,若种植室内灌溉过多并未被土壤吸收的雨水能够再次通过出水口流出入急流槽内,从而依次对各个种植室内对植被进行灌溉,提高对坡面植被灌溉的均匀性。提高对坡面植被灌溉的均匀性。提高对坡面植被灌溉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坡面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环境保护领域,特别是一种生态坡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坡面生态修复技术是利用存活植物及其他辅助材料来构筑各类坡面结构,实现稳定坡面,减少水土流失和改善栖息地生态环境等功能的一项技术。
[0003]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在坡面喷洒草籽或者修建菱形网格护坡进行坡面防护;菱形网格护坡是将大量的预制护坡砖铺设在护坡斜面上,从而实现对坡面的保护。但菱形网格护坡的排水效果较差,水易积攒于菱形网格的护坡砖内;若对菱形网格护坡内的植被浇灌时,需要大面积的洒水或增加灌溉水的用量使其翻过上面的菱形网格进入下一菱形网格内,从而保持对菱形网格护坡上植被灌溉的均匀性,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提高对护坡层上植被灌溉的均匀性,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生态坡面结构。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生态坡面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生态坡面结构,设置于坡体,包括护坡层,所述护坡层包括多个预制底座和多个V形砖,所有预制底座沿所述坡体的长度方向间隔,所述预制底座的两端通过锚杆固定于所述坡体;所述V形砖位于两个所述预制底座之间,且所述V形砖的两端分别安装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底座;所述预制底座开设有第一急流槽,第一急流槽的延长方向与预制底座的长度方向同向;所述V形砖的开口朝下,两个相邻的所述V形砖之间形成有用于种植植被的种植室,所述第一急流槽内壁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均与所述种植室相连通。
[0007]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雨天时,若种植室内进入的雨水过多,雨水能够通过出水口流入第一急流槽内流至底部,从而能够减少过多积攒于种植室内的情况;当对坡面上的绿植进行灌溉时,水从坡面顶部浇下,水进入第一急流槽内,第一急流槽内的水能够通过进水口流入种植室内进行灌溉,若种植室内灌溉过多并未被土壤吸收的雨水能够再次通过出水口流出入急流槽内,依次流入各个种植室内便于对坡面上的植被进行灌溉,能够降低坡面上的植被灌溉不充分的可能性,提高对坡面植被灌溉的均匀性,并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将V形砖的开口朝下,能够将雨水导至出水口处并流入第一急流槽内,进一步降低雨水积攒于种植室内的可能性。
[0008]可选的,所述V形砖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块,所述预制底座开设有供连接块插接的安装槽;所述连接块开设有第一插接孔;所述预制底座开设有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与所述第二插接孔内共同插接有插接柱,所述插接柱的端部插入坡体内;所述预制底座开设有第二急流槽,所述第一急流槽与所述第二急流槽相连通。
[0009]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将预制底座安装于坡面上,将所有V形砖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预制底座相连接,提高施工的便利性,并通过设置插接柱,进一步增加预制底座与坡体
的连接,提高护坡层于坡体上的稳定性。
[0010]可选的,所述插接柱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壁开设有多个第一连通孔。
[0011]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空腔以及第一连通孔,种植室内的植被根系通过第一连通孔进入空腔内,在通过另一个第一连通孔流出,增加插接柱与坡体的连接,减少插接柱从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内脱离的情况。
[0012]可选的,所述预制底座开设有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预制底座两侧的所述种植室相连通。
[0013]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连通孔,种植室内的植被根须可以通过第二连通孔延伸至周边的种植室内,不同种植室内的植被根系相互缠绕,进一步提高护坡层与坡体的连接强度。
[0014]可选的,所述第一急流槽内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用于将所述急流槽内的水导入所述种植室内。
[0015]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流板,便于将第一急流槽内的水导入种植室内进行灌溉。
[0016]可选的所述护坡层与所述坡体之间设置有铁丝网层。
[0017]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铁丝网层,铁丝网层能够对坡体表面进行覆盖,进一步减少发生水土流失的情况;并且植被生长时能够在铁丝网层上进行缠绕,进一步增加护坡层、铁丝网以及坡体之间的连接。
[0018]可选的,所有预制底座的端部通过连接杆相连接,所述连接杆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急流槽相连通的第三急流槽。
[0019]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接杆,进一步增加所有预制底座的连接,使得所有V形砖、预制底座形成一个整体,提高护坡层于坡体上的稳定性。
[0020]可选的,还包括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设置于坡体表面并位于所述护坡层下方。
[0021]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混凝土层,护坡层的植被根系尚未扎实时,能够对护坡层进行支撑,减少护坡层内的V形砖发生滑落的情况。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3]1.通过在预制底座开设第一急流槽、进水口和出水口,水进入第一急流槽内,第一急流槽内的水能够通过进水口流入种植室内进行灌溉,若种植室内灌溉过多并未被土壤吸收的雨水能够再次通过出水口流出入急流槽内,从而依次对各个种植室内对植被进行灌溉,能够降低坡面上的植被灌溉不充分的可能性,提高对坡面植被灌溉的均匀性;
[0024]2.通过设置导流板,水进入急流槽内后沿预制底座的长度方向向下流动,水经过导流板时部分的水在导流板的导向下倒入种植室内,另一部分水经过急流槽继续向下流动。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0027]图3是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4是本实施例的预制底座的局部剖视图,主要展示V形砖和预制底座的安装;
[0029]图5是插接柱的局部剖视图;
[0030]图6是图1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1、坡体;2、护坡层;21、预制底座;211、连接槽;212、安装槽;213、第二插接孔;214、进水口;215、出水口;216、第二连通孔;22、V形砖;221、连接块;222、第一插接孔;23、连接杆;24、种植室;25、导流板;26、锚杆;3、混凝土层;4、铁丝网层;5、插接柱;51、空腔;52、第一连通孔;6、急流槽;61、第一急流槽;62、第二急流槽;63、第三急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1

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生态坡面结构。
[0034]参照图1,一种生态坡面结构,设置于坡体1,包括护坡层2和混凝土层3,混凝土层3位于护坡层2底部;坡体1表面设置有铁丝网层4,护坡层2覆盖于铁丝网层4表面。
[0035]参照图2和图3,护坡层2包括多个预制底座21和多个V形砖22,所有预制底座21沿坡体1表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所有预制底座21的端部通过连接杆23相连接;预制底座21开设有连接槽211,连接杆23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坡面结构,设置于坡体(1),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坡层(2),所述护坡层(2)包括多个预制底座(21)和多个V形砖(22),所有预制底座(21)沿所述坡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所述预制底座(21)的两端通过锚杆(26)固定于所述坡体(1);所述V形砖(22)位于两个所述预制底座(21)之间,且所述V形砖(22)的两端分别安装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底座(21);所述预制底座(21)开设有第一急流槽(61),第一急流槽(61)的延长方向与预制底座(21)的长度方向同向;所述V形砖(22)的开口朝下,两个相邻的所述V形砖(22)之间形成有用于种植植被的种植室(24),所述第一急流槽(61)内壁开设有进水口(214)和出水口(215),所述进水口(214)与所述出水口(215)均与所述种植室(24)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坡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砖(22)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块(221),所述预制底座(21)开设有供连接块(221)插接的安装槽(212);所述连接块(221)开设有第一插接孔(222);所述预制底座(21)开设有第二插接孔(213),所述第一插接孔(222)与所述第二插接孔(213)内共同插接有插接柱(5),所述插接柱(5)的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武东施迪莹胡运进汤培强陈骏王周康杨耿包博今史益樵戴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钱塘江海塘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