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微涡流絮凝沉降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6834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微涡流絮凝沉降罐,包括:沉降罐体、排污管、罐盖;所述沉降罐体底部的中间位置通过焊接方式安装有排污管,且沉降罐体的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罐盖;所述出水管固定焊接设置在罐盖的顶端,且出水管与沉降罐体贯通连接;所述中心筒焊接支撑固定在沉降罐体内的中心位置,且中心筒的内部呈一体式结构设有夹层;所述加药管焊接固定在中心筒左侧外壁的上部及下部,且加药管与夹层贯通连接。通过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絮凝药剂混合反应速率快,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内部污垢清洗清理操作方便,大大提高其实用性能及实用价值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微涡流絮凝沉降罐


[0001]本技术涉及沉降罐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微涡流絮凝沉降罐。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絮凝沉降罐的工作原理不管是絮凝反应池还是絮凝反应器,都是添加絮凝药剂并通过对水流约束形成合适的流场,促进水中的杂质颗粒碰撞吸附。常用于油污污水,洗砂污水,泥浆污水等许多的污水处理上。
[0003]但是经过使用研究后发现,现在污水处理用的絮凝沉降罐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絮凝药剂的投放都是通过一根或两根的加药管往里添加,这就导致絮凝药剂无法更好的在污水中快速扩散并混合,从而影响絮凝反应速率,同时内部中心筒封闭结构的设计也导致对污垢的清理极为不便,容易造成堵塞,从而大大影响其实用性能等问题。
[0004]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微涡流絮凝沉降罐,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微涡流絮凝沉降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微涡流絮凝沉降罐,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微涡流絮凝沉降罐,包括:沉降罐体、排污管、罐盖、出水管、中心筒、夹层、加药管、出药孔、栅格板、进水管、涡流反应器、顶盖;所述沉降罐体底部的中间位置通过焊接方式安装有排污管,且沉降罐体的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罐盖;所述出水管固定焊接设置在罐盖的顶端,且出水管与沉降罐体贯通连接;所述中心筒焊接支撑固定在沉降罐体内的中心位置,且中心筒的内部呈一体式结构设有夹层;所述加药管焊接固定在中心筒左侧外壁的上部及下部,且加药管与夹层贯通连接;所述出药孔呈一体式结构均匀开设在中心筒的内壁上;所述栅格板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安装在中心筒的底端;所述进水管固定焊接中心筒右侧上部的外壁上,且进水管的前端与沉降罐体贯穿固定连接;所述涡流反应器均匀填充在中心筒的内部;所述顶盖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中心筒的顶端。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微涡流絮凝沉降罐所述中心筒为圆筒状,且中心筒的内壁上呈环形阵列方式均匀开设有多处圆形状的出药孔。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微涡流絮凝沉降罐所述沉降罐体上部为圆筒状,下部为锥筒状。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微涡流絮凝沉降罐所述夹层断面俯视为圆环状,且夹层与出药孔之间贯通连接。
[0011]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2]1、本技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微涡流絮凝沉降罐,通过在中心筒的内部设置夹层,并开设有多处出药孔,从而使絮凝药剂从夹层中经出药孔喷出可以更好的在污水中扩散并均匀混合,大大提高絮凝反应速率,继而大大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能。
[0013]2、本技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微涡流絮凝沉降罐,通过将中心筒的顶端通过螺栓安装顶盖可以使其进行打开,便于对中心筒内部的污垢进行冲洗清理,从而不会造成堵塞,继而大大提高该装置的实用价值。
[0014]3、本技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微涡流絮凝沉降罐,通过将沉降罐体的下部设置成锥筒状,从而可以对沉降罐体内沉降下来的絮凝物等污垢利用锥形结构更好的进行收集并从排污管顺利排出,使其排污清理较为方便,大大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能及实用价值。
[0015]4、本技术通过对上述装置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絮凝药剂混合反应速率快,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内部污垢清洗清理操作方便,大大提高其实用性能及实用价值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中心筒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中心筒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中心筒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A点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沉降罐体1、排污管2、罐盖3、出水管4、中心筒5、夹层6、加药管7、出药孔8、栅格板9、进水管10、涡流反应器11、顶盖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6]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请参见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微涡流絮凝沉降罐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0028]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微涡流絮凝沉降罐,包括:沉降罐体1、排污管2、罐盖3、出水管4、中心筒5、夹层6、加药管7、出药孔8、栅格板9、进水管10、涡流反应器11、顶盖12;沉降罐体1底部的中间位置通过焊接方式安装有排污管2,且沉降罐体1的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罐盖3;出水管4固定焊接设置在罐盖3的顶端,且出水管4与沉降罐体1贯通连接;中心筒5焊接支撑固定在沉降罐体1内的中心位置,且中心筒5的内部呈一体式结构设有夹层6;加药管7焊接固定在中心筒5左侧外壁的上部及下部,且加药管7与夹层6贯通连接;出药孔8呈一体式结构均匀开设在中心筒5的内壁上;栅格板9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安装在中心筒5的底端;进水管10固定焊接中心筒5右侧上部的外壁上,且进水管10的前端与沉降罐体1贯穿固定连接;涡流反应器11均匀填充在中心筒5的内部;顶盖1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中心筒5的顶端。
[0029]具体的,中心筒5为圆筒状,且中心筒5的内壁上呈环形阵列方式均匀开设有多处圆形状的出药孔8,并且结合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微涡流絮凝沉降罐,包括:沉降罐体(1)、排污管(2)、罐盖(3)、出水管(4)、中心筒(5)、夹层(6)、加药管(7)、出药孔(8)、栅格板(9)、进水管(10)、涡流反应器(11)、顶盖(12);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罐体(1)底部的中间位置通过焊接方式安装有排污管(2),且沉降罐体(1)的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罐盖(3);所述出水管(4)固定焊接设置在罐盖(3)的顶端,且出水管(4)与沉降罐体(1)贯通连接;所述中心筒(5)焊接支撑固定在沉降罐体(1)内的中心位置,且中心筒(5)的内部呈一体式结构设有夹层(6);所述加药管(7)焊接固定在中心筒(5)左侧外壁的上部及下部,且加药管(7)与夹层(6)贯通连接;所述出药孔(8)呈一体式结构均匀开设在中心筒(5)的内壁上;所述栅格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凤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东楷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