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圆锥帽罩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6672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壁圆锥帽罩的加工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准备锻件原材料步骤、车装夹基准步骤、车内锥型面和工艺内螺纹步骤、铣工艺装卸端面槽步骤、车外锥型面并切断步骤、钳工抛光步骤、荧光检查步骤和洗涤检验入库步骤。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加工方法,加工出的薄壁圆锥帽罩尺寸及技术条件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加工产品质量稳定,加工效率高。加工效率高。加工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壁圆锥帽罩的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圆锥帽罩零件的机械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机械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机械装备以方便生产、生活等各种活动,机械装备是由各个不同形状、大小及功能的零部件组成的,如图1和图2所示,是一种在航空、航天工业领域中广泛使用的圆锥帽罩零件,该类零件一个典型的特征是圆锥面的壁厚很薄,加工时难以装夹定位。
[0003]以一种发动机圆锥帽罩为例,其圆锥面的壁厚只有1.2mm,零件的结构使得零件采用一般的加工方法装夹和加工很容易产生零件变形,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薄壁圆锥帽罩的加工方法,无需使用专用、复杂的工装和特殊成型设备,加工出的薄壁圆锥帽罩尺寸及技术条件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加工产品的质量稳定,加工效率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薄壁圆锥帽罩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准备锻件原材料,选择锻造状态的棒料作为加工薄壁圆锥帽罩的坯料;
[0008]步骤二:车装夹基准,所述装夹基准为棒料的外圆和棒料一端的轴向第一端面;
[0009]步骤三:车内锥型面和工艺内螺纹,对棒料另一端的轴向第二端面进行车削加工,获得与薄壁圆锥帽罩零件设计尺寸一致的帽罩内腔内锥型面,以及与内锥型面同轴且位于内锥型面大直径端的内圆柱面上的工艺内螺纹;
[0010]步骤四:车外锥型面并切断,利用步骤三中加工好的帽罩内腔内锥型面大直径端的工艺内螺纹与夹具上的外螺纹连接,使得零件安装固定在夹具上,并通过夹具与车床装夹固定,接着车削加工薄壁圆锥帽罩的外锥型面,获得与设计尺寸一致的帽罩外锥型面后切下零件,切断位置位于薄壁圆锥帽罩大直径端的端面处。
[0011]进一步,所述步骤四之后还包括步骤五,步骤五为钳工抛光,通过抛光去除切断面尖边毛刺。
[0012]进一步,所述步骤五之后还包括步骤六,步骤六为荧光检查,按设计图要求对加工好的薄壁圆锥帽罩零件进行荧光检查。
[0013]进一步,所述步骤六之后还包括步骤七,步骤七为洗涤检验入库,按要求完成薄壁圆锥帽罩零件的洗涤检验,然后入库。
[0014]作为一种选择,所述步骤二中,棒料的外圆车加工至见光。
[0015]作为一种选择,所述步骤三中,利用三爪卡盘装夹步骤二中棒料已加工好的外圆,同时顶紧步骤二中棒料已加工好的第一轴向端面。
[0016]进一步,所述步骤三中还包括铣工艺装卸端面槽步骤,车内锥型面和工艺内螺纹
的同时在棒料的轴向第二端面上对应工艺内螺纹外侧保留一圈圆环加工余量,以圆环作为圆锥帽罩工艺台,在圆锥帽罩工艺台的端面上进行铣槽加工,加工出工艺装卸端面槽。
[0017]作为一种选择,所述工艺装卸端面槽有多个,且关于薄壁圆锥帽罩的轴线对称布置,工艺装卸端面槽的长度不超过工艺内螺纹的长度。
[0018]进一步,当完成铣工艺装卸端面槽步骤并进行步骤四中切断操作后,采用扳手夹持住工艺装卸端面槽反向旋转圆锥帽罩工艺台,使得圆锥帽罩工艺台逐步脱离与夹具的螺纹连接,并且在脱离过程中将切断后的零件从夹具上顶出。
[0019]作为一种选择,所述步骤四中,夹具包括同轴顺序分布的外锥面、外螺纹、环形凸起和圆柱段,其中外锥面与薄壁圆锥帽罩的内锥型面贴合,外螺纹与薄壁圆锥帽罩的工艺内螺纹连接,环形凸起和圆柱段位于薄壁圆锥帽罩的内锥型面外侧。
[0020]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方法具备以下特点:
[0021](1)加工设备为普通车床;
[0022](2)圆锥帽罩在切断后脱离夹具时采用工艺台驱动,不会损伤圆锥帽罩的表面,不会造成零件变形;
[0023](3)工艺台上的端面槽加工方便零件的装夹和拆卸;
[0024](4)芯棒夹具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适用范围广。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圆锥帽罩加工方法,加工出的零件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并且提高了产品加工质量的加工效率,加工使用的夹具为简单结构形状的芯棒,并且使用的加工设备为普通车床。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圆锥帽罩三维立体图;
[0027]图2是图1中圆锥帽罩的二维剖面图;
[0028]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圆锥帽罩加工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0029]图4是本专利技术车内锥型面和工艺内螺纹示意图;
[0030]图5是本专利技术铣工艺装卸端面槽示意图;
[0031]图6是图5中A

A剖面示意图;
[0032]图7是本专利技术车外锥型面前示意图;
[0033]图8是图7中B

B剖面示意图;
[0034]图9是本专利技术车外锥型面后示意图;
[0035]图10是图9中B

B剖面示意图;
[0036]图中,1

待加工零件,2

芯棒夹具,3

切断后零件,4

零件切断后留下的圆锥帽罩工艺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就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凡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修改、替换和变更,均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
[0038]为了加工出如图1和2所示的薄壁圆锥帽罩,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圆锥帽罩零件的加
工方法,如图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9]步骤一:准备锻件原材料:准备所述圆锥帽罩零件所需锻件原材料1件:锻件规格φ90
×
70;
[0040]步骤二:平端面和车外圆:利用车床三爪卡盘装夹锻件一端的外圆,车加工另一端外圆及端面,作为步骤三车内锥型面和工艺内螺纹的装夹基准,参看图4,图4中锻件的左端端面顶紧,外圆用三爪卡盘夹紧;
[0041]步骤三:车内型面及工艺内螺纹孔:利用软三爪卡盘,装夹锻件已加工的外圆,对圆锥帽罩的内锥型面进行车削机械加工,获得与设计尺寸一致的帽罩内腔结构(即内锥型面),同时加工出工艺内螺纹,供步骤四车外锥型面装夹用,参考图4。
[0042]步骤四:铣工艺装卸端面槽:对圆锥帽罩工艺台端面进行铣槽加工,加工出车圆锥帽罩外锥型面用的工艺装卸端面槽,参看图5和图6,工艺装卸端面槽共4个,分布在两条垂直相交的直径线末端。
[0043]步骤五:车外型面并切断:参看图7和图8,利用圆锥帽罩工艺内螺纹,与芯棒夹具2上的外螺纹连接,用扳手扳住工艺装卸端面槽,将待加工零件1安装固定在芯棒夹具2上,图8中芯棒夹具2的端面B用于定位,外圆A用于与三爪卡盘夹紧,C处为螺纹连接处,对圆锥帽罩进行车削机械加工,获得与设计尺寸一致的帽罩外锥型面后采用切断刀切下零件,获得切断后零件3;如图9和图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壁圆锥帽罩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准备锻件原材料,选择锻造状态的棒料作为加工薄壁圆锥帽罩的坯料;步骤二:车装夹基准,所述装夹基准为棒料的外圆和棒料一端的轴向第一端面;步骤三:车内锥型面和工艺内螺纹,对棒料另一端的轴向第二端面进行车削加工,获得与薄壁圆锥帽罩零件设计尺寸一致的帽罩内腔内锥型面,以及与内锥型面同轴且位于内锥型面大直径端的内圆柱面上的工艺内螺纹;步骤四:车外锥型面并切断,利用步骤三中加工好的帽罩内腔内锥型面大直径端的工艺内螺纹与夹具上的外螺纹连接,使得零件安装固定在夹具上,并通过夹具与车床装夹固定,接着车削加工薄壁圆锥帽罩的外锥型面,获得与设计尺寸一致的帽罩外锥型面后切下零件,切断位置位于薄壁圆锥帽罩大直径端的端面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壁圆锥帽罩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之后还包括步骤五,步骤五为钳工抛光,通过抛光去除切断面尖边毛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薄壁圆锥帽罩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之后还包括步骤六,步骤六为荧光检查,按设计图要求对加工好的薄壁圆锥帽罩零件进行荧光检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薄壁圆锥帽罩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之后还包括步骤七,步骤七为洗涤检验入库,按要求完成薄壁圆锥帽罩零件的洗涤检验,然后入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壁圆锥帽罩的加工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代华吴东华邓少波孙刚周涛简洪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