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振动模拟与主被动隔振一体化实验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6326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地面微振动实验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振动模拟与主被动隔振一体化实验平台,包括检测平台、弹性支撑单元、结构支撑单元和振动单元,弹性支撑单元的一端与结构支撑单元连接,弹性支撑单元的另一端与检测平台连接;振动单元振动端与检测平台连接,固定端与结构支撑单元连接;结构支撑单元底部与地面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一体化实验平台结构简单紧凑,可通过弹性支撑单元实现重力平衡,在提供重力平衡的作用的同时对地面振动进行被动抑制,同时通过振动单元提供主动隔振与微振动模拟功能,极大的简化了实验系统。极大的简化了实验系统。极大的简化了实验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振动模拟与主被动隔振一体化实验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面微振动实验测试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微振动模拟与主被动隔振一体化实验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遥感卫星对图像分辨率和像质的要求日益增加,遥感卫星中各种活动机构产生的微振动成为影响稳定性的主要原因,因此准确全面的地面微振动实验十分必要。目前微振动地面实验一般采用由振动模拟系统和振动隔离系统组合的方式来完成实验,这种方法不仅安装难度大,而且占用地面空间、同时过多机构会引入多个模态影响实验。所以需要设计一种一体化的实验平台来简化实验。现有技术中,有如下技术问下公开了一体化实验平台:1、中国专利公布号为CN112880953A,公布日为2021

06

01,专利名称为“一种振动试验装置及振动测试的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振动试验装置,包括主支撑框架、载台组件、重力补偿组件和载台驱动组件,载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该对比文件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进行六向振动模拟实验,但其结构较为复杂,并且没有考虑对设置有关隔振部件对实验时产生的振动进行隔离。
[0003]2、中国专利公布号为CN113218605A,公布日2021

08

06,专利名称为“一种可移动超低振动大型设备测试平台”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可移动超低振动的大型设备测试平台,测试平台包括牵引杆、轮式托架、中层安装框架、上层减振安装平台及两个配重块,中层安装框架设置在轮式托架上,上层减振安装平台设置于中层安装框架的中间位置,中层安装框架的两侧各放置一个配重块,被测设备放置在上层减振安装平台上,该牵引杆和轮式托架能够实现测试平台的移动。
[0004]3、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12228697U,公告日为2020

12

25,专利名称为“一种实现振动解耦的旋转式摩擦学行为模拟试验台”的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实现振动解耦的旋转式摩擦学行为模拟试验台,包括试验台基座、下摩擦试样、上摩擦试样、旋转系统、加载系统、加速度传感器和三向力传感器。
[0005]以上对比文件虽然均可以实现多方向的振动模拟实验,但其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涉及结构较为复杂,并且没有考虑对设置有关隔振部件对实验时产生的振动进行隔离。综上所述,在本领域中如何提出一种结构相对简单紧凑,且具有隔离振动以及主动隔振的一体化实验平台,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微振动模拟与主被动隔振一体化实验平台,该平台结构简单紧凑,可通过弹性支撑单元实现重力平衡,在提供重力平衡的作用的同时对地面振动进行被动抑制,同时通过振动单元提供主动隔振与微振动模拟功能,极大的简化了实验系统。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振动模拟与主被动隔振一体化实验平台,包括检测平台、弹性支撑单元、结构支撑单元和振动单元,弹性支撑单元的一端与结构支撑单元连接,弹性支撑单元的另一端与检测平台连接;振动单元的振动端与检测平台连接,振动单元的固定端与结构支撑单元连接;结构支撑单元的底部与地面固定连接;弹性支撑单元包括气囊、角座一和气泵,气囊的一端与支撑座一连接,气囊的另一端通过角座一连接于检测平台的对角处侧面一上;气泵通过管路与气囊连接;结构支撑单元包括支撑座一和支撑座二,支撑座一与弹性支撑单元连接,支撑座二与振动单元连接;振动单元包括x向音圈电机、z向音圈电机、y向音圈电机和角座二,x向音圈电机、z向音圈电机和y向音圈电机的固定端均连接于支撑座二上,x向音圈电机、z向音圈电机和y向音圈电机的振动端通过角座二连接于检测平台的对角处侧面二上。
[0008]进一步地,弹性支撑单元、支撑座一、支撑座二和振动单元均具有四组;检测平台为一长方体状大理石平台,弹性支撑单元一端与检测平台的对角处侧面一连接,振动单元与检测平台的对角处侧面二连接。
[0009]进一步地,支撑座二顶部为一承载平台,x向音圈电机、z向音圈电机和y向音圈电机依次排列且各自固定端连接于承载平台上。
[0010]进一步地,x向音圈电机包括电机本体、x向固定座和x向振动连接座,电机本体的动子和x向振动连接座连接并将电机的输出力传递至承载平台上,x向固定座与支撑座二连接。
[0011]进一步地,z向音圈电机包括电机本体、z向固定座和z向振动连接座,电机本体的动子与z向振动连接座连接并将电机的输出力传递至承载平台上,z向固定座与支撑座二连接。
[0012]进一步地,y向音圈电机包括电机本体、y向固定座和y向振动连接座,电机本体的动子和y向振动连接座连接并将电机的输出力传递至承载平台上,y向固定座与支撑座二连接。
[0013]进一步地,角座二上连接有加速度传感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取得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一体化实验平台的结构简单紧凑,可通过弹性支撑单元实现重力平衡,并对地面振动进行被动抑制。
[0015]2、本专利技术中的振动单元可同时提供主动隔振与微振动模拟功能,极大的简化了实验系统。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检测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振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检测平台1、弹性支撑单元2、气囊21、角座一22、气泵23、结构支撑单元3、支撑座一31、支撑座二32、承载平台32a、振动单元4、x向音圈电机41、x向固定座411、x向振动连接座412、z向音圈电机42、z向固定座421、z向振动连接座422、y向音圈电机43、y向固
定座431、y向振动连接座432、角座二44、加速度传感器7、对角处侧面一8、对角处侧面二9、电机本体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1

2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模块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情况下,它们的名称和功能也相同。因此,将不重复其详细描述。
[001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

2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0]如图1所示,一种微振动模拟与主被动隔振一体化实验平台,包括检测平台1、弹性支撑单元2、结构支撑单元3和振动单元4,弹性支撑单元2的一端与结构支撑单元3连接,弹性支撑单元2的另一端与检测平台1连接;振动单元4的振动端与检测平台1连接,振动单元4的固定端与结构支撑单元3连接;结构支撑单元3的底部与地面固定连接。
[0021]弹性支撑单元2包括气囊21、角座一22和气泵23,气囊21的一端与支撑座一31连接,气囊21的另一端通过角座一22连接于检测平台1的对角处侧面一8上;气泵23通过管路和气囊21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振动模拟与主被动隔振一体化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平台(1)、弹性支撑单元(2)、结构支撑单元(3)和振动单元(4),弹性支撑单元(2)的一端与结构支撑单元(3)连接,弹性支撑单元(2)的另一端与检测平台(1)连接;振动单元(4)的振动端与检测平台(1)连接,振动单元(4)的固定端与结构支撑单元(3)连接;结构支撑单元(3)的底部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支撑单元(2)包括气囊(21)、角座一(22)和气泵(23),气囊(21)的一端与支撑座一(31)连接,气囊(21)的另一端通过角座一(22)连接于检测平台(1)的对角处侧面一(8)上;气泵(23)通过管路与气囊(21)连接;所述结构支撑单元(3)包括支撑座一(31)和支撑座二(32),支撑座一(31)与弹性支撑单元(2)连接,支撑座二(32)与振动单元(4)连接;所述振动单元(4)包括x向音圈电机(41)、z向音圈电机(42)、y向音圈电机(43)和角座二(44),x向音圈电机(41)、z向音圈电机(42)和y向音圈电机(43)的固定端均连接于支撑座二(32)上,x向音圈电机(41)、z向音圈电机(42)和y向音圈电机(43)的振动端通过角座二(44)连接于检测平台(1)的对角处侧面二(9)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振动模拟与主被动隔振一体化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单元(2)、支撑座一(31)、支撑座二(32)、振动单元(4)均具有四组;检测平台(1)为一长方体状大理石平台,弹性支撑单元(2)的一端与检测平台(1)的对角处侧面一(8)连接,振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超徐振邦周洪海贺帅许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