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压温室二氧化碳内循环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6324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正压温室设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正压温室二氧化碳内循环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包括温室,所述温室内设置有循环室和第一浓度计,所述循环室内设置有吸附装置,且所述吸附装置将循环室分隔为进气仓和出气仓;所述进气仓内通过循环窗与温室连接,且其内部设置有第二浓度计、第一流速计;所述出气仓通过风机与温室连接,且其内部设置有第三浓度计。通过温室空气内循环的方式对CO2进行吸收,避免了低温环境下与外界空气直接交换,影响温室内作物的生长;同时,通过多个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及吸附剂的转化率,可对吸附剂的使用情况,吸附时间等进行精准的计算,进而精准的控制温室内CO2的量。的量。的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压温室二氧化碳内循环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正压温室设计
,特别涉及一种正压温室二氧化碳内循环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当正压温室中CO2浓度较高时,通常采用与外界通风的方式降低温室中CO2浓度,但在寒冷冬季的夜晚,与外界强制通风会使得温室中各环境因子发生剧烈改变,故可采用温室内吸附CO2的方式来降低温室中的CO2浓度。
[0003]CO2吸收方式根据吸收机理及所采用吸收剂的不同可分为: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物理化学吸收法。温室二氧化碳气肥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有机物发酵法、燃烧法、化学反应法、液态二氧化碳直接释放、通风法以及动物呼吸法。为了使反应后产物能够重复使用,正压温室中二氧化碳制备与吸附均采用化学反应法。
[0004]传统的与外界强制通风以降低温室内CO2浓度的方法受到室外天气限制,且无法精确控制降低CO2的量,从而造成过度调节或者调节不足;另外,现有的二氧化碳调节的设备价格昂贵,增加了温室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正压温室二氧化碳内循环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CO2调节不精确,以及现有的调节设备成本高等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氧化碳内循环浓度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设定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的目标值;S2、当温室二氧化碳浓度大于目标值时,开启风机和循环窗,使温室和循环室的空气循环,并计算需要降低的二氧化碳的量:;其中,Vg为温室的体积;m
1j
为第j次调控时初始二氧化碳浓度;m2为作物生长所需浓度;S3、计算吸附装置吸附二氧化碳的量:;其中,为前j

1(j=1,2,3

m)次使用吸附装置吸附二氧化碳的时间;为j(j=1,2,3

m)次使用吸附装置吸附二氧化碳的总时长;为进气仓在第i(i=1,2,3

n)时刻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浓度值;为出气仓在第i时刻检测到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值;V为循环风速;S为吸附装置的面积;S4、根据S2和S3的计算,Up与Un相等时,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至目标值,第j次调控完成。
[0007]优选的,在步骤S3中,所述吸附装置多次使用后吸附能力降低,最终为零,需要更换吸附剂,吸附能力以转化率X表示为:;其中,k为固有反应速率常数,即单位时间内反应的速率;Xu为最终转化率;t为吸附装置使用总时长。
[0008]优选的,包括温室,所述温室内设置有循环室和第一浓度计,所述循环室内设置有吸附装置,且所述吸附装置将循环室分隔为进气仓和出气仓;所述进气仓内通过循环窗与温室连接,且其内部设置有第二浓度计、第一流速计;所述出气仓通过风机与温室连接,且其内部设置有第三浓度计。
[0009]优选的,所述吸附装置与循环室内壁为转动连接,工作时,其外围刚好卡嵌在循环室内壁上。
[0010]优选的,所述温室内设置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与风机连接,且所述通风管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孔。
[0011]优选的,所述吸附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均匀排列设置有多个吸附板,所述吸附板倾斜连接在框架内,多个所述吸附板在框架截面上的投影完全覆盖框架的截面。
[0012]优选的,每个所述吸附板上连接有多个小球,所述小球通过软绳与吸附板的底部连接且小球下端与下方的吸附板连接,吸附进行时,小球随空气流动而摆动,并撞击吸附板。
[0013]优选的,所述吸附板内填充有吸附剂,所述吸附剂为氢氧化钙。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通过温室空气内循环的方式对CO2进行吸收,避免了低温环境下与外界空气直接交换,影响温室内作物的生长;同时,建立正压温室中CO2吸附模型,通过多个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及吸附剂的转化率,可对吸附剂的使用情况,吸附时间等进行精准的计算,进而精准的控制温室内CO2的量,达到精确调控的目的,且使得反应产物能够高效利用;(2)相较于现有的调节设备,极大的降低了温室成本;循环室同时可作为进出温室的玄关或缓冲区,也进一步的降低温室成本;(3)采用氢氧化钙作为吸附剂,成本较低,且吸附后生成的CaCO3还可进一步的与醋酸等反应,生成的酒精可作为燃烧原料,生成的CO2可储存,或增加温室CO2浓度;(4)在吸附板上设置多个金属或玻璃等材质的小球,空气流动时,小球随之运动,不断的撞击吸附板,可避免吸附时产生的CaCO3凝结较大颗粒覆盖氢氧化钙,而影响吸附效率;(5)在一些特定工况下,吸附板上可填充不同的吸附剂,以实现对温室中其它气体的吸收。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正压温室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吸附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温室1,循环室2,第一浓度计3,通风管4,排气孔41,风机5,循环窗6,吸附装置7,框架71,吸附板72,进气仓8,第二浓度计81,第一流速计82,出气仓9,第三浓度计91。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

2所示,一种二氧化碳内循环浓度调节装置,包括温室1,温室1内设置有循环室2和第一浓度计3,第一浓度计3设置在温室1内,一般设置高度在作物的冠层附近,以检测温室1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当然第一浓度计3可设置多个,取其平均数据,可以更精确的反应出二氧化碳的浓度情况。温室1内还设置有通风管4,通风管4与风机5连接,且通风管4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孔41;通风管4沿温室1远离循环窗6的一端延伸,使得风机5排出的空气尽可能均匀的排放入温室1中,以促进温室1中气体的流动,增加二氧化碳的处理效率。
[0018]循环室2内设置有吸附装置7,吸附装置7与循环室2内壁为转动连接,工作时,其外围刚好卡嵌在循环室2内壁上,并将循环室2分隔为进气仓8和出气仓9。循环室2可同时作为温室1的玄关或缓冲区,人员进入温室1时,先进入循环室2,可避免直接进入温室1开、关门时,温室1内外空气流通,产生较大温差或影响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浓度。吸附装置7在不使用时,通过旋转紧贴循环室2内壁,以方便人员进出。
[0019]进气仓8内通过循环窗6与温室1连接,且其内部设置有第二浓度计81、第一流速计82;出气仓9通过风机5与温室1连接,且其内部设置有第三浓度计91。吸附作业时,第二浓度计81检测吸附之前的二氧化碳浓度,第三浓度计91检测吸附之后的二氧化碳的浓度,第一流速计82检测经过循环室2的气体流速。第二浓度计81、第三浓度计91及第一流速计82均可分别设置有多个,以更加精确的测定相应的数据。
[0020]吸附装置7包括框架71,框架71内均匀排列设置有多个吸附板72,吸附板72倾斜连接在框架71内,多个吸附板72在框架71截面上的投影完全覆盖框架71的截面。每个吸附板72上连接有多个小球(图中未画出),小球通过软绳与吸附板72的底部连接,且小球的下端与下方的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碳内循环浓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设定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的目标值;S2、当温室二氧化碳浓度大于目标值时,开启风机和循环窗,使温室和循环室的空气循环,并计算需要降低的二氧化碳的量:;其中,V
g
为温室的体积;m
1j
为第j次调控时初始二氧化碳浓度;m2为作物生长所需浓度;S3、计算吸附装置吸附二氧化碳的量:;其中,为前j

1(j=1,2,3

m)次使用吸附装置吸附二氧化碳的时间;为j(j=1,2,3

m)次使用吸附装置吸附二氧化碳的总时长;为进气仓在第i(i=1,2,3

n)时刻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浓度值;为出气仓在第i时刻检测到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值;V为循环风速;S为吸附装置的面积;S4、根据S2和S3的计算,Up与Un相等时,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至目标值,第j次调控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内循环浓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吸附装置多次使用后吸附能力降低,最终为零,需要更换吸附剂,吸附能力以转化率X表示为:;其中,k为固有反应速率常数,即单位时间内反应的速率;Xu为最终转化率;t为吸附装置使用总时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永明沙刘云孙科黄娟朱墙兵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永宏温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