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水面及水下数据中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6137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式水面及水下数据中心,包括水上数据中心平台和1个以上的水下子数据中心;在进行维护或数据交换时,所述水上数据中心平台与水下子数据中心相连;所述水上数据中心平台包括水上舱室,所述水上舱室内设有第一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该第一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送风口通过第一数据中心冷通道连接至第一服务器机柜处;所述水下子数据中心包括水下舱室,该水下舱室内设有第二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该第二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送风口通过第二数据中心冷通道连接至第二服务器机柜处。水下子数据中心仅作为扩容使用,增大数据中心平台负载量。该设计可使水上数据中心平台容量配置灵活,降低前期投入。降低前期投入。降低前期投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水面及水下数据中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中心
,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水面及水下数据中心。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全国各地数据中心的建设如火如荼,但数据中心的能耗占全国电网总消耗的2%以上,且继续快速增长。新建数据中心PUE在1.3、1.25左右已是常态;同时数据中心也是水使用大户,现阶段数据中心制冷系统大部分为水冷系统,其冷却水侧配有开式冷却塔,冷却水蒸发汽化、冷却水排污等用水设备致使数据中心水使用效率WUE在1.2

1.5之间,如何在数据中心的性能、散热与PUE、WUE值之间做出平衡成为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水面及水下数据中心,其能够快速部署,建设难度低,充分利用深层恒温海水进行冷却,降低数据中心PUE以及WUE,维护简单方便。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成式水面及水下数据中心,包括水上数据中心平台和1个以上的水下子数据中心;在进行维护或数据交换时,所述水上数据中心平台与水下子数据中心相连;所述水上数据中心平台包括水上舱室,所述水上舱室内设有第一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该第一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送风口通过第一数据中心冷通道连接至第一服务器机柜处,所述第一服务器机柜也布置在水上舱室内;所述水下子数据中心包括水下舱室,该水下舱室内设有第二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该第二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送风口通过第二数据中心冷通道连接至第二服务器机柜处,所述第二服务器机柜也布置在水下舱室内。
[0005]进一步的,所述水上舱室底部与侧壁为双层板结构、水下舱室也为双层板结构。
[0006]进一步的,所述水上数据中心平台还包括二层平台,该二层平台上设有污水处理系统,该污水处理系统的多个淡水箱排列在二层平台第一侧。
[0007]进一步的,所述水上数据中心平台四周连接有升降柱腿,每个升降柱腿外侧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配合连接,该齿轮与液压系统相连,所述液压系统分别置于二层平台的四个拐角处。
[0008]进一步的,所述二层平台第二侧设有光伏发电系统,二层平台四周设有风力发电系统,所述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与柴油发电系统相连。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柴油发电系统位于二层平台中部一侧柜体内,且分别与液压齿轮升降系统、生活区用电设备、海水换热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服务器机柜、空调系统相连,为其供电;在柴油发电系统旁设有UPS系统,该UPS系统作为备用电源,也分别与液压齿轮升降系统、生活区用电设备、海水换热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服务器机柜、空调系统相连。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水上数据中心平台还包括主平台,所述主平台位于水上舱室与二层平台之间,在主平台上设有海水自然换热系统。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二层平台第一侧与第三侧对称设有救生艇,第一侧的救生艇位
于淡水箱旁;二层平台第四侧设有维护人员生活区,该第四侧外接有吊车。
[0012]作为更进一步的,当水上数据中心平台需要扩容时,所述水上数据中心平台第一侧、第二侧、第四侧中的至少一侧通过对接楼梯与运维通道顶部相连,所述运维通道底部与水下子数据中心相连。
[0013]作为更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柱腿为空心结构,海水自然换热系统的进水管路、排水管路位于升降柱腿内部。
[0014]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取得如下的技术效果:
[0015]1)、本集成式水面及水下数据中心可实现模块化组装,根据需求快速布置于所需区域,建设、运输、安装方便。水上数据中心平台具有升降柱腿,可实现自我提升下降以及固定,无需额外固定辅助设备,后续使用过程中可按照要求二次移动换位,即使遇到极端天气亦可提前转移,保证数据中心安全。
[0016]2)、本集成式水面及水下数据中心包括水上数据中心平台和若干个水下子数据中心,当需要扩容时水上数据中心平台三侧均可以连接水下子数据中心,并且每侧可通过平台走廊连接多个水下子数据中心;其水上数据中心平台作为主要动力源、运维区域、冷源集散中心,是各个子数据中心的枢纽。水下子数据中心仅作为扩容使用,增大数据中心平台负载量。该设计可使水上数据中心平台容量配置灵活,降低前期投入,后期根据需求增配外接水下子数据中心即可。
[0017]3)、本集成式水面及水下数据中心利用深层恒温海水作为数据中心冷源,可保证一年四季数据中心具有稳定的低温冷水进行自然换热,无需使用大型冷机、冷却塔以及大量附属管路,极大程度的降低数据中心PUE值以及WUE值,实现节能环保。
[0018]4)、本集成式水面及水下数据中心可对服务器进行在线巡检维护,无需下水,提高数据中心的安全性以及运维效率。
[0019]5)、本集成式水面及水下数据中心利用数据中心平台的柴油发电系统以及UPS系统,可实现电力自给自足,充分应对突发情况。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一种集成式水面及水下数据中心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一种集成式水面及水下数据中心侧视图;
[0022]图3为一种集成式水面及水下数据中心俯视图;
[0023]图中序号说明:1、吊车;2、液压系统;3、救生艇;4、二层平台;5、齿轮;6、风力发电系统;7、升降柱腿;8、运维通道;9、水下子数据中心;10、对接楼梯;11、光伏发电系统;12、第二数据中心空调系统;13、第二服务器机柜;14、水上舱室;15、第一数据中心空调系统;16、第一服务器机柜;17、淡水箱;18、UPS系统;19、柴油发电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5]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式水面及水下数据中心,包括水上数据中心平台和1个以上的水下子数据中心;
[0026]所述水上数据中心平台,包括从上至下设置的二层平台、主平台、水上舱室,所述二层平台与主平台之间设有楼梯、所述主平台与水上舱室之间也设有楼梯。所述水上舱室的拐角处设有第一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其利用制冷剂压缩循环制冷,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海水自然换热系统将热量释放到大海中,数据中心冷通道将第一数据中心空调系统产生的冷空气精确的输送到第一服务器机柜处,为服务器制冷,减少冷空气的流失,所述第一服务器机柜用于承载安装服务器,所述海水自然换热系统位于主平台与二层平台之间靠一侧设置,海水自然换热系统代替精密空调风冷散热系统,其利用低温海水通过换热系统将制冷剂的热量带走,传递到海洋中。所述二层平台的四个拐角处设有液压系统,以液压系统作为动力源,带动齿轮正反转动,由齿轮的正反转进一步带动升降柱腿上齿条的上下运动,从而实现柱腿的升降,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水面及水下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上数据中心平台和1个以上的水下子数据中心;在进行维护或数据交换时,所述水上数据中心平台与水下子数据中心相连;所述水上数据中心平台包括水上舱室,所述水上舱室内设有第一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该第一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送风口通过第一数据中心冷通道连接至第一服务器机柜处,所述第一服务器机柜也布置在水上舱室内;所述水下子数据中心包括水下舱室,该水下舱室内设有第二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该第二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送风口通过第二数据中心冷通道连接至第二服务器机柜处,所述第二服务器机柜也布置在水下舱室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集成式水面及水下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上舱室底部与侧壁为双层板结构、水下舱室也为双层板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集成式水面及水下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上数据中心平台还包括二层平台,该二层平台上设有污水处理系统,该污水处理系统的多个淡水箱排列在二层平台第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集成式水面及水下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上数据中心平台四周连接有升降柱腿,每个升降柱腿外侧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配合连接,该齿轮与液压系统相连,所述液压系统分别置于二层平台的四个拐角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集成式水面及水下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层平台第二侧设有光伏发电系统,二层平台四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德王晨曦顾兆军石敬君姚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国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