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双层隔板组合式布水器的卧式蓄冷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2272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2
一种带双层隔板组合式布水器的卧式蓄冷罐,罐体与进水管、出水管相连,进水管与下布水器相连,出水管与上布水器相连,下布水器和上布水器均设在罐体内,在下布水器和上布水器之间设有隔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立式蓄冷罐在室内布置时,受到房间高度限制的问题;布水器的结构结合卧式蓄冷罐外形特点达到最佳布水效果,不会因为设置布水器占用卧式蓄冷罐的蓄冷空间,增大了蓄冷罐的有效蓄冷容积;若干组双层隔板将罐体分成多个腔室,最大限度减少蓄冷及放冷过程中冷水及热水的扰动,每个腔室都是较低密度的热水在上,较高密度的冷水在下,利用了二者的密度差有效防止冷热水的混合。用了二者的密度差有效防止冷热水的混合。用了二者的密度差有效防止冷热水的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双层隔板组合式布水器的卧式蓄冷罐


[0001]本技术涉及蓄能设备
,具体为卧式蓄冷罐。

技术介绍

[0002]水蓄冷技术广泛用于蓄能设备
,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备用的柴油发电机组启动至稳定供电的过程中,空调系统会有一段供冷不足的时段;为了解决这一安全隐患,在空调系统中设置蓄冷设施,储备一定的备用冷量来解决这一问题。另外,还可利用夜间谷段电力的低电价时段,对数据中心蓄冷罐进行蓄冷,在白天电价较高的峰段电力期间,将蓄藏的低温冷冻水释放出来供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制冷使用,达到削峰填谷的目的,可以降低数据中心部分电费。
[0003]蓄冷罐的设计要求是维持大的蓄冷温差,防止储存的冷水与回流的热水的混合,来提高蓄冷能力并提高蓄冷系统的蓄冷效率。目前所用的蓄能装置的蓄冷效果并不理想,虽然蓄冷罐的布水器的形式在不断优化,但仍存在蓄冷罐的斜温层厚度较厚,存在一定的温度死角,导致蓄冷罐的利用率较低,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受房间高度限制,可增大蓄冷罐的有效蓄冷容积,能够最大限度减少蓄冷及放冷过程中冷水及热水的扰动,可有效防止冷热水的混合的带双层隔板组合式布水器的卧式蓄冷罐。
[0005]本技术主要包括罐体、进水管、出水管、下布水器、上布水器和隔板。其中,罐体与进水管、出水管相连,进水管与下布水器相连,出水管与上布水器相连,下布水器和上布水器均设在罐体内,在下布水器和上布水器之间设有若干组隔板,把罐体内隔出多个腔体。
[0006]优选地,下布水器与罐体底部有通水间隙,下布水器包括下布水器集水槽、下布水器连通管和下布水器布水管。进水管与下布水器集水槽相连,下布水器集水槽与下布水器布水管相连,下布水器布水管与下布水器连通管相连,下布水器布水管开有下布水器布水孔,下布水器连通管开有下布水器连通管布水孔。
[0007]优选地,上布水器与罐体底部有通水间隙,上布水器包括上布水器集水槽、布水器连通管和上布水器布水管。出水管与上布水器集水槽相连,上布水器集水槽与上布水器布水管相连,上布水器布水管与上布水器连通管相连,上布水器布水管开有上布水器布水孔,上布水器连通管开有上布水器连通管布水孔。
[0008]优选地,每组隔板由上缺口隔板和下缺口隔板组成,上缺口隔板和下缺口隔板之间有过水间隙。上缺口隔板的上端与罐体之间设有可通水的间隙,上缺口隔板的下端和两侧均密封在罐体内壁上。下缺口隔板的下端与罐体之间设有可通水的间隙,下缺口隔板的上端和两侧均密封在罐体内壁上。根据需要,在罐体内设置多组隔板,把罐体内部分隔出多个腔室,可有效防止所蓄冷水与回流温水的混合。
[0009]优选地,罐体是卧式罐体。
[0010]优选地,下布水器布水管为下布水器布水管,下布水器布水管的弧度与罐体的弧度相对应。上布水器布水管为上布水器布水管,上布水器布水管的弧度与罐体的弧度相对应。
[0011]优选地,下布水器布水孔和下布水器连通管布水孔的开口方向均朝向罐体内壁。
[0012]优选地,上布水器布水孔和上布水器连通管布水孔的开口方向均朝向罐体内壁。
[0013]优选地,上缺口隔板和下缺口隔板均为截面呈圆弧形,上缺口隔板和下缺口隔板上下对称设置。
[0014]优选地,罐体固定座设在罐体外部,用于固定罐体。
[0015]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蓄冷时,水由罐体左端的进水管进入罐体,进水管与罐体内部的下布水器相连,由下布水器布水孔进入罐体,再通过隔板中间的空隙,进入每组隔板之间的空腔,每组隔板之间的空腔可以为多个,水再由上布水器布水孔和上布水器连通管布水孔流至罐体右端的出水管,流出罐体,这个过程是将冷水充入罐体排出罐体内原有的温水的过程,实现蓄冷罐的蓄冷。放冷时,水由罐体右端的排水管进入罐体,排水管与罐体内部的上布水器相连,由上布水器布水孔进入罐体,再通过隔板中间的空隙,进入每组隔板之间的空腔,每组隔板之间的空腔可以为多个,水再由下布水器布水孔和下布水器连通管布水孔流至罐体左端的进水管,流出罐体,这个过程是将温水充入罐体排出罐体内原有的冷水的过程,实现蓄冷罐的放冷。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0017](1)卧式蓄冷罐,解决了立式蓄冷罐在室内布置时,受到房间高度限制的问题;
[0018](2)布水器的结构结合卧式蓄冷罐外形特点达到最佳布水效果,不会因为设置布水器占用卧式蓄冷罐的蓄冷空间,增大了蓄冷罐的有效蓄冷容积;
[0019](3)若干组双层隔板将罐体分成多个腔室,最大限度减少蓄冷及放冷过程中冷水及热水的扰动,每个腔室都是较低密度的热水在上,较高密度的冷水在下,利用了二者的密度差有效防止冷热水的混合。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的左侧视示意图;
[0025]图中,1

罐体、2

进水管、3

出水管、4

固定座、5

下布水器、6

上缺口隔板、7

下缺口隔板、8

上布水器、9

下布水器集水槽、10

下布水器连通管、11

下布水器布水管、12

下布水器布水孔、13

下布水器连通管布水孔、14

上布水器集水槽、15

上布水器连通管、16

上布水器布水管、17

上布水器连通管布水孔、18

上布水器布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实施例1
[0027]在图1

图5所示的本技术的示意简图中,卧式罐体1与进水管2、出水管3相连,下布水器5与罐体底部有通水间隙,下布水器包括下布水器集水槽9、下布水器连通管10和下布水器布水管11。进水管与下布水器集水槽相连,下布水器集水槽与下布水器布水管相连,下布水器布水管的弧度与罐体的弧度相对应。下布水器布水管与下布水器连通管相连,下布水器布水管开有下布水器布水孔12,下布水器连通管开有下布水器连通管布水孔13。
[0028]上布水器8与罐体底部有通水间隙,上布水器包括上布水器集水槽14、上布水器连通管15和上布水器布水管16。出水管与上布水器集水槽相连,上布水器集水槽与上布水器布水管相连,上布水器布水管的弧度与罐体的弧度相对应。上布水器布水管与上布水器连通管相连,上布水器布水管开有上布水器布水孔18,上布水器连通管开有上布水器连通管布水孔17。
[0029]下布水器布水孔和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双层隔板组合式布水器的卧式蓄冷罐,主要包括罐体、进水管、出水管、下布水器、上布水器和隔板,其特征在于:罐体与进水管、出水管相连,进水管与下布水器相连,出水管与上布水器相连,下布水器和上布水器均设在罐体内,在下布水器和上布水器之间设有隔板,隔出多个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双层隔板组合式布水器的卧式蓄冷罐,其特征在于:下布水器与罐体底部有通水间隙,下布水器包括下布水器集水槽、下布水器连通管和下布水器布水管,进水管与下布水器集水槽相连,下布水器集水槽与下布水器布水管相连,下布水器布水管与下布水器连通管相连,下布水器布水管开有下布水器布水孔,下布水器连通管开有下布水器连通管布水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双层隔板组合式布水器的卧式蓄冷罐,其特征在于:上布水器与罐体底部有通水间隙,上布水器包括上布水器集水槽、布水器连通管和上布水器布水管,出水管与上布水器集水槽相连,上布水器集水槽与上布水器布水管相连,上布水器布水管与上布水器连通管相连,上布水器布水管开有上布水器布水孔,上布水器连通管开有上布水器连通管布水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双层隔板组合式布水器的卧式蓄冷罐,其特征在于:每组隔板由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德陈健姚金龙黄冕
申请(专利权)人:国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