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板不转动的大通量超细格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15866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网板不转动的大通量超细格栅系统,包括格栅主体和不锈钢支架,格栅主体包括进水模块、过滤模块、刮渣模块、压渣模块和出水模块;过滤模块设置于格栅主体的中上部,进水模块和压渣模块有机耦合于过滤模块的下部,进水模块包括进水口和扇形配水区;过滤模块包括挡水平台、进水导流板、网板区和挡水中台;刮渣模块包括弧形复合刮板、驱动电机、电机支撑架、入渣口和斜坡型刮板导轨;压渣模块包括螺旋压榨筒、变频压榨电机和出渣口;出水模块设置于格栅主体的下部,位于格栅主体的圆锥体部分,圆锥体部分的底部设置出水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核心部件网板不转动、有效过滤面积占比高、过滤通量大、无需设置反冲洗模块等优点。无需设置反冲洗模块等优点。无需设置反冲洗模块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板不转动的大通量超细格栅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网板不转动的大通量超细格栅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格栅是排水行业重要的预处理设备,主要功能是去除漂浮物、细小颗粒物等污水中的杂质,一般根据栅距分为粗格栅、细格栅、超细格栅,对保障后续生物处理系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尤其(超)细格栅。目前广泛应用于城镇污水处理的(超)细格栅主要包括转鼓格栅、内进流格栅、阶梯网板格栅等主流产品,但长期跟踪调研发现上述主流格栅产品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栅渣穿透、有效过滤面积小(一般不足25%)、过滤通量小、长期转动下栅板变形、转动轴断裂、驱动链条卡阻、反冲洗水量大、配套设备多(包括反冲洗系统、液位计配置等)等诸多问题。
[0003]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栅板不转动、过滤通量大、运维管理简便的新型超细格栅系统,解决现有细格栅系统实际应用中的栅板转动变形、有效过滤面积小、配套设备多、运维相对复杂等主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网板不转动的大通量超细格栅系统。本专利技术通过微曲面不转动网板、转动刮板、有效过滤面积提升等格栅结构的全新设计,可解决现有细格栅系统实际应用中的栅板转动变形、有效过滤面积小、配套设备多、运维相对复杂等主要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网板不转动的大通量超细格栅系统,包括格栅主体和不锈钢支架,所述格栅主体包括进水模块、过滤模块、刮渣模块、压渣模块和出水模块;所述过滤模块设置于所述格栅主体的中上部,所述进水模块和压渣模块有机耦合于所述过滤模块的下部,所述进水模块、压渣模块、过滤模块及刮渣模块位于所述格栅主体的圆柱体部分;所述进水模块包括进水口和扇形配水区;所述过滤模块包括挡水平台、扇形进水导流板、大孔径网板区、小孔径网板区和位于过滤模块中心位置的圆柱形挡水中台;所述刮渣模块包括弧形复合刮板、变频可调速驱动电机、电机支撑架、入渣口和斜坡型刮板导轨;所述压渣模块包括螺旋压榨筒、变频压榨电机和出渣口;所述扇形配水区贴合设置于所述过滤模块的下部,所述扇形配水区右侧与所述大孔径网板区的左侧对齐设置,所述扇形配水区的左侧与所述挡水平台的右侧对齐设置,所述挡水平台的左侧与斜坡型刮板导轨耦合一体化设置,所述小孔径网板区设置于大孔径网
板区和入渣口之间,所述螺旋压榨筒通过两侧的栅渣挡板与入渣口连接;所述不锈钢支架上设置有电机支撑架,所述电机支撑架上设置有变频可调速驱动电机,所述变频可调速驱动电机带动所述弧形复合刮板连续转动;所述出渣口设置在所述螺旋压榨筒的出口端,所述变频压榨电机与出渣口呈对角设置在所述圆柱体部分的圆柱形筒体上;所述出水模块设置于所述格栅主体的下部,位于所述格栅主体的圆锥体部分,所述圆锥体部分的底部设置出水口。
[0006]进一步地,所述扇形进水导流板的左侧固定连接在所述挡水平台的外延板上,所述扇形进水导流板与大孔径网板区平行设置,所述扇形进水导流板的角度为5

10
°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模块呈微曲面布置,所述大孔径网板区和小孔径网板区均朝着所述圆柱形挡水中台的方向向下倾斜,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5

10
°

[0008]进一步地,所述小孔径网板区的面积是所述大孔径网板区面积的1

2倍,所述大孔径网板区和小孔径网板区的开孔率均为80%

95%,所述大孔径网板区的孔径范围为2

4mm,所述小孔径网板区的孔径范围为0.2

2mm。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大孔径网板区和小孔径网板区的半径相同,均为25

75cm,具体半径结合进水流量、网板孔径、开孔率及过水通量进行综合确定。
[0010]进一步地,所述挡水平台的上表面高于同一圆周上小孔径网板区的上表面10

15cm,且所述挡水平台的面积占所述过滤模块面积的1/12

1/8。
[0011]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复合刮板呈扇叶型组合布置在所述变频可调速驱动电机的转动轴上,包括上层硬质不锈钢板和下层软质材料,所述上层硬质不锈钢板的高度为30

40cm,末端与格栅主体内壁的间隙为1

2cm;所述下层软质材料的高度为15

20cm,末端与格栅主体的内壁充分贴合,且所述下层软质材料的底部与大孔径网板区及小孔径网板区的上表面充分贴合。
[0012]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复合刮板沿着逆时针方向连续转动,所述弧形复合刮板的转动方向与所述扇形配水区的出水在所述大孔径网板区和小孔径网板区表面的运动方向相同。
[0013]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压榨筒经过所述圆柱体部分的中心,所述螺旋压榨筒的水平部分的长度与所述圆柱体部分的直径相同。
[0014]进一步地,所述出水模块包括圆锥形集水区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圆锥形集水区的底部。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1.传统超细格栅有效过滤面积占比一般不足25%,且运行过程中核心部件不锈钢过滤栅板(网板)会间歇转动,而本专利技术通过格栅结构的全新设计,微曲面布置的扇形大、小孔径网板区在格栅运行过程中一直处于静止不转动状态,有效过滤面积占比高达75%以上,有效过滤面积占比和污水过滤通量显著提升,解决了传统格栅有效过滤面积占比小、网板转动变形、网板转动驱动动力大等问题。
[0016]2.传统超细格栅一般通过频繁开启配置的高压反冲洗装置实现网板表面截流的细小栅渣的清除,而本专利技术主要利用装机功率小的调速电机驱动扇叶型组合布置的弧形复合刮板的连续转动实现栅渣的机械清除,具有节约用水、降低动力消耗等优点。
[0017]3.本专利技术新型超细格栅系统将栅渣压榨模块一体化有机集成于格栅主体,具有系统结构简单、集约度高、安装运维简便、节省设备占地、降低工程投资等优势。
[0018]4.本专利技术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可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改扩建工程、村镇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降雨污染快速净化设施等多种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网板不转动的大通量超细格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网板不转动的大通量超细格栅系统的俯视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网板不转动的大通量超细格栅系统的弧形复合刮板及圆柱形挡水中台的大样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1

格栅主体;2

不锈钢支架;3

圆柱体部分;4

圆锥体部分;5

进水口;6

扇形配水区;7

挡水平台;8

扇形进水导流板;9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板不转动的大通量超细格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格栅主体(1)和不锈钢支架(2),所述格栅主体(1)包括进水模块、过滤模块、刮渣模块、压渣模块和出水模块;所述过滤模块设置于所述格栅主体(1)的中上部,所述进水模块和压渣模块有机耦合于所述过滤模块的下部,所述进水模块、压渣模块、过滤模块及刮渣模块位于所述格栅主体(1)的圆柱体部分(3);所述进水模块包括进水口(5)和扇形配水区(6);所述过滤模块包括挡水平台(7)、扇形进水导流板(8)、大孔径网板区(9)、小孔径网板区(10)和位于过滤模块中心位置的圆柱形挡水中台(11);所述刮渣模块包括弧形复合刮板(12)、变频可调速驱动电机(15)、电机支撑架(16)、入渣口(17)和斜坡型刮板导轨(18);所述压渣模块包括螺旋压榨筒(19)、变频压榨电机(20)和出渣口(21);所述扇形配水区(6)贴合设置于所述过滤模块的下部,所述扇形配水区(6)右侧与所述大孔径网板区(9)的左侧对齐设置,所述扇形配水区(6)的左侧与所述挡水平台(7)的右侧对齐设置,所述挡水平台(7)的左侧与斜坡型刮板导轨(18)耦合一体化设置,所述小孔径网板区(10)设置于大孔径网板区(9)和入渣口(17)之间,所述螺旋压榨筒(19)通过两侧的栅渣挡板与入渣口(17)连接;所述不锈钢支架(2)上设置有电机支撑架(16),所述电机支撑架(16)上设置有变频可调速驱动电机(15),所述变频可调速驱动电机(15)带动所述弧形复合刮板(12)连续转动;所述出渣口(21)设置在所述螺旋压榨筒(19)的出口端,所述变频压榨电机(20)与出渣口(21)呈对角设置在所述圆柱体部分(3)的圆柱形筒体上;所述出水模块设置于所述格栅主体(1)的下部,位于所述格栅主体(1)的圆锥体部分(4),所述圆锥体部分(4)的底部设置出水口(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板不转动的大通量超细格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进水导流板(8)的左侧固定连接在所述挡水平台(7)的外延板上,所述扇形进水导流板(8)与大孔径网板区(9)平行设置,所述扇形进水导流板(8)的角度为5

1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板不转动的大通量超细格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模块呈微曲面布置,所述大孔径网板区(9)和小孔径网板区(10)均朝着所述圆柱形挡水中台(11)的方向向下倾斜,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5

10
°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利李鹏峰杨敏隋克俭王雅雄李家驹张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