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志伟专利>正文

一种缸内增压型气动支撑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5503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支撑缸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缸内增压型气动支撑缸,包括:缸体,在缸体中活动插接有支撑杆;夹套组件,安装于缸体中并套装在支撑杆的外侧,以用于对支撑杆的轴向位置进行锁止;还包括置于缸体中的气压活塞及增压活塞,气压活塞及增压活塞相连接、且均套设于夹套组件的外侧,在气压活塞及增压活塞之间设置有一气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采用单个进排气口实现对缸筒内部实现进气排气,由于进气排气集成在一个接口上,因此有效减少所需接口,提升操作的便捷性,采用气压活塞及增压活塞直接下移式驱动夹套组件移动,实现倍力增压,在减少整个缸体体积的同时,有效提升支撑杆的支撑强度。撑强度。撑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缸内增压型气动支撑缸


[0001]本技术涉及支撑缸
,尤其涉及一种缸内增压型气动支撑缸。

技术介绍

[0002]气动元件依赖活塞底面积与气压压力做功输出,但是在部分使用环境下受制于安装空间的大小,在需要更大输出力时无法实现更大的活塞底面积与气压压力;现有技术中,倍力型气缸(包括不限于)一般以单气缸叠加的方式实现倍力输出,但是气缸叠加的方式不仅体积较大,接气接口繁多,而且安装与控制起来也较为繁琐。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先技术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7873521 U”公开的一种倍力型气动支撑缸,其包括缸体,所述缸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内壁活动设置有锥形推杆,所述锥形推杆的内底壁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锥形推杆的内壁形成有锥形推面,所述锥形推面的内壁活动设置有弹性夹套,所述弹性夹套套设在顶杆的外壁上。
[0004]在采用上述方案后虽能有效在实现缸内增压的同时减少缸体尺寸,但是由于其内部上下活塞的设计,需外接两个气源接头实现驱动,因此为了进一步优化整体结构,有必要再进一步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缸内增压型气动支撑缸。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设计一种缸内增压型气动支撑缸,包括:
[0008]缸体,其侧端具有一进排气口,在所述缸体中活动插接有支撑杆;
[0009]夹套组件,安装于所述缸体中并套装在所述支撑杆的外侧,以用于对所述支撑杆的轴向位置进行锁止;
[0010]还包括置于缸体中且套设在所述夹套组件外的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气压活塞及与气压活塞相连接的增压活塞,在所述气压活塞及增压活塞之间设置有一气道,所述气道与所述进排气口相连通,以当所述进排气口处进入气流时,所述气流能够分流至所述气压活塞及增压活塞的上表面实现增压向下推动,驱使所述夹套组件对所述支撑杆进行固定。
[0011]进一步的,所述缸体包括缸筒及连接于所述缸筒两开口侧的前盖及后盖,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前盖相插接。
[0012]进一步的,在所述缸筒的内部还设置有一反射环,所述气压活塞及增压活塞分别位于所述反射环的两侧,在所述反射环与所述气压活塞之间还设置有一呼吸阀。
[0013]进一步的,所述气压活塞套设在所述增压活塞外,所述增压活塞内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夹套组件的容纳腔,所述活塞组件设有供所述支撑杆贯通的通孔。
[0014]进一步的,所述气压活塞与所述增压活塞螺纹连接。
[0015]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缸体与所述活塞组件之间的复位件。
[0016]进一步的,所述夹套组件包括:
[0017]弹性夹套,所述弹性夹套内设有与所述支撑杆相适配的贯通孔:
[0018]环套,套设在所述弹性夹套的外侧,所述环套内设有与所述弹性夹套相配合的锥形腔,所述环套与所述活塞组件连接,通过所述活塞组件带动所述环套移动,以挤压所述弹性夹套使其夹紧所述支撑杆;
[0019]连接于所述弹性夹套与所述环套之间的弹性件。
[0020]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波纹弹簧;所述夹套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弹性夹套与所述环套之间的滚动件。
[0021]进一步的,所述气道包括:
[0022]开设在所述气压活塞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引导孔,所述第一引导孔延伸至所述气压活塞的上表面;
[0023]开设在所述增压活塞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引导孔,所述第二引导孔连通所述第一引导孔并延伸至所述增压活塞的上表面。
[0024]进一步的所述气道包括:
[0025]第一引导孔,开设在所述缸体上并延伸至所述增压活塞的上表面;
[0026]第二引导孔,开设在所述缸体上并延伸至所述气压活塞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引导孔及第二引导孔之间通过通道相连通。
[0027]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缸内增压型气动支撑缸,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通过采用单个进排气口实现对缸筒内部实现进气排气,由于进气排气集成在一个接口上,因此有效减少所需接口,提升操作的便捷性,其次,采用气压活塞及增压活塞直接下移式驱动夹套组件移动,实现倍力增压,在减少整个缸体体积的同时,有效提升支撑杆的支撑强度。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0029]图2为沿图1的A

A处剖视图;
[0030]图3为图2的A去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1、缸体;11、进排气口;12、支撑杆;121、支撑头;122、保护套;123、弹簧组;13、反射环;14、呼吸阀;15、缸筒、16、前盖;17、后盖;2、夹套组件;21、弹性夹套;22、环套;23、滚动件;24、波纹弹簧;3、气压活塞;31a、31b、第一引导孔;4、增压活塞;41a、41b;第二引导孔;42、复位件;43、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4]参照图1

3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公开了一种缸内增压型气动支撑缸,用
解决现有技术中体积大及接口多的不足,所述的支撑缸包括:
[0035]缸体1,其侧端具有一进排气口11,在所述缸体1中活动插接有支撑杆12。本实施例中所述缸体1包括缸筒15及连接于所述缸筒15两开口侧的前盖16及后盖17,前盖16及后盖17的外侧均设置有密封圈,以增加与缸筒15的连接密封性,当然,在支撑杆12与前盖16的连接处也可设置一密封圈,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前盖16的内侧以及支撑杆12的外侧,所述支撑杆12与所述前盖16相插接,采用的单个进排气口11能够实现单个进排气口11实现对缸筒15内部实现进气排气,有效减少所需接口。
[0036]夹套组件2,安装于所述缸体1中并套装在所述支撑杆12的外侧,以用于对所述支撑杆12的轴向位置进行锁止。
[0037]还包括置于缸体1中且套设在夹套组件2外的活塞组件,活塞组件包括气压活塞3及与气压活塞3相连接的增压活塞4,在本实施例中在气压活塞3及增压活塞4与缸筒贴合的外侧还设置有密封圈,以提升连接的密封性,在增压活塞4的顶部与所述气压活塞3的贴合处之间也设置有密封圈。
[0038]所述气压活塞3及增压活塞4相连接、且均套设于所述夹套组件2的外侧,在所述气压活塞3及增压活塞4之间设置有一气道,所述气道与缸体1上的进排气口11相连通,以当所述进排气口11处进入气流时,所述气流能够分流至所述气压活塞3及增压活塞4的上表面实现增压向下推动,驱使所述夹套组件2对所述支撑杆12进行固定。
[0039]具体的是,在本技术中通过采用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缸内增压型气动支撑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1),其侧端具有一进排气口(11),在所述缸体(1)中活动插接有支撑杆(12);夹套组件(2),安装于所述缸体(1)中并套装在所述支撑杆(12)的外侧,以用于对所述支撑杆(12)的轴向位置进行锁止;还包括置于缸体(1)中且套设在所述夹套组件(2)外的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气压活塞(3)及与所述气压活塞(3)相连接的增压活塞(4),在所述气压活塞(3)及增压活塞(4)之间设置有一气道,所述气道与所述进排气口(11)相连通,以当所述进排气口(11)处进入气流时,所述气流能够分流至所述气压活塞(3)及增压活塞(4)的上表面实现增压向下推动,驱使所述夹套组件(2)对所述支撑杆(12)进行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缸内增压型气动支撑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包括缸筒(15)及连接于所述缸筒(15)两开口侧的前盖(16)及后盖(17),所述支撑杆(12)与所述前盖(16)相插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缸内增压型气动支撑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缸筒(15)的内部还设置有一反射环(13),所述气压活塞(3)及增压活塞(4)分别位于所述反射环(13)的两侧,在所述反射环(13)与所述气压活塞(3)之间还设置有一呼吸阀(14)。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缸内增压型气动支撑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活塞(3)套设在所述增压活塞(4)外,所述增压活塞(4)内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夹套组件(2)的容纳腔,所述活塞组件设有供所述支撑杆(12)贯通的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缸内增压型气动支撑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活塞(3)与所述增压活塞(4)螺纹连接。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王志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