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散热性电力补偿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5215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散热性电力补偿电容器,包括:水平的底座、固定装配在底座中部的电力补偿电容器本体,竖直设置在底座上的导风板以及散热风机;导风板朝向电力补偿电容器本体的一侧均匀地开设有多个与其内腔相连通的风孔,散热风机的出风口通过导管与导风板的内腔相连通;且导风板的侧面面积大于电力补偿电容器本体的侧面面积。该电容器在使用时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电力补偿电容器主要是对其内部的散热结构进行优化,从而将产生的热量导出,但是在多联电力补偿电容器的使用过程中,多个电容器紧密的排列在电气柜中,产生的热量还是无法得到有效地散发,仍然存在高温问题。仍然存在高温问题。仍然存在高温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散热性电力补偿电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补偿电容器
,具体地,涉及一种高散热性电力补偿电容器。

技术介绍

[0002]补偿电容器是一种大功率元件,常用与补偿电路中,而补偿电容器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补偿电路的工作状态。补偿电容器受到高温后,容易被热击穿无法使用,而使用该补偿电容器的电路也会处于开路状态,所以,如何提高补偿电容器的散热性能一个重要的改进方向。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CN201521088681.8”公开了电力补偿电容器的散热结构,在绝缘纸的中部外侧套装一个由导热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导热圆筒,在导热圆筒的中部外侧,沿四周等分角度方向一体制有四根导热横梁,在每根导热横梁的外端均一体制有紧贴壳体内壁的弧状导热片。
[0004]申请人在实施方式技术方案时发现了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电力补偿电容器主要是对其内部的散热结构进行优化,从而将产生的热量导出,但是在多联电力补偿电容器的使用过程中,多个电容器紧密的排列在电气柜中,产生的热量还是无法得到有效地散发,仍然存在高温问题。
[0005]因此,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对补偿电容器的外部散热结构进行优化,配合其内部散热结构,进一步提高其整体的散热效果,从而达到高散热效果的高散热性电力补偿电容器是本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电力补偿电容器主要是对其内部的散热结构进行优化,从而将产生的热量导出,但是在多联电力补偿电容器的使用过程中,多个电容器紧密的排列在电气柜中,产生的热量还是无法得到有效地散发,仍然存在高温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对补偿电容器的外部散热结构进行优化,配合其内部散热结构,进一步提高其整体的散热效果,从而达到高散热效果的高散热性电力补偿电容器。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散热性电力补偿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散热性电力补偿电容器包括:水平的底座、固定装配在底座中部的电力补偿电容器本体,竖直设置在底座上的导风板以及散热风机;所述导风板朝向所述电力补偿电容器本体的一侧均匀地开设有多个与其内腔相连通的风孔,所述散热风机的出风口通过导管与导风板的内腔相连通;且所述导风板的侧面面积大于电力补偿电容器本体的侧面面积。
[0008]优选地,所述导风板呈弧形状,且其向着电力补偿电容器本体的方向弯曲。
[0009]优选地,所述散热风机固定装配在所述底座的侧面。
[0010]优选地,所述电力补偿电容器本体包括:壳体、电容器元件以及极连接柱;所述壳
体的内腔中部纵向安置有多个并联的电容器元件,所有的电容器元件外部通过绝缘纸包裹,该绝缘纸与壳体内腔内壁之前填充有绝缘石蜡,所述壳体的顶部间隔且竖直固定有多根电极连接柱,每根电极连接柱的底端分别通过电极连接导线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电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绝缘石蜡中均匀散布有二氧化硅颗粒。
[0012]优选地,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盖合所有电极连接柱的保护盖,且所述保护盖的侧面开设有与每个电极连接柱相对应的线孔。
[0013]优选地,所述保护盖为透明状。
[001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高散热性电力补偿电容器在使用时的有益效果为:将多个电容器分别间隔装配在控制柜中,其中,每个电容器底部的底座两端分别固定装配到控制柜中水平的支撑板上,每个电容器的同一侧都设置有导风板,利用散热风机向导风板内鼓风,然后通过风孔吹向电力补偿电容器本体以为其进行散热处理,而且同一排的多个导风板结构形成风道,例如当左边第一个导风板向着电力补偿电容器本体鼓风,以带走其表面的热量,气流吹向第二个导风板时,它可以防止热气流吹向第二个电力补偿电容器本体,起到导流的作用,使上一个热气流从两边吹走,以此类推,每个导风板吹出的气流为其对应的电力补偿电容器本体散热,而散热后的热气流又都被导流至两侧,最后从控制柜侧面的散热口排出至外部,该结构可以保证对每个电力补偿电容器本体的散热效果,从电容器的外部结构进行优化,以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从而保证电容器正常的工作状态。
[0015]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而且本技术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001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多个高散热性电力补偿电容器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高散热性电力补偿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电力补偿电容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电力补偿电容器本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支撑板2底座
[0024]3导风板4电力补偿电容器本体
[0025]5散热风机6导管
[0026]7螺孔8风孔
[0027]9保护盖10线孔
[0028]401壳体402电容器元件
[0029]403二氧化硅颗粒404绝缘石蜡
[0030]405电极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32]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内、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0033]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散热性电力补偿电容器,所述高散热性电力补偿电容器包括:水平的底座2、固定装配在底座2中部的电力补偿电容器本体4,竖直设置在底座2上的导风板3以及散热风机5;所述导风板3朝向所述电力补偿电容器本体4的一侧均匀地开设有多个与其内腔相连通的风孔8,所述散热风机5的出风口通过导管6与导风板3的内腔相连通;且所述导风板3的侧面面积大于电力补偿电容器本体4的侧面面积。
[0034]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电容器在使用时,将多个电容器分别间隔装配在控制柜中,其中,每个电容器底部的底座2两端分别固定装配到控制柜中水平的支撑板1上,每个电容器的同一侧都设置有导风板3,利用散热风机5向导风板3内鼓风,然后通过风孔8吹向电力补偿电容器本体4以为其进行散热处理,而且同一排的多个导风板3结构形成风道,例如当左边第一个导风板3向着电力补偿电容器本体4鼓风,以带走其表面的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散热性电力补偿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散热性电力补偿电容器包括:水平的底座(2)、固定装配在底座(2)中部的电力补偿电容器本体(4),竖直设置在底座(2)上的导风板(3)以及散热风机(5);所述导风板(3)朝向所述电力补偿电容器本体(4)的一侧均匀地开设有多个与其内腔相连通的风孔(8),所述散热风机(5)的出风口通过导管(6)与导风板(3)的内腔相连通;且所述导风板(3)的侧面面积大于电力补偿电容器本体(4)的侧面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散热性电力补偿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3)呈弧形状,且其向着电力补偿电容器本体(4)的方向弯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散热性电力补偿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机(5)固定装配在所述底座(2)的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散热性电力补偿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补偿电容器本体(4)包括:壳体(401)、电容器元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四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恒信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