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低发热直流支撑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8057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低发热直流支撑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壳体,所述电容器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有散热管,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包括冷却箱、滑塞、储液箱、进液管、出液管和驱动组件,所述电容器壳体侧壁固定连接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有滑塞,所述滑塞将冷却箱内部划分为泵液腔和泵气腔两个部分,所述电容器壳体侧壁固定连接有储液箱,所述泵液腔通过进液管与储液箱连通,所述泵液腔通过出液管与散热管连通,所述冷却箱上设置有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驱动电动推杆伸缩,可以将冷却液泵入到散热管内,并同时将冷空气泵入到电容器壳体内部,从而对电容器壳体内部进行快速降温,避免电容器过热损坏。避免电容器过热损坏。避免电容器过热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低发热直流支撑电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容器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低发热直流支撑电容器。

技术介绍

[0002]直流支撑电容器,又称DC

Link电容器,直流支撑电容器,属于无源器件的一种,直流支撑电容器,现主要采用聚丙烯薄膜介质直流支撑电容器,其具有耐电压高、耐电流大、低阻抗、低电感、容量损耗小、漏电流小、温度性能好、充放电速度快、使用寿命长约10万小时、安全防爆稳定性好、无极性安装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行业。
[0003]现有公开号为“CN211604932U”的“一种新型低发热损耗直流支撑电容器”专利:包括电容器芯组,所述电容器芯组外侧包覆有灌封层,所述灌封层外侧包覆有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上半壳,所述上半壳与下半壳插接,所述电容器芯组连接有引脚,所述引脚与引出电极板连接,首先在电容器芯组内设置灌封层,采用环氧树脂材料制成的灌封层具有绝缘、高耐温性、强防潮性、耐腐蚀性的优点,通过对电容器芯体的隔绝降低波纹电流损耗产生的温升,同时降低了漏电流损耗;其次,将外壳设计为上半壳与下半壳插接的方式,便于在生产装配。
[0004]但上述专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足:由于电容器内部较为密封,电容器在运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蓄积在壳体内,进而导致壳体内部温度升高,过高的温度会使得电容器损坏,降低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低发热直流支撑电容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新型低发热直流支撑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壳体,所述电容器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有散热管;
[0008]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包括冷却箱、滑塞、储液箱、进液管、出液管和驱动组件,所述电容器壳体侧壁固定连接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有滑塞,所述滑塞将冷却箱内部划分为泵液腔和泵气腔两个部分,所述电容器壳体侧壁固定连接有储液箱,所述泵液腔通过进液管与储液箱连通,所述泵液腔通过出液管与散热管连通,所述冷却箱上设置有驱动组件。
[0009]优选地,所述降温机构还包括开设在泵气腔内壁的进气口,所述泵气腔通过出气管与电容器壳体内部连通,所述泵气腔内壁嵌设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电容器壳体内壁开设有多个通风口。
[0010]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冷却箱上端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活动端贯穿冷却箱内顶部并与滑塞固定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进液管、出液管、进气口和出气管内壁均安装有单向阀。
[0012]优选地,所述散热管通过回液管与储液箱连通,所述储液箱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片。
[0013]优选地,所述进气口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滤网,多个所述通风口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滤网。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通过设置降温机构,驱动电动推杆伸缩,可以将冷却液泵入到散热管内,并同时将冷空气泵入到电容器壳体内部,从而对电容器壳体内部进行快速降温,避免电容器过热损坏。
[0016]2、通过设置回液管和散热片,散热管内的冷却液会通过回液管流回储液箱,散热片会将流回储液箱内的冷却液上带有的热量散除,进而使得冷却液可以重复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
[0017]3、通过设置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可以对灰尘进行拦截,避免灰尘随着空气进入到电容器壳体内部,从而造成电容器损坏。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低发热直流支撑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21]图中:1电容器壳体、2散热管、3冷却箱、4滑塞、401泵液腔、402泵气腔、5储液箱、6进液管、7出液管、8进气口、9出气管、10半导体制冷片、11电动推杆、12通风口、13回液管、14散热片、15第一滤网、16第二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参照图1

3,一种新型低发热直流支撑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壳体1,电容器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有散热管2;
[0024]降温机构,降温机构包括冷却箱3、滑塞4、储液箱5、进液管6、出液管7和驱动组件,电容器壳体1侧壁固定连接有冷却箱3,冷却箱3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有滑塞4,滑塞4将冷却箱3内部划分为泵液腔401和泵气腔402两个部分,电容器壳体1侧壁固定连接有储液箱5,储液箱5内部填充有冷却液,泵液腔401通过进液管6与储液箱5连通,泵液腔401通过出液管7与散热管2连通,冷却箱3上设置有驱动组件。
[0025]降温机构还包括开设在泵气腔402内壁的进气口8,泵气腔402通过出气管9与电容器壳体1内部连通,泵气腔402内壁嵌设有半导体制冷片10,电容器壳体1内壁开设有多个通风口12。
[0026]需要说明的是,半导体制冷片10的制冷面朝向泵气腔402内设置,其放热面则朝向冷却箱3外设置,进而半导体制冷片10可以对泵气腔402内的空气进行降温冷却。
[0027]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冷却箱3上端的电动推杆11,电动推杆11活动端贯穿冷
却箱3内顶部并与滑塞4固定连接。
[0028]进液管6、出液管7、进气口8和出气管9内壁均安装有单向阀,进液管6内壁安装的单向阀只允许储液箱5内的冷却液进入泵液腔401,出液管7内壁安装的单向阀只允许泵液腔401内的冷却液进入散热管2内,进气口8内壁安装的单向阀只允许外部的空气进入泵气腔402,出气管9内壁安装的单向阀只允许泵气腔402内的空气进入电容器壳体1内部。
[0029]散热管2通过回液管13与储液箱5连通,储液箱5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片14,散热管2内的冷却液会通过回液管13流回储液箱5,散热片14会将流回储液箱5内的冷却液上带有的热量散除,进而使得冷却液可以重复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
[0030]进气口8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滤网15,多个通风口12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滤网16,可以对灰尘进行拦截,避免灰尘随着空气进入到电容器壳体1内部,从而造成电容器损坏。
[0031]本技术中,通过驱动电动推杆11伸缩,可以带动滑塞4在冷却箱3内壁往复密封滑动,进而储液箱5内的冷却液会通过进液管6被抽入到泵液腔401内,然后泵液腔401内的冷却液会通过出液管7进入到散热管2内,冷却液在散热管2内流动,会与电容器壳体1内部产生热交换,从而对电容器壳体1内部进行降温。
[0032]而散热管2内的冷却液会通过回液管13再次流回储液箱5内,散热片14会将冷却液上带有的热量散除,从而使得冷却液温度降低,令冷却液可以被重复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低发热直流支撑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器壳体(1),所述电容器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有散热管(2);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包括冷却箱(3)、滑塞(4)、储液箱(5)、进液管(6)、出液管(7)和驱动组件,所述电容器壳体(1)侧壁固定连接有冷却箱(3),所述冷却箱(3)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有滑塞(4),所述滑塞(4)将冷却箱(3)内部划分为泵液腔(401)和泵气腔(402)两个部分,所述电容器壳体(1)侧壁固定连接有储液箱(5),所述泵液腔(401)通过进液管(6)与储液箱(5)连通,所述泵液腔(401)通过出液管(7)与散热管(2)连通,所述冷却箱(3)上设置有驱动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低发热直流支撑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降温机构还包括开设在泵气腔(402)内壁的进气口(8),所述泵气腔(402)通过出气管(9)与电容器壳体(1)内部连通,所述泵气腔(4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新建高朋李明昊李建涛李天勇宁小波李少辉王会超
申请(专利权)人:来恩伟业鹤壁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