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沉池配水排泥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5122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沉池配水排泥井,包括:进水配水井,用于将污水均匀分配到多座二沉池中;存泥井,设于所述进水配水井外围,用于将二沉池沉淀的污泥进行抽入缓存;出水配水井,设于所述存泥井外围,用于将二沉池内经沉淀处理的污水进行缓存;墙体结构,设于所述进水配水井和存泥井以及出水配水井之间,用于将进入二沉池前后的污水与污泥进行间隔;第一进水管,依次贯穿出水配水井和排水井至与进水配水井接通。通过污水同步由多个第一出水管流向多座对应的二沉池内进行沉淀,沉淀到二沉池底部的污泥被抽入到存泥井内,位于二沉池上部经沉淀处理的污水流到出水配水井内,便于对多座二沉池的配水管理。二沉池的配水管理。二沉池的配水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沉池配水排泥井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二沉池配水排泥井。

技术介绍

[0002]二沉池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不但承担泥水分离、污泥浓缩的任务,而且还具有将分离的污泥回流到生化池中维持微生物量的稳定与污泥活性的作用,由此可见,二沉池在污水处理中是非常重要的。
[0003]现有的二沉池在遇到污水处理规模比较大时,通常需要设置多座二沉池,然而,设置较多的二沉池时,需要对应较多对应的配水排泥井,多组配水排泥井在工作时不仅占用较大的空间,而且配水管理不方便。
[0004]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沉池配水排泥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二沉池较多时配水管理不方便、工作是占地空间大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二沉池配水排泥井,包括:
[0008]进水配水井,用于将污水均匀分配到多座二沉池中;
[0009]存泥井,设于所述进水配水井外围,用于将二沉池沉淀的污泥进行抽入缓存;
[0010]出水配水井,设于所述存泥井外围,用于将二沉池内经沉淀处理的污水进行缓存;
[0011]墙体结构,设于所述进水配水井和存泥井以及出水配水井之间,用于将进入二沉池前后的污水与污泥进行间隔;
[0012]第一进水管,依次贯穿出水配水井和存泥井至与进水配水井接通,用于将污水源输入到进水配水井内;
[0013]第一出水管,由进水配水井依次贯穿存泥井和出水配水井并延伸到二沉池内,用于将进水配水井内的水分配到二沉池中。
[0014]进一步的,所述墙体结构包括:
[0015]内墙体,设于所述进水配水井与所述存泥井之间,用于将进入二沉池之前的污水与从二沉池抽出的污泥进行间隔;
[0016]中墙体,设于所述存泥井与出水配水井之间,用于将由二沉池抽出的污泥和由二沉池抽出的污水进行间隔;
[0017]外墙体,设于所述出水配水井外侧,用于将二沉池抽出的水进行阻挡。
[0018]进一步的,还包括:
[0019]污泥进泥管,由二沉池底部开始延伸并贯穿出水配水井至与存泥井接通,用于将二沉池内沉淀的污泥抽出到存泥井内进行缓存;
[0020]污泥排泥管,由存泥井贯穿出水配水井并延伸到污泥泵房,用于将存泥井内的缓存的污泥抽出。
[0021]进一步的,还包括:
[0022]第二进水管,由二沉池侧部延伸到与出水配水井接通,用于将二沉池经沉淀处理后的污水转移到出水配水井内进行缓存;
[0023]第二出水管,由出水配水井延伸到下一水处理构筑物中,用于将出水配水井内的污水转移出。
[002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水管、污泥进泥管以及第二进水管设置有多组,分别用于与多组二沉池接通;
[0025]所述第一进水管、污泥排泥管、第二出水管竖直投影在同一直线上,且相邻两根第一出水管和污泥进泥管之间位于同一垂直面上,用于减小管道占据的空间位置。
[002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进水管、第一出水管、污泥排泥管、第二出水管、污泥进泥管、第一进水管的高度依次降低,确保污水在进水配水井内或污泥在存泥井内由下向上的轨迹流动。
[0027]进一步的,所述进水配水井、出水配水井、存泥井的水位逐渐降低,确保污水由进水配水井流向二沉池后能够再次通过重力作用回流到出水配水井内。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9]污水通过第一进水管进入进水配水井内并沿着第一进水管逐步向上漫到第一出水管开口处,随后,污水同步由多个第一出水管流向多座对应的二沉池内进行沉淀,沉淀到二沉池底部的污泥被抽入到存泥井内,位于二沉池上部经沉淀处理的污水流到出水配水井内,从而达到了仅采用一个配水排泥井就能够对多座二沉池进行同步进出水的管理,便于对多座二沉池的配水管理,减少了配水排泥井的占地空间。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技术俯视图;
[0031]图2为本技术在图1中A

A处的剖视图;
[0032]图3为本技术在图1中B

B处的剖视图。
[0033]附图标记:1、进水配水井;2、存泥井;3、出水配水井;4、墙体结构;41、内墙体;42、中墙体;43、外墙体;5、第一进水管;6、第一出水管;7、污泥进泥管;8、污泥排泥管;9、第二进水管;10、第二出水管;11、闸阀;12、防水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6]一种二沉池配水排泥井,包括:
[0037]进水配水井1,用于将污水均匀分配到多座二沉池中;
[0038]存泥井2,设于所述进水配水井1外围,用于将二沉池沉淀的污泥进行抽入缓存;
[0039]出水配水井3,设于所述存泥井2外围,用于将二沉池内经沉淀处理的污水进行缓存;
[0040]墙体结构4,设于所述进水配水井1和存泥井2以及出水配水井3之间,用于将进入二沉池前后的污水与污泥进行间隔;
[0041]第一进水管5,依次贯穿出水配水井3和存泥井2至与进水配水井1接通,用于将污水源输入到进水配水井1内;
[0042]第一出水管6,由进水配水井1依次贯穿存泥井2和出水配水井3并延伸到二沉池内,用于将进水配水井1内的水分配到二沉池中。
[0043]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时,污水通过第一进水管5进入进水配水井1内并沿着第一进水管5逐步向上漫到第一出水管6开口处,随后,污水同步由多个第一出水管6流向多座对应的二沉池内进行沉淀,沉淀到二沉池底部的污泥被抽入到存泥井2内,位于二沉池上部经沉淀处理的污水流到出水配水井3内,从而达到了仅采用一个配水排泥井就能够对多座二沉池进行同步进出水的管理,便于对多座二沉池的配水管理,减少了配水排泥井的占地空间。
[0044]作为改进,如图1

2所示,所述墙体结构4包括:
[0045]内墙体41,设于所述进水配水井1与所述存泥井2之间,用于将进入二沉池之前的污水与从二沉池抽出的污泥进行间隔;
[0046]中墙体42,设于所述存泥井2与出水配水井3之间,用于将由二沉池抽出的污泥和由二沉池抽出的污水进行间隔;
[0047]外墙体43,设于所述出水配水井3外侧,用于将二沉池抽出的水进行阻挡。
[0048]进一步的,还包括:污泥进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沉池配水排泥井,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配水井(1),用于将污水均匀分配到多座二沉池中;存泥井(2),设于所述进水配水井(1)外围,用于将二沉池沉淀的污泥进行抽入缓存;出水配水井(3),设于所述存泥井(2)外围,用于将二沉池内经沉淀处理的污水进行缓存;墙体结构(4),设于所述进水配水井(1)和存泥井(2)以及出水配水井(3)之间,用于将进入二沉池前后的污水与污泥进行间隔;第一进水管(5),依次贯穿出水配水井(3)和存泥井(2)至与进水配水井(1)接通,用于将污水源输入到进水配水井(1)内;第一出水管(6),由进水配水井(1)依次贯穿存泥井(2)和出水配水井(3)并延伸到二沉池内,用于将进水配水井(1)内的水分配到二沉池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沉池配水排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结构(4)包括:内墙体(41),设于所述进水配水井(1)与所述存泥井(2)之间,用于将进入二沉池之前的污水与从二沉池抽出的污泥进行间隔;中墙体(42),设于所述存泥井(2)与出水配水井(3)之间,用于将由二沉池抽出的污泥和由二沉池抽出的污水进行间隔;外墙体(43),设于所述出水配水井(3)外侧,用于将二沉池抽出的水进行阻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沉池配水排泥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泥进泥管(7),由二沉池底部开始延伸并贯穿出水配水井(3)至与存泥井(2)接通,用于将二沉池内沉淀的污泥抽出到存泥井(2)内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航毕雄高峰年正高升李鹏陈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