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绵城市道路排水实训模型
[0001]本说明书涉及城市道路排水
,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实训模型。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使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其主要功能是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0003]在现有的道路排水专业知识、教学和培训过程中,需要学生、工人等了解和学习如何实现海绵城市道路排水,因此需要合适的实训模型作为教具或演示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说明书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实训模型,真实模拟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并且可以模拟演示海绵城市道路的排水过程。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实训模型,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模拟人行道、模拟非机动车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实训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模拟人行道、模拟非机动车道、模拟下沉式绿化带、模拟机动车道,以及设置在所述模拟人行道、模拟非机动车道、模拟下沉式绿化带和模拟机动车道外围的支撑框架;所述海绵城市道路排水实训模型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为1.6~2.8米;所述模拟下沉式绿化带与所述模拟机动车道之间、以及所述模拟下沉式绿化带与所述模拟非机动车道之间设有第一仿真路缘石和仿真透水路缘石,所述第一仿真路缘石位于所述仿真透水路缘石上方,所述第一仿真路缘石和所述仿真透水路缘石之间设有路缘石开口;所述模拟人行道和所述模拟非机动车道之间设有第二仿真路缘石;所述模拟人行道背离所述模拟非机动车道的一侧设有仿真边石;所述模拟人行道的上表面高于所述模拟非机动车道的上表面,且所述模拟人行道的上表面具有第一坡度,所述模拟人行道的上表面远离所述模拟非机动车道的一侧高于靠近所述模拟非机动车道的一侧;所述模拟非机动车道的上表面靠近所述模拟下沉式绿化带的一侧、所述模拟机动车道的上表面靠近所述模拟下沉式绿化带的一侧、所述模拟下沉式绿化带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的上表面、两个所述仿真透水路缘石的上表面均齐平;所述模拟非机动车道的上表面具有第二坡度,所述模拟非机动车道的上表面远离所述模拟下沉式绿化带的一侧高于靠近所述模拟下沉式绿化带的一侧;所述模拟机动车道的上表面具有第三坡度,所述模拟机动车道的上表面远离所述模拟下沉式绿化带的一侧高于靠近所述模拟下沉式绿化带的一侧;所述模拟下沉式绿化带内设有仿真溢流井,所述仿真溢流井通过第一排水管连接有仿真雨水井,所述第一排水管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排水实训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城市道路排水实训模型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为2米,所述海绵城市道路排水实训模型沿第二方向的长度为1米,所述海绵城市道路排水实训模型沿竖直方向的长度为1.5米;其中,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竖直方向两两相互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排水实训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坡度、所述第二坡度和所述第三坡度均为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排水实训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人行道由上往下依次设有真实透水砖、真实透水找平层、第一真实透水水稳基层、第一真实透水碎石垫层;所述仿真边石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仿真路缘石的上表面均和所述真实透水砖的上表面齐平,所述仿真边石的下表面位于所述第一真实透水水稳基层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排水实训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非机动车道由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真实透水沥青、第二真实透水沥青、第二真实透水水稳基层、第二真实透水碎石垫层;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索宝山,米秋东,范炳娟,富垚,李月姝,李瑞涛,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金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