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式可回收型基坑止水围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4426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具式可回收型基坑止水围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施工步骤:S1、双层钢管桩制作,S2、钢管桩桩孔施工,S3、灌注混凝土、钢管桩静压,S4、双层钢管桩注入填充液体,S5、桩间止水帷幕施工,S6、袖阀注浆节点处理,S7、工具式围檩、可回收锚索安装,S8、基坑同步开挖,S9、构配件回收;双层钢管护坡桩外管与内管之间通过喷浆管、抽吸水与垫板焊接组成的“加筋体”连接,双层钢管护坡桩在拔桩前通过喷浆管高压劈裂注入润滑液,使双层钢管桩与桩周混凝土体界面破碎,配合旋转拔桩,有效提高了拔桩效果和拔桩效率;双层钢管护坡桩、工具式围檩、可回收锚索、袖阀管等均可回收利用,减少材料损耗,属于绿色施工。属于绿色施工。属于绿色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具式可回收型基坑止水围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支护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具式可回收型基坑止水围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护坡桩是基坑工程中常见的支护方式,常在靠近基坑内侧施工止水帷幕再施工护坡桩,止水帷幕与护坡桩为截然不同的两部分,施工时造成了严重的材料浪费和增加施工周期,护坡桩与止水帷幕相结合的施工方法被提出,申请号为201810164711.0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布了一种桩间止水帷幕结合桩侧袖阀管注浆止水施工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测量放线、护坡桩成孔、灌注混凝土形成护坡桩、施工桩间止水帷幕、护坡桩两侧袖阀管注浆封堵加固、止水帷幕桩养护,达到了方便的填补止水帷幕与护坡桩之间的渗漏的目的,但其袖阀管绑扎在钢筋笼两侧,袖阀管暴露在桩孔内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发生破坏,影响注浆效果;且由于钢筋笼本身长度过长,下放过程中极为容易导致偏位、变形与扭曲,从而导致绑扎在钢筋笼上的袖阀管发生偏位、变形、扭曲,甚至断裂,使袖阀注浆与止水帷幕不重合,无法保证袖阀管注浆质量,进而影响注浆与止水效果;同时,袖阀管绑扎在钢筋笼上,使用后不可回收利用,造成了一定的材料浪费。
[0003]而且上述施工方式在基坑肥槽回填后,护坡桩失去其作用,造成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的浪费;可回收钢管护坡桩因其可回收、减少材料浪费而被逐渐使用,申请号为201410513124.X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布了一种周转型钢结构护坡桩构件及其安装、拆卸方法,周转型钢结构护坡桩构件采用上粗下细、呈倒圆锥体状的中空钢管,钢管内焊接有增强水平刚度的钢质填充物,该钢管护坡桩可周转重复利用,有效降低了临时支护中钢筋和混凝土的浪费,该钢管护坡桩与孔内混凝土虽然形成了倾斜界面,但其与孔内混凝土形成整体后,连接界面未被破坏,仍然为整体,管内填充的钢质填充物在拔除过程也增加了拔除难度,严重影响拔桩效果和拔桩效率。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工具式可回收型的基坑止水围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基坑护坡桩结合止水帷幕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工具式可回收型基坑止水围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7]工具式可回收型基坑止水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双层钢管桩、喷浆管、抽吸水管、桩周混凝土体、旋喷桩、止水浆体、工具式围檩、可回收锚索体八部分组成;所述的双层钢管桩由同心的外管和内管组成,外管和内管空隙设置两组竖向喷浆管、抽吸水管,并设有垫板填塞喷浆管、抽吸水管与双层钢管桩外管、内管的间隙;所述的内管上下端部设有端板,沿管身垂直方向间隔设有对称的抽吸水孔,端板上设有两组预留孔,且在预留孔对应的端板边部设置U型限位槽;所述的外管管身沿垂直方向间隔设有对称的喷浆孔,并于喷浆孔
对应的内壁处设有竖向的限位筋,限位筋在喷浆孔处断开,形成点断式;所述的垫板包括外垫板和内垫板,且外垫板和内垫板之间设有将喷浆管、抽吸水管包围起来的加筋杆,所述的外垫板外侧设有U型限位槽;所述的喷浆管和抽吸水管对称布置,且相互垂直;所述的喷浆管与外管壁设有贯通的喷浆孔,并于喷浆孔内设有工字型止逆喷嘴;所述的抽吸水管与内管壁设有贯通的抽吸水孔,并于抽吸水孔内设有工字型连接嘴;所述的旋喷桩设于相邻双层钢管桩之间,相邻旋喷桩相互咬合,且旋喷桩与双层钢管桩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旋喷桩直径小于双层钢管桩直径;所述的桩周混凝土体设于双层钢管桩外侧,厚度为10~30cm;所述的止水浆体设于双层钢管桩与旋喷桩相交处,并沿双层钢管桩竖向通长布置;所述的工具式围檩沿双层钢管桩竖向间隔设置,由工具式接头和横梁组成;所述的工具式接头包括与双层钢管桩外壁相贴合的弧形板和弧形板两端设置的翼板组成,弧形板处桩周混凝土体在安装前进行破除;所述的翼板上下端部设有U型安装卡口,且在安装卡口外侧设有螺栓孔;所述的横梁设于安装卡口内部,横梁两端设有相匹配的螺栓孔;所述的工具式接头上、下安装卡口各安装一根横向的横梁,横梁与工具式接头通过连接螺栓固定;所述的可回收锚索体由可回收锚索、锚头、锚板、锚浆体组成;锚板设于同一工具式接头上、下横梁的中间部位。
[0008]优选地,所述的双层钢管桩包括锥形桩尖、双层钢管桩身和压拔桩头,锥形桩尖顶板顶部设有固定钩,将抽吸水泵固定在双层钢管桩管内,压拔桩头与双层钢管桩桩身通过焊接连接,并在焊缝处间隔设有焊接缀板,且压拔桩头上设有吊装孔,用于双层钢管桩旋转与吊装。
[0009]优选地,所述的外管限位筋数量与外垫板限位槽数量对应,且限位槽与限位筋尺寸匹配,便于外管与内管无偏转顺直下滑安装,且外管内径与内管端板外径相同,通过焊缝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的内管端板上对应的预留孔与喷浆管、抽吸水管直径相同。
[0011]优选地,所述的喷浆管外垫板上设有与外管壁、喷浆管贯通的喷浆孔,喷浆管内垫板上未设置孔道;所述的抽吸水管内垫板上设有与内管壁、抽吸水管贯通的抽吸水孔,抽吸水管外垫板上未设置孔道;所述的喷浆管和抽吸水管均为钢质可焊接材料。
[0012]优选地,所述的双层钢管桩内管内部、外管与内管之间的间隙设有填充液体,加强双层钢管桩的整体强度。
[0013]优选地,所述的喷浆管沿双层钢管桩、旋喷桩轴线布置,抽吸水管设置于喷浆管垂线上。
[0014]优选地,所述的锚头将回收锚索固定于锚板上,可回收锚索斜向下插入土层,并在土层内围绕可回收锚索设有锚浆体。
[0015]优选地,所述的工具式可回收型基坑止水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双层钢管桩制作:S1.1、制作外管,沿外管竖向对称设置间隔的喷浆孔,且在外管内壁沿喷浆孔竖向焊接对称的两条限位筋,并沿喷浆孔过圆心的垂线方向焊接对称的两条限位筋;S1.2、制作内管,沿内管竖向对称设置间隔的抽吸水孔,在内管上下端部设置端板,端板上设有预留孔,且在预留孔相对应的端板边部设置限位槽,限位槽数量与位置与限位筋一一对应;S1.3、沿内管抽吸水孔的环向间隔焊接内垫板,抽吸水孔处内垫板上设有对应的贯通孔道,将抽吸水管、内垫板、内管上抽吸水孔对应安装,形成贯通的过水通道,并安
装工字型连接嘴,在抽吸水管垂线方向的内垫板上安装喷浆管,喷浆管上喷浆孔朝向外侧;S1.4、在抽吸水管、喷浆管外侧安装外垫板,将喷浆管、外垫板、外管上喷浆孔对应安装,形成贯通的喷浆通道,并安装止逆喷嘴;S1.5、将外管限位筋与内管端板上限位槽一一对应,外管与内管无偏转顺直下滑安装,外管与内管端板焊接;S1.6、将锥形桩尖与双层钢管管身焊接,在锥形桩尖顶部通过固定钩安装抽吸水泵,抽吸水泵与抽吸水管连接,形成抽吸水通道,并在顶部焊接压拔桩头,压拔桩头与双层钢管桩身焊缝处间隔设有焊接缀板,形成完整的双层钢管桩。
[0017]S2、钢管桩桩孔施工:在基坑外围侧钻进成孔,形成钢管桩桩孔,钢管桩桩孔半径比双层钢管桩大10~30cm,并清洗桩底沉渣及验孔。
[0018]S3、灌注混凝土、钢管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工具式可回收型基坑止水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双层钢管桩(1)、喷浆管(2)、抽吸水管(3)、桩周混凝土体(8)、旋喷桩(6)、止水浆体(7)、工具式围檩(9)、可回收锚索体八部分组成;所述的双层钢管桩(1)由同心的外管(101)和内管(102)组成,外管(101)和内管(102)空隙设置两组竖向喷浆管(2)、抽吸水管(3),并设有垫板(5)填塞喷浆管(2)、抽吸水管(3)与双层钢管桩(1)外管(101)、内管(102)的间隙;所述的内管(102)上下端部设有端板(1021),沿管身垂直方向间隔设有对称的抽吸水孔(301),端板(1021)上设有两组预留孔(109),且在预留孔(109)对应的端板(1021)边部设置U型限位槽(1022);所述的外管(101)管身沿垂直方向间隔设有对称的喷浆孔(201),并于喷浆孔(201)对应的内壁处设有竖向的限位筋(103),限位筋(103)在喷浆孔(201)处断开,形成点断式;所述的垫板(5)包括外垫板(502)和内垫板(501),且外垫板(502)和内垫板(501)之间设有将喷浆管(2)、抽吸水管(3)包围起来的加筋杆(503),所述的外垫板(502)外侧设有U型限位槽(1022);所述的喷浆管(2)和抽吸水管(3)对称布置;所述的喷浆管(2)与外管(101)壁设有贯通的喷浆孔(201),并于喷浆孔(201)内设有工字型止逆喷嘴(401);所述的抽吸水管(3)与内管(102)壁设有贯通的抽吸水孔(301),并于抽吸水孔(301)内设有工字型连接嘴(402);所述的旋喷桩(6)设于相邻双层钢管桩(1)之间,相邻旋喷桩(6)相互咬合,且旋喷桩(6)与双层钢管桩(1)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旋喷桩(6)直径小于双层钢管桩(1)直径;所述的桩周混凝土体(8)设于双层钢管桩(1)外侧,厚度为10~30cm;所述的止水浆体(7)设于双层钢管桩(1)与旋喷桩(6)相交处,并沿双层钢管桩(1)竖向通长布置;所述的工具式围檩(9)沿双层钢管桩(1)竖向间隔设置,由工具式接头(901)和横梁(902)组成;所述的工具式接头(901)包括与双层钢管桩(1)外壁相贴合的弧形板(9011)和弧形板(9011)两端设置的翼板(9012)组成,弧形板(901)处桩周混凝土体(8)在安装前进行破除;所述的翼板(9012)上下端部设有U型安装卡口(9013),且在安装卡口(9013)外侧设有螺栓孔(9014);所述的横梁(902)设于安装卡口(9013)内部,横梁(902)两端设有相匹配的螺栓孔(9014);所述的工具式接头(901)上、下安装卡口(9013)各安装一根横向的横梁(902),横梁(902)与工具式接头(901)通过连接螺栓(903)固定;所述的可回收锚索体由可回收锚索(12)、锚头(13)、锚板(14)、锚浆体(15)组成;锚板(14)设于同一工具式接头(901)上、下横梁(902)的中间部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式可回收型基坑止水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层钢管桩(1)包括锥形桩尖(104)、双层钢管桩身和压拔桩头(105),锥形桩尖(104)顶板顶部设有固定钩(107),将抽吸水泵(23)固定在双层钢管桩(1)管内,压拔桩头(105)与双层钢管桩(1)桩身通过焊接连接,并在焊缝(108)处间隔设有焊接缀板(106),且压拔桩头(105)上设有吊装孔(1010),用于双层钢管桩(1)旋转与吊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式可回收型基坑止水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101)限位筋(103)数量与外垫板(502)限位槽(1022)数量对应,且限位槽(1022)与限位筋(103)尺寸匹配,便于外管(101)与内管(102)无偏转顺直下滑安装,且外管(101)内径与内管(102)端板(1021)外径相同,通过焊缝(108)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式可回收型基坑止水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
(102)端板(1021)上对应的预留孔(109)与喷浆管(2)、抽吸水管(3)直径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式可回收型基坑止水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浆管(2)外垫板(502)上设有与外管(101)壁、喷浆管(2)贯通的喷浆孔(201),喷浆管(2)内垫板(501)上未设置孔道;所述的抽吸水管(3)内垫板(501)上设有与内管(102)壁、抽吸水管(3)贯通的抽吸水孔(301),抽吸水管(3)外垫板(502)上未设置孔道;所述的喷浆管(2)和抽吸水管(3)均为钢质可焊接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式可回收型基坑止水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层钢管桩(1)内管(102)内部、外管(101)与内管(102)之间的间隙设有填充液体(10),加强双层钢管桩(1)的整体强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式可回收型基坑止水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浆管(3)沿双层钢管桩(1)、旋喷桩(6)轴线布置,抽吸水管(3)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旭东施佩鋆包慧珠陈美娟周俊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正岩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