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4086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监测装置,用于监测第一待监测部和第二待监测部之间的移近量,监测装置包括: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与第一支撑件活动连接的第一支撑头;第二支撑组件:弹性件,弹性件的第一端抵设在第一支撑件上,弹性件的第二端抵设在第二支撑组件上,以使第一支撑头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抵设在第一待监测部上,并使第二支撑组件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抵设在第二待监测部上;刻度尺,与第二支撑组件连接;指示部,与第一支撑件连接,以根据指示部所指示的刻度尺上的位置读出相应的刻度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监测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顺槽围岩观测手段在观测过程中极易产生误差的问题。产生误差的问题。产生误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煤矿开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井工煤矿的两顺槽超前段围岩观测是综采工作面比较重要的矿压参数,它也是判定老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的步距和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掌握两顺槽围岩运动规律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另外,通过观测围岩表面位移变化速率可以确定两顺槽发生不同程度变形的位置,从而推断出回采扰动对顺槽顶板稳定性的影响,以预测回采对顺槽的影响范围和强度。通过顺槽围岩观测结果及预测分析合理安排工序、科学地组织生产。
[0003]目前,煤矿常用的顺槽围岩观测手段是围岩十字法监测方法,即在巷道两帮及顶底板分别设置a、b、c、d观测点,要求两帮观测点水平,顶底观测点垂直,通过两帮a、b观测点对拉观测线与顶和底c、d观测点对拉测线交于o点,分别测量oa、ob、oc、od变化值即为各断面表面位移变化量。此方法的弊端在于测量时,需在各断面打眼放置固定圆钢钎子,测量时必须需要两人配合完成,而且观测过程中极易产生误差。
[0004]此外,由于两帮产生的变形相对容易得到有效治理,所以目前巷道围岩管控内容主要以顶、底板移近量为主,如果不能及时对超前范围顶、底板移近量有一个有效的监测监控,将导致无法预测超前支护强度的合理性,进而引起机头段巷道高度过低致使支架活柱架行程不够产生压架事故。为能够全面掌握超前一定范围内顶、底板变化值及超前支护合理性,多采用密集观测点对超前范围巷道高度有一个实时的掌握,但十字观测手段一方面工序繁琐,打眼布点程序较为复杂;另一方面其观测过程中,断面设备对对拉测线有一定的阻碍,导致测点不能完全水平垂直,导致读数存在一定的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监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顺槽围岩观测手段在观测过程中极易产生误差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监测装置,用于监测第一待监测部和第二待监测部之间的移近量,监测装置包括: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与第一支撑件活动连接的第一支撑头;第二支撑组件;弹性件,弹性件的第一端抵设在第一支撑件上,弹性件的第二端抵设在第二支撑组件上,以使第一支撑头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抵设在第一待监测部上,并使第二支撑组件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抵设在第二待监测部上;刻度尺,与第二支撑组件连接;指示部,与第一支撑件连接,以根据指示部所指示的刻度尺上的位置读出相应的刻度值。
[0007]进一步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支撑件和与第二支撑件活动连接的第二支撑头,以使第二支撑组件通过第二支撑头抵设在第二待监测部上。
[0008]进一步地,第一支撑头与第一支撑件转动连接;和/或,第二支撑头与第二支撑件转动连接。
[0009]进一步地,第一支撑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件上的第一万向接头,第一支撑头和第一万向接头连接,以使第一支撑头在第一万向接头的作用下相对第一支撑件可转动地设置;和/或,第二支撑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撑件上的第二万向接头,第二支撑头和第二万向接头连接,以使第二支撑头在第二万向接头的作用下相对第二支撑件可转动地设置。
[0010]进一步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具有安装孔,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插设在安装孔内,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与第一支撑头活动连接;弹性件设置在安装孔内,弹性件的第一端抵设在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弹性件的第二端抵设在第二支撑件上。
[0011]进一步地,第二支撑件包括支撑部和限位部,支撑部具有安装孔;限位部可选择地设置在支撑部上,当限位部设置在支撑部上时,限位部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孔内;其中:弹性件的第二端抵设在限位部的至少部分上;或者,弹性件的第二端抵设在安装孔的底部。
[0012]进一步地,限位部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支撑部上,以使限位部沿安装孔的轴向方向移动。
[0013]进一步地,支撑部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孔组件,多个限位孔组件沿安装孔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限位部可选择地插设在多个限位孔组件中的一个限位孔组件内;各个限位孔组件均包括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相对设置,以使限位部依次插设在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内。
[0014]进一步地,第二支撑件包括支撑部,支撑部具有安装孔;支撑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安装孔相连通的条形孔,条形孔贯通支撑部的侧壁设置,条形孔沿安装孔的轴向方向延伸;指示部穿设在条形孔内,指示部远离第一支撑件的一端凸出于支撑部的外表面设置。
[0015]进一步地,第一支撑头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一凸起部,第一主体部的一端与第一支撑件转动连接,第一凸起部与第一主体部的另一端连接且凸出于第一主体部的另一端设置;其中,第一凸起部远离第一主体部的端部为尖端;和/或,监测装置还包括水平仪,水平仪设置在刻度尺上。
[0016]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监测装置包括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弹性件、刻度尺和指示部,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与第一支撑件活动连接的第一支撑头,第一支撑组件通过第一支撑头支撑在第一待监测部上,第二支撑组件支撑在第二待监测部上。当第一待监测部相对第二待监测部发生位移时,第一待监测部带动第一支撑头和第一支撑件沿朝向靠近第二待监测部的方向移动,第一支撑件带动指示部沿朝向靠近第二待监测部的方向移动,使得指示部所指示的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生变化,即指示部指示的刻度值发生变化,此时指示部指示的刻度值相对于初始刻度值的变化量即为第一待监测部和第二待监测部之间的移近量;当第二待监测部相对第一待监测部发生位移时,第二待监测部带动第二支撑组件沿朝向靠近第一待监测部的方向移动,第二支撑组件带动刻度尺沿朝向靠近第一待监测部的方向移动,使得指示部所指示的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生变化,即指示部指示的刻度值发生变化,此时指示部指示的刻度值相对于初始刻度值的变化量即为第二待监测部和第一待监测部之间的移近量。采用该监测装置监测顶、底板移近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顺槽围岩观测手段在观测过程中极易产生误差的问题,保证了围岩观测的数据准确性,通过人工实时观测即可读数,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且,第一支撑头与第一支撑件活动连接,保证了第一支撑头可以根据第一待监测部的位置和实际表面状态分布角度,进
行灵活调整,使得第一支撑头总是能够支撑在第一待监测部上。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监测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图1中A处的侧视图;
[0020]图3示出了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4示出了图1中B处的侧视图;
[0022]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监测装置的使用流程图。
[0023]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4]10、第一支撑组件;11、第一支撑件;12、第一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监测第一待监测部和第二待监测部之间的移近量,所述监测装置包括:第一支撑组件(10),包括第一支撑件(11)和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活动连接的第一支撑头(12);第二支撑组件(20);弹性件(30),所述弹性件(30)的第一端抵设在所述第一支撑件(11)上,所述弹性件(30)的第二端抵设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0)上,以使所述第一支撑头(12)在所述弹性件(30)的弹力作用下抵设在所述第一待监测部上,并使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0)在所述弹性件(30)的弹力作用下抵设在所述第二待监测部上;刻度尺(40),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0)连接;指示部(50),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连接,以根据所述指示部(50)所指示的所述刻度尺(40)上的位置读出相应的刻度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0)包括第二支撑件(21)和与所述第二支撑件(21)活动连接的第二支撑头(22),以使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0)通过所述第二支撑头(22)抵设在所述第二待监测部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头(12)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转动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支撑头(22)与所述第二支撑件(21)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11)上的第一万向接头(13),所述第一支撑头(12)和所述第一万向接头(13)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支撑头(12)在所述第一万向接头(13)的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支撑件(11)可转动地设置;和/或,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21)上的第二万向接头(23),所述第二支撑头(22)和所述第二万向接头(23)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支撑头(22)在所述第二万向接头(23)的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二支撑件(21)可转动地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0)包括第二支撑件(21),所述第二支撑件(21)具有安装孔(211),所述第一支撑件(11)的第一端插设在所述安装孔(211)内,所述第一支撑件(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头(12)活动连接;所述弹性件(30)设置在所述安装孔(211)内,所述弹性件(30)的第一端抵设在所述第一支撑件(11)的第一端,所述弹性件(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海王宏建李俊林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