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合针角度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4059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缝合针角度调节器,包括:放置座,设置有用于容纳缝合针的凹窝,用于放置缝合针;限位结构,与放置座相连接,用于限定缝合针的位置,使得缝合针不易脱离所述放置座。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调节缝合针时,将缝合针放在放置座上,转动放置座或调节放置座的倾斜程度即可实现调节缝合针角度的功能;代替了目前临床操作中医生需要使用镊子或持针器械夹持缝合针反复调整缝合针角度的方式,节约了医生的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放置座结构简单,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在实现上述功能的同时,不会增加医院和患者的经济压力。力。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缝合针角度调节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为一种缝合针角度调节器。

技术介绍

[0002]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
[0003]缝合过程中,常规的持针方式是将拇指和无名指分别插入持针器的环中,食指扶在针持的前端,以增加稳定性。缝合时选择合适的进针点和角度。
[0004]缝合针过程中的调整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缝合前的调针,将针扎在组织上临时固定,然后用针持进行调针,第二种是缝合中的调整,多见于缝合过程中需要调整方向,尤其是做吻合时需要缝合两个边时,当缝完一边后,不想出针需要继续缝合另外一边,这时候可以松开针持,微调方向,然后继续缝合另外一边。
[0005]当采用倒刺线在体内缝合时,医生首先从切口一端缝过组织,将缝针从缝线尾端固定环中穿过,收紧缝线,将缝线固定在组织上;固定完毕后,通过镊子或者持针器械夹住缝合针,慢慢微调整缝合针至合适的角度,向切口另一端开始连续缝合,每缝合两针收紧缝线至你所希望的吻合度,连续缝合至切口另一端,整个连续缝合过程中,缝线表面的倒刺能卡住组织,收紧后不松开;完成缝合后,在出针侧对侧反方向缝一针。
[0006]其中,调整缝合针的角度非常困难,需要医生使用镊子或持针器械夹住缝合针,然后慢慢调试缝合针到合适的角度,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才能达到目标角度。因此,设计一种便于放置缝合针的器械,通过该器械调整缝合针的角度,无需医生采用镊子或持续器械夹持缝合针,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调整缝合针的角度非常困难,需要医生使用镊子或持针器械夹住缝合针,然后慢慢调试缝合针到合适的角度,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才能达到目标角度,因此,设计一种用于调节缝合针角度的座是非常必要的,将缝合针放在座上,先通过调整座从而将缝合针调整到合适的角度再进行缝合,克服传统操作中先夹住缝合针再调整角度且调整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缝合针角度调节器,包括:
[0009]放置座,设置有用于容纳缝合针的凹窝,用于放置缝合针;
[0010]限位结构,与放置座相连接,用于限定缝合针的位置,使得缝合针不易脱离所述放置座。
[0011]本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将缝合针放在放置座上,限位结构约束缝合针的位置,调节放置座的位置即可实现调节缝合针的角度。
[00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窝的形状与缝合针的形状吻合,缝合针放置于
凹窝上时针尖朝上。本专利技术中,朝向地面为下,反之为上。使用过程中,将缝合针放置于凹窝上,此时缝合针处于初始位置,调整放置座的位置即可调节缝合针的角度。
[0013]作为优选,所述放置座为任意形状且底面平整的块状结构,使用状态下,将放置座的底面平放在台面上,缝合针放在凹窝上,能够准确确定缝合针的初始角度。需要调整缝合针的角度时,转动放置座或调整放置座的倾斜角度即可。
[00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槽,限位槽设置在凹窝的上端面,限位槽能够卡住缝合针。使用时,将缝合针放在凹窝上时,缝合针正好被限位槽卡住。
[0015]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槽包括槽一、槽二,槽一和槽二位于凹窝的同一直径上,且槽一与槽二相互对称。使用时,槽一、槽二分别卡住缝合针的不同部位,如:槽一卡住缝合针靠近针尖的部位,槽二卡住缝合针靠近持针设备的部位,保证缝合针在凹窝上的稳定。
[0016]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为磁性吸附件,磁性吸附件设置在所述放置座的内部,磁性吸附件吸附缝合针,使得缝合针不易脱离放置座。
[0017]作为优选,所述放置座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磁性吸附件设置在空腔内,磁性吸附件与放置座固定连接。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1)调节缝合针时,将缝合针放在放置座上,转动放置座或调节放置座的倾斜程度即可实现调节缝合针角度的功能;
[0020](2)代替了目前临床操作中医生需要使用镊子或持针器械夹持缝合针反复调整缝合针角度的方式,节约了医生的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
[0021](3)本专利技术中的放置座结构简单,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在实现上述功能的同时,不会增加医院和患者的经济压力。
[0022]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将缝合针放在放置座上,缝合针被限位槽卡住,或被磁性吸附件吸附,使得缝合针能够稳定于放置座上,然后根据缝合需求,转动放置座或调节放置座的倾斜程度从而调节缝合针的角度。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放置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放置座上设置有限位槽(槽一、槽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缝合针被限位槽卡住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放置座内设置磁性块的剖切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放置座内设置磁性环的剖切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设置有调节手柄、调节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专利技术转动部与调节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本专利技术调节手柄的剖切示意图;
[0032]图9为本专利技术设置有微调结构、调节手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10为本专利技术微调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0034]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12为图1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6]图13为图11中的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三把手的放大示意图;
[0037]图中,1、放置座;11、凹窝;12、槽一;13、槽二;14、磁性块;15、磁性环;2、缝合针;3、调节杆;4、调节手柄;41、握持部;42、转动部;43、主动轮;44、从动轮;45、转环;46、防脱离件;47、空腔;51、球头杆;52、球头槽;53、底座;54、锁紧螺钉;55、把手;61、第一把手;611、卡槽;62、第二把手;63、第三把手;64、底盘;65、转盘;67、卡环;68、活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缝合针角度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座,设置有用于容纳缝合针的凹窝,用于放置缝合针;限位结构,与放置座相连接,用于限定缝合针的位置,使得缝合针不易脱离所述放置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针角度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窝的形状与缝合针的形状吻合,缝合针放置于凹窝上时针尖朝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合针角度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座为任意形状且底面平整的块状结构,使用状态下,将放置座的底面平放在台面上,缝合针放在凹窝上,能够准确确定缝合针的初始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针角度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槽,限位槽设置在凹窝的上端面,限位槽能够卡住缝合针;优选地,所述限位槽包括槽一、槽二,槽一和槽二位于凹窝的同一直径上,且槽一与槽二相互对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针角度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磁性吸附件,磁性吸附件设置在所述放置座的内部,磁性吸附件吸附缝合针,使得缝合针不易脱离放置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合针角度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座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磁性吸附件设置在空腔内;优选地,所述磁性吸附件为磁性块,磁性块设置于空腔内,磁性块与放置座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磁性吸附件为磁性环,磁性环设置在空腔内,且位于凹窝的底面。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缝合针角度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放置座的调节机构;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杆和调节手柄,调节杆的其中一端与放置座相连接,另一端与调节手柄驱动连接,调节手柄驱动调节杆转动,使得调节杆带动放置座转动;优选地,所述调节手柄包括握持部和转动部,握持部套设于调节杆的外部;转动部与握持部转动连接使得转动部相对于握持部转动,转动部带动调节杆转动;优选地,所述调节杆与转动部啮合连接;优选地,在调节杆上设置从动轮,在转动部内设置主动轮,主动轮与转动部固定连接,从动轮与调节杆定连接,主动轮与从动轮啮合;优选地,所述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冬李勇范立侨赵群张志栋赵雪峰檀碧波刘羽陈伟健杨沛刚刘庆伟郑涛刘子敬任磊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