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3787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包括导线本体和套装于所述导线本体外侧的防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套,所述散热套套装于所述导线本体的外侧且设于所述防护套的内侧,所述散热套的内壁设有气腔,所述散热套连接延伸至所述防护套外侧的进气导管和出气导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气体循环气路作为冷却介质,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散热不良、冷却介质泄漏和可靠性不高的问题,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安全性和可靠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


[0001]本技术属于电缆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充电时,由于充电时向具有较大储能量的蓄电池充电,并且每次充电时间较长,充电线缆会产生大量热量,从而影响充电质量,导致充电效率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专利技术(公开号为CN112735661B)所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散热充电线缆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0003]该新能源汽车散热充电线缆包括一个圆柱形骨架,并在其基础上设置了四个发散状的板状骨架结构。充电线缆单元安装在相邻的板状骨架之间,并且板状骨架内部设置有储水腔,储水腔可以充满水,并且在板状骨架内间隔设置,不连成一体,以保持板状骨架的强度。储水腔内还设置有加强筋等,以增强线缆的抗压能力。储水腔通过外部设置的塞体骨架堵塞,并通过绕包层绕包成缆固定。
[0004]在充电使用时,充电线缆单元紧靠在两侧的板状骨架上,充电产生的热量会逐渐被储水腔内的水吸收,从而减小充电线缆单元自身的热量负担,提高充电时的安全性和充电质量。并且在充电完成后,储水腔的散热效率较快,可以多次吸热散热,从而增加线缆的使用寿命。
[0005]然而,上述构造充电线缆,如果储水腔的密封出现问题,水体会与充电线缆单元接触,可能影响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的使用,并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充电电缆的可靠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现有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线缆安全性不佳的问题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
[0007]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包括导线本体和套装于所述导线本体外侧的防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套,所述散热套套装于所述导线本体的外侧且设于所述防护套的内侧,所述散热套的内壁设有气腔,所述散热套连接延伸至所述防护套外侧的进气导管和出气导管。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包括轴向延伸的、横断面为十字形的隔板构件,所述隔板构件设置于所述防护套内侧,所述隔板构件将所述防护套内侧分隔为四个轴向延伸的线腔,每个所述线腔中分别设置所述导线本体,每个所述导线本体外侧套装所述散热套。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导线本体与所述防护套之间设置环隔板构件的隔热阻燃层,所述防护套的外侧包覆保护壳。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进气导管具环状的进气圆周管部、连通进气圆周管部与四个散热套的四条进气支管部、连通进气圆周管部与保护壳外侧的进气主管部;所述出气导管具环状的出气圆周管部、连通出气圆周管部与四个散热套的四条出气支管部、
连通出气圆周管部与保护壳外侧的出气主管部;所述进气圆周管部和出气圆周管部设置于隔热阻燃层与所述防护套之间。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进气圆周管部和所述出气圆周管部分别位于线缆的两端部。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进气支管部和所述出气支管部贯穿所述隔板构件的板壁内部。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隔板构件的板壁内部设有气槽,所述气槽连通所述隔板构件的板壁的管壁侧部和外缘,所述气槽形成贯穿所述隔板构件的板壁内部的所述进气支管部和所述出气支管部。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隔板构件的中心处设有轴向延伸的圆柱形筋体部。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包括循环气泵和换热装置,所述循环气泵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导管连通,所述循环气泵的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导管连通,所述换热装置用于对所述进气导管和所述出气导管所在气体回路降温。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散热箱、冷却管、半导体制冷片,所述散热箱的内侧为换热腔,所述冷却管贯穿所述换热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置于所述换热腔中,所述冷却管串连于所述循环气泵、进气导管和出气导管所在的回路中。
[0017]本技术的优点和效果是:
[0018]1、提高充电线缆的散热效果:通过采用气体作为冷却介质,并设置散热套、进气导管和出气导管形成环绕导线本体的气体循环气路,能够有效地将充电时产生的热量传导到外界,从而提高充电线缆的散热效果,避免因长时间充电而导致线缆温度过高的问题。
[0019]2、防止冷却介质泄漏引起的安全隐患:相较于使用液体作为冷却介质的充电线缆,本技术采用气体循环气路,避免了冷却介质泄漏的可能性,从而防止冷却介质与导线接触而影响到充电线缆的使用,减少安全隐患。
[0020]3、提高充电线缆的可靠性:本技术设计了气体循环气路,避免了冷却介质流动结构的泄漏问题,从而提高了充电线缆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了因冷却介质问题导致的线缆损坏和维修的可能性。
[0021]4、与现有技术的比较优势:相较于现有液体作为冷却介质的充电线缆,本技术采用气体循环气路,不仅能够避免冷却介质泄漏引起的安全隐患,还能够提高散热效果,增加充电线缆的使用寿命和充电效率,具有更高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0022]5、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技术通过采用气体作为冷却介质并设计气体循环气路的方式,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问题,提高了充电线缆的散热效果和可靠性,具有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所述线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中循环气泵和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为现有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线缆安全性不佳的问题,本技术特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本技术采用气体循环气路作为冷却介质,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散热不良、冷却介质泄漏和可靠性不高的问题,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书如下:
[0027]请参阅图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包括导线本体1和套装于导线本体外侧的防护套2。
[0028]包括散热套3,散热套套装于导线本体的外侧且设于防护套的内侧,散热套的内壁设有气腔3

1。
[0029]包括轴向延伸的、横断面为十字形的隔板构件4,隔板构件设置于防护套内侧,隔板构件的中心处设有轴向延伸的圆柱形筋体部4

1,圆柱形筋体部作为设于线缆轴线位置的圆柱形骨架,圆柱形筋体部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径向延伸形成四个轴向延伸的隔板体4

2。隔板构件将防护套内侧分隔为四个轴向延伸的线腔,每个线腔中分别设置导线本体,每个导线本体外侧套装散热套。导线本体与防护套之间设置环隔板构件的隔热阻燃层5,防护套的外侧包覆保护壳6。
[0030]散热套连接延伸至防护套外侧的进气导管7和出气导管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包括导线本体和套装于所述导线本体外侧的防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套,所述散热套套装于所述导线本体的外侧且设于所述防护套的内侧,所述散热套的内壁设有气腔,所述散热套连接延伸至所述防护套外侧的进气导管和出气导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向延伸的、横断面为十字形的隔板构件,所述隔板构件设置于所述防护套内侧,所述隔板构件将所述防护套内侧分隔为四个轴向延伸的线腔,每个所述线腔中分别设置所述导线本体,每个所述导线本体外侧套装所述散热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本体与所述防护套之间设置环隔板构件的隔热阻燃层,所述防护套的外侧包覆保护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导管具环状的进气圆周管部、连通进气圆周管部与四个散热套的四条进气支管部、连通进气圆周管部与保护壳外侧的进气主管部;所述出气导管具环状的出气圆周管部、连通出气圆周管部与四个散热套的四条出气支管部、连通出气圆周管部与保护壳外侧的出气主管部;所述进气圆周管部和出气圆周管部设置于隔热阻燃层与所述防护套之间。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磊孙鹏飞杨平平陈虓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福尔欣汽车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