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河道水体蓝藻萌发同步检测温室气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3559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2
一种模拟河道水体蓝藻萌发同步检测温室气体装置,包括:漂浮组件,用于漂浮于水面;蓝藻监测池,设置在漂浮组件的下方并由四周带格栅的筒体连接在漂浮组件的底面形成;金属杆,竖立设置在漂浮组件的中心位置上;温室气体监测器,远离漂浮组件设置在金属杆的上部;以及蓝藻密度监测器,设置在所述蓝藻监测池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拟河道水体蓝藻萌发同步检测温室气体装置,将富营养化水体蓝藻萌发监测与温室气体监测功能相结合,实现一体化同步实施监测,而且,原位模拟河道水体蓝藻萌发同步检测温室气体,可设置在富营养化水体表面,可实现实时监测和装置的重复利用。实时监测和装置的重复利用。实时监测和装置的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河道水体蓝藻萌发同步检测温室气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体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模拟河道水体蓝藻萌发同步检测温室气体装置,以适用于富营养化含藻水体中原位除藻。

技术介绍

[0002]蓝藻水华的爆发会造成溶解氧下降、藻源有机物含量过高和藻毒素含量超标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并严重影响到水生生态系统与人体健康。由于水体持续的富营养化、CO2浓度上升以及未来的全球变暖等,恶行循环导致蓝藻水华爆发的频率逐步升高,对蓝藻水华的控制与监测已迫在眉睫。
[0003]同时,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温异常升高,引发一系列自然灾害,如病虫害、气候反常和土壤干旱等,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聚集在地球大气层中捕获热量,从而导致全球变暖。因此,测定富营养化水体中蓝藻水华密度和温室气体,深入了解其中的关系,并提供基础数据进行监测是目前控制蓝藻水华爆发及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拟河道水体蓝藻萌发同步检测温室气体装置,用于原位监测蓝藻密度及温室气体,并通过在装置的不同位置设置监测器和传感器,达到实时监测、同步传输和及时预警的效果,以此完善蓝藻水华爆发前期的蓝藻及温室气体监测集成系统在实际富营养化水体中监测中的应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拟河道水体蓝藻萌发同步检测温室气体装置,其包括:
[0006]漂浮组件,用于产生漂浮于水面的浮力;
[0007]蓝藻监测池,设置在所述漂浮组件的下方用于沉没在水面以下,所述蓝藻监测池由四周带格栅的筒体连接在所述漂浮组件的底面形成,所述格栅的孔径为8~10μm;
[0008]金属杆,竖立设置在所述漂浮组件的中心位置上;
[0009]温室气体监测器,远离所述漂浮组件设置在所述金属杆的上部;以及
[0010]蓝藻密度监测器,设置在所述蓝藻监测池内。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漂浮组件上的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设有电池模块和控制板,所述蓝藻密度监测器和所述温室气体监测器均受控于所述控制板并由所述电池模块供电。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漂浮组件上的太阳能板,所述电池模块与所述太阳能板连接以用于充电。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板连接或集成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控制板连接或集成有基于GPS或/和北斗定位功能的定位模块。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漂浮组件与形成所述蓝藻监测池的筒体为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筒体的底部闭合,顶部开放。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金属杆的材质为铝合金。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金属杆的下端贯穿所述漂浮组件并延伸到蓝藻监测池内,所述蓝藻密度监测器固定在所述金属杆的下端。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漂浮组件为由聚四氟乙烯吹塑制成的圆形浮筒
[0018]本技术的模拟河道水体蓝藻萌发同步检测温室气体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将富营养化水体蓝藻萌发监测,结合温室气体监测功能,实现一体化同步实施监测,为蓝藻水华爆发期间有害藻类密度和温室气体含量关系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0020]2)本技术是原位模拟河道水体蓝藻萌发同步检测温室气体装置,可设置在富营养化水体表面,可实现实时监测和有效回收装置;
[0021]3)本技术通过特定尺寸的格栅将水体中的大体积杂物分隔,从而提高了蓝藻密度测定的准确性,而且,格栅可拆卸,可清洗并重复利用;
[0022]4)本技术通过轻质金属杆与漂浮组件的配合,能够使整个装置稳定漂浮于水面,避免由装置不稳定导致的监测失误,更适用于原位河道水体蓝藻萌发同步检测温室气体。
附图说明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模拟河道水体蓝藻萌发同步检测温室气体装置的立体图。
[0025]图2为本技术模拟河道水体蓝藻萌发同步检测温室气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温室气体监测器,2、金属杆,3、控制箱,4、漂浮组件,5、蓝藻监测池,6、蓝藻密度监测器。
[0027]本技术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较佳实施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9]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拟河道水体蓝藻萌发同步检测温室气体装置,其包括蓝藻监测池5、蓝藻密度监测器6、漂浮组件4、金属杆2、温室气体监测器1和控制箱3。
[0030]蓝藻监测池5设置在水面以下,由四周带格栅的筒体形成,使得河道水体能够从蓝藻监测池5的四周通过格栅进入蓝藻监测池5内。本实施例中的筒体为圆柱形,当然,在具体实施中,根据需要,还可以为其它结构。格栅能够控制监测池内水体的悬浮物体积大小,格栅的孔径大于一般有害藻类的直径,优选格栅的孔径为8~10μm,在除藻过程中格栅孔允许水体及有害藻类通过并进入蓝藻监测池5内,同时,阻隔体积较大的固体杂物,保证受试水
体中有害藻类密度测定的准确性。具体地,四周带格栅的筒体顶部开放,底部闭合。
[0031]漂浮组件4为由聚四氟乙烯吹塑制成的圆形浮筒,用以为一体化监测装置提供足够的浮力并漂浮于被测水体表面,为整个装置的支撑主体。漂浮组件4的底面与蓝藻监测池5的顶部敞口连接,蓝藻密度监测器6设置在蓝藻监测池5内以用于对蓝藻密度进行监测。金属杆2竖立贯穿设置在漂浮组件4的中心位置上,温室气体监测器1固定在金属杆2的顶部,金属杆2为一体化监测装置可提供足够的稳定性,从而确保温室气体监测器1不会浸没到河水中。优选,所述金属杆2为轻质铝合金材质。
[0032]控制箱3固定设置在漂浮组件4上,控制箱3内设有电池模块和控制板,蓝藻密度监测器6和温室气体监测器1均受控于控制板并由电池模块供电。漂浮组件4铺设有太阳能板,电池模块与太阳能板连接以用于充电,从而保障电池模块的供电续航时间,即延长装置的运作时长。
[0033]优选地,控制板连接或集成有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实时传输蓝藻密度监测器6和温室气体监测器1的监测数据,以便远程获取监测数据。例如,无线通信模块通过基于SIM卡的4G/5G通信技术,将监测数据传输到互联网,通过PC或其他接入互联网的智能终端即可实施接收监测数据,并进行远程操控等。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控制板连接或集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河道水体蓝藻萌发同步检测温室气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组件,用于产生漂浮于水面的浮力;蓝藻监测池,设置在所述漂浮组件的下方用于沉没在水面以下,所述蓝藻监测池由四周带格栅的筒体连接在所述漂浮组件的底面形成,所述格栅的孔径为8~10μm;金属杆,竖立设置在所述漂浮组件的中心位置上;温室气体监测器,远离所述漂浮组件设置在所述金属杆的上部;以及蓝藻密度监测器,设置在所述蓝藻监测池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河道水体蓝藻萌发同步检测温室气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漂浮组件上的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设有电池模块和控制板,所述蓝藻密度监测器和所述温室气体监测器均受控于所述控制板并由所述电池模块供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河道水体蓝藻萌发同步检测温室气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漂浮组件上的太阳能板,所述电池模块与所述太阳能板连接以用于充电。4.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冒建华薛晓飞张杭君孟婷婷董月群李文兵靳永轩顾朝光李凌云
申请(专利权)人: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