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翅片铜管扩孔用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3436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翅片铜管扩孔用夹具,所属翅片铜管扩孔领域,包括旋转单元,所述旋转单元包括保护外壳一,所述保护外壳一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一,所述驱动电机一输出端设置有主动齿轮一,所述主动齿轮一表面设置有从动齿轮一,所述从动齿轮一内部设置有转动轴一,所述转动轴一表面设置有盖板一,所述盖板一连接在保护外壳一上侧面的位置,主动齿轮一的直径小于从动齿轮一的直径,所述盖板一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转动轴一的连接孔,本申请通过转动结构能够带动需要扩孔的翅片铜管转动,从而对翅片铜管扩孔扩孔端进行转换,避免了翅片铜管扩孔一端扩孔完成后需要将翅片铜管扩孔取下再重新进行固定,进而便于对翅片铜管扩孔端部进行扩孔。行扩孔。行扩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翅片铜管扩孔用夹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翅片铜管扩孔机,特别涉及一种翅片铜管扩孔用夹具。

技术介绍

[0002]翅片铜管是指一种对翅片采取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来强化其换热翅片传热管,其突出特点是可以在同一个翅片上集成不同强化方式的优点,从而获得更好的综合性能,翅片铜管由基管和包裹在外的翅片组成,基管通常为碳钢管、不锈钢管或铜管,将铝管套在外面,然后用专用轧机将铝管挤压成翅片,同时在基管外形成一层薄的底层将基管紧紧裹住。
[0003]现有技术中,根据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621165104.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铜管扩孔装置,其工作原理为:通过铜管夹具将铜管夹持住,铜管需要扩孔的一端朝向扩孔刀,另一端由限位机构对其限位,避免在扩孔过程中铜管发生位移,由于第一支座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安装孔,可以根据不同尺寸的铜管调整到合适的高度进行安装;通过导向凸缘,一方面起到对铜管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铜管发生转动,在第二螺杆拧入第二安装孔的过程中,带动扩孔刀向铜管方向移动,由于导向凸缘可拆卸方便根据铜管的内径更换通过升降杆调节扩孔刀的高度(此处可以利用气缸驱动升降杆上下移动或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升降杆的上下移动);通过电机带动滚珠丝杠旋转,从而带动与螺母连接的扩孔刀向铜管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对铜管的扩孔。
[0004]翅片铜管扩孔机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配备夹具,通过夹具对翅片铜管的位置进行固定,再通过翅片铜管扩孔机对铜管端部进行扩孔,而由于翅片铜管通常两端都需要进行扩孔,在翅片铜管一端扩孔完成后,需要将翅片铜管从夹具上取下,将未扩孔的翅片铜管一端朝向扩孔机,再通过夹具对翅片铜管进行固定,使得翅片铜管扩孔过程中需要进行两次夹持操作,首先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其次会造成翅片铜管扩孔速度降低,因此提出了一种翅片铜管扩孔用夹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翅片铜管扩孔用夹具,通过转动结构便于对翅片铜管扩孔用夹具进行转动,便于将翅片铜管扩孔端和未扩孔端的位置进行转换,有效的减少了翅片铜管扩孔过程中夹持的次数。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翅片铜管扩孔用夹具,包括:
[0007]旋转单元,所述旋转单元包括保护外壳一,所述保护外壳一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一,所述驱动电机一输出端设置有主动齿轮一,所述主动齿轮一表面设置有从动齿轮一,所述从动齿轮一内部设置有转动轴一,所述转动轴一表面设置有盖板一,所述盖板一连接在保护外壳一上侧面的位置,主动齿轮一的直径小于从动齿轮一的直径,所述盖板一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转动轴一的连接孔;
[0008]下夹持单元,所述下夹持单元设置在盖板上侧面的位置,所述下夹持单元连接在转动轴一顶端的位置,所述下夹持单元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侧面设置有下夹持板,所述下夹持板和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
[0009]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设置在下夹持板的上方的位置,所述升降单元连接在支撑板上;
[0010]上夹持单元,所述上夹持单元设置在下夹持板上方的位置,所述上夹持单元连接在升降单元上,所述上夹持单元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下方设置有上夹持板,所述上夹持板与安装板支架设置有安装机构,下夹持板和上夹持板上均设置有用于防止翅片铜管的放置槽,所述下夹持板和上夹持板均为金属材料制成。
[0011]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在支撑板上侧面的位置,所述连接板内部设置有T形固定板,所述T形固定板连接在下夹持板下侧面的位置,所述T形固定板前侧面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内壁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栓,连接板前侧面设置有用于固定螺栓限位固定的螺纹孔。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取下固定螺栓,将限位板取下,拉动下夹持板带动T形固定板从连接板内滑出,将更换的下夹持板通过T形固定板插入连接板内,再通过固定螺栓将限位板固定于连接板表面,便于对下夹持板进行更换,使得下夹持板可以对不同管径的翅片铜管进行夹持固定。
[0013]作为优选,所述升降单元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侧面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上侧面设置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端连接在安装板上面的位置。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柱将顶板和伸缩气缸安装于支撑板上侧面,通过伸缩气缸驱动输出端伸长,推动上夹持单元向下移动,便于对翅片铜管进行夹持固定。
[0015]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部设置有T形连接板,所述T形连接板后侧面设置有固定磁铁且固定磁铁与安装架相吸附。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上夹持板,使得上夹持板带动T形连接板从安装架内滑出,使得固定磁铁与安装架分离,将更换的上夹持板通过T形连接板插入安装架内,并通过固定磁铁与安装架吸附进行固定,便于对上夹持板进行更换,使得上夹持板可以对不同管径的翅片铜管进行夹持固定。
[0017]综上所述,将需要扩孔的翅片铜管放置于下夹持板上,通过升降单元推动安装板移动,使得安装机构带动上夹持板与下夹持板接触,对翅片铜管进行固定,再通过翅片铜管扩孔机对翅片铜管端部进行扩孔处理,当翅片铜管一端扩孔完成后,通过驱动电机一驱动主动齿轮一转动,使得从动齿轮一通过转动轴一带动支撑板转动,使得支撑板通过连接机构带动下夹持板转动,同时支撑板通过升降单元安装板转动,使得安装板通过安装机构带动上夹持板转动,从而带动翅片铜管转动,从而将翅片铜管扩孔完成的一端和未扩孔一端的位置互换,便于对翅片铜管两端进行扩孔处理。
[0018]本申请通过转动结构能够带动需要扩孔的翅片铜管转动,从而对翅片铜管扩孔端进行转换,避免了翅片铜管扩孔一端扩孔完成后需要将翅片铜管扩孔取下再重新进行固定,进而便于对翅片铜管扩孔端部进行扩孔;
[0019]本申请利用通过可以拆卸结构便于根据翅片铜管的管径对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进行更换,避免了翅片铜管扩孔用夹具只能对一种管径的翅片铜管进行夹持固定。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拆分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转动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的下夹持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的上夹持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技术的升降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技术的连接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本技术的安装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的转动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旋转单元;101、保护外壳一;102、驱动电机一;103、主动齿轮一;104、从动齿轮一;105、转动轴一;106、盖板一;107、保护外壳二;108、防尘网;109、驱动电机二;1010、主动齿轮二;1011、从动齿轮二;1012、转动轴二;1013、盖板二;1014、圆形滑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翅片铜管扩孔用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单元(1),所述旋转单元(1)包括保护外壳一(101),所述保护外壳一(101)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一(102),所述驱动电机一(102)输出端设置有主动齿轮一(103),所述主动齿轮一(103)表面设置有从动齿轮一(104),所述从动齿轮一(104)内部设置有转动轴一(105),所述转动轴一(105)表面设置有盖板一(106),所述盖板一(106)连接在保护外壳一(101)上侧面的位置;下夹持单元(2),所述下夹持单元(2)设置在盖板一(106)上侧面的位置,所述下夹持单元(2)连接在转动轴一(105)顶端的位置,所述下夹持单元(2)包括支撑板(201),所述支撑板(201)上侧面设置有下夹持板(202),所述下夹持板(202)和支撑板(201)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203);升降单元(3),所述升降单元(3)设置在下夹持板(202)的上方的位置,所述升降单元(3)连接在支撑板(201)上;上夹持单元(4),所述上夹持单元(4)设置在下夹持板(202)上方的位置,所述上夹持单元(4)连接在升降单元(3)上,所述上夹持单元(4)包括安装板(401),所述安装板(401)下方设置有上夹持板(403),所述上夹持板(403)与安装板(401)支架设置有安装机构(4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翅片铜管扩孔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203)包括连接板(2031),所述连接板(2031)连接在支撑板(201)上侧面的位置,所述连接板(2031)内部设置有T形固定板(2032),所述T形固定板(2032)连接在下夹持板(202)下侧面的位置,所述T形固定板(2032)前侧面设置有限位板(2033),所述限位板(2033)内壁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栓(203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翅片铜管扩孔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单元(3)包括支撑柱(301),所述支撑柱(301)上侧面设置有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伟丁云龙程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斯坦普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