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倒置两步法的CsPbBr3太阳电池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3149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倒置两步法的CsPbBr3太阳电池制备方法,实现步骤为:在透明导电衬底上沉积电子传输层和CsBr;生成CsPbBr3吸光层;生成空穴传输层;生成氧化钼缓冲层;获取制备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在透明导电衬底上沉积n型半导体氧化物作为电子传输层,并在形成的电子传输层上沉积CsBr薄膜,然后在CsBr薄膜上沉积PbBr2薄膜,经过退火结晶,形成CsPbBr3钙钛矿层,这种倒置两步法由于CsBr层的密度与CsPbBr3层的密度相近,在沉积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两个薄膜体积变化较小,能够降低晶格畸变并使CsBr和PbBr2反应更充分,能够降低载流子的复合,进而有效提高了CsPbBr3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倒置两步法的CsPbBr3太阳电池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
,涉及一种太阳电池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倒置两步法的CsPbBr3太阳电池制备方法,可应用于智能光伏玻璃、光伏汽车一体化和光伏建筑一体化等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太阳电池是以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为基础,吸收太阳光能量转化为电能的半导体器件,根据所用半导体材料的不同,太阳电池可以分为晶体硅太阳电池和薄膜太阳电池。薄膜太阳电池中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电池自2009年首次报道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十五年内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从3.8%提升到26%。尽管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电池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其较差的稳定性阻碍了其商业化道路。采用无机铯离子(Cs
+
)完全取代杂化钙钛矿中的有机阳离子(如MA
+
),形成的全无机钙钛矿在高湿度、高温度、光照等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在全无机钙钛矿体系中CsPbBr3钙钛矿具有最佳的稳定性,用于制备太阳电池可实现效率和稳定性的平衡。特别地,由于CsPbBr3薄膜的光学带隙大(>2.3eV),故在可见光长波段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将其制备成半透明电池在智能光伏玻璃、光伏汽车一体化和光伏建筑一体化等方面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0003]现有CsPbBr3太阳电池制备过程中,制备CsPbBr3钙钛矿薄膜采用的是两步溶液法,即以PbBr2为基底在其表面旋涂CsBr溶液或将其浸泡在CsBr溶液中,再通过退火结晶生成CsPbBr3钙钛矿薄膜。但由于这一过程中薄膜密度从PbBr2层的~6.69g/cm3下降到CsPbBr3层的~4.84g/cm3,同时薄膜体积膨胀了1.38倍,阻止CsBr继续向PbBr2深层扩散,从而造成CsBr和PbBr2反应不充分,导致薄膜表面由于CsBr过量而生成Cs4PbBr6杂相,薄膜底部由于PbBr2过量而生成CsPb2Br5杂相,表面和底部带有杂相的CsPbBr3钙钛矿薄膜的均匀性变差,且这些杂相会形成能量势垒和陷阱态,增加载流子的复合,最终导致CsPbBr3电池性能低下,限制大面积电池性能的提升。例如Zhang Zeyang等人2022年在《Energy&Environmental Materials》中发表文章“Accelerated Sequential Deposition Reaction via Crystal Orientation Engineering for Low

Temperature,High

Efficiency Carbon

Electrode CsPbBr
3 Solar Cells”,公开了一种高性能CsPbBr3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虽然通过在两步溶液法中的PbBr2前驱体溶液中掺入CsBr,降低了PbBr2薄膜与CsBr薄膜的反应势垒,能够加速两者反应生成CsPbBr3,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CsPbBr3钙钛矿薄膜的均匀性,但是仍然无法避免这一过程中因薄膜体积膨胀致使晶格畸变以及CsBr和PbBr2反应不充分导致CsPbBr3太阳电池效率提升有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倒置两步法的CsPbBr3太阳电池制备方法,旨在保证太阳电池稳定性的同时,提高CsPbBr3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基于倒置两步法的CsPbBr3太阳电池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1)在透明导电衬底上沉积电子传输层和CsBr薄膜:
[0008]使用雾化化学沉积法在透明导电衬底上沉积n型半导体氧化物,形成电子传输层,并在电子传输层上沉积CsBr薄膜;
[0009](2)生成CsPbBr3吸光层:
[0010]使用狭缝涂布法在CsBr薄膜上沉积PbBr2薄膜,并将其置于热台上退火结晶,形成CsPbBr3钙钛矿层;
[0011](3)生成空穴传输层:
[0012]使用狭缝涂布法在CsPbBr3钙钛矿层上沉积p型半导体材料,形成空穴传输层;
[0013](4)生成氧化钼缓冲层:
[0014]使用热蒸发工艺在空穴传输层上沉积氧化钼,形成氧化钼缓冲层;
[0015](5)获取制备结果:
[0016]使用磁控溅射工艺在氧化钼缓冲层上沉积氧化铟锌IZO层,作为透明电极,最后使用金属掩模版在IZO上沉积银栅线电极,得到自上而下依次层叠的金属电极层、IZO层、氧化钼层、空穴传输层、CsPbBr3吸光层、电子传输层、透明导电衬底的半透明CsPbBr3太阳电池。
[0017]一种基于倒置两步法的CsPbBr3太阳电池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8](1)在透明导电衬底上沉积电子传输层和CsBr薄膜:
[0019]使用雾化化学沉积法在透明导电衬底上沉积n型半导体氧化物,形成电子传输层,并在电子传输层上沉积CsBr薄膜;
[0020](2)生成CsPbBr3吸光层:
[0021]使用狭缝涂布法在CsBr薄膜上沉积PbBr2薄膜,并将其置于热台上退火结晶,形成CsPbBr3钙钛矿层;
[0022](3)获取制备结果:
[0023]使用丝网印刷法在CsPbBr3钙钛矿层上沉积导电碳浆,形成碳电极,得到自上而下依次层叠的碳电极、CsPbBr3吸光层、电子传输层、透明导电衬底的CsPbBr3太阳电池。
[0024]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5]本专利技术首先在透明导电衬底上沉积n型半导体氧化物作为电子传输层,并在形成的电子传输层上沉积CsBr薄膜,然后在CsBr薄膜上沉积PbBr2薄膜,经过退火结晶,形成CsPbBr3钙钛矿层,这种倒置两步法由于CsBr层的密度与CsPbBr3层的密度相近,在沉积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两个薄膜体积变化较小,能够降低晶格畸变并使CsBr和PbBr2反应更充分,避免了现有两步溶液法先沉积PbBr2再沉积CsBr而导致的CsPbBr3层杂相较多、均匀性差的缺点,能够降低载流子的复合,进而有效提高了CsPbBr3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实现流程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所制备的太阳电池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9]实施例1:
[0030]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0031]步骤1)在透明导电衬底上沉积电子传输层和CsBr薄膜:
[0032]使用雾化化学沉积法在透明导电衬底上沉积n型半导体氧化物,形成电子传输层,并在电子传输层上沉积CsBr薄膜。
[0033]透明导电衬底采用FTO导电玻璃衬底或AZO导电玻璃衬底,本实施例采用相比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倒置两步法的CsPbBr3太阳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透明导电衬底上沉积电子传输层和CsBr薄膜:使用雾化化学沉积法在透明导电衬底上沉积n型半导体氧化物,形成电子传输层,并在电子传输层上沉积CsBr薄膜;(2)生成CsPbBr3吸光层:使用狭缝涂布法在CsBr薄膜上沉积PbBr2薄膜,并将其置于热台上退火结晶,形成CsPbBr3钙钛矿层;(3)生成空穴传输层:使用狭缝涂布法在CsPbBr3钙钛矿层上沉积p型半导体材料,形成空穴传输层;(4)生成氧化钼缓冲层:使用热蒸发工艺在空穴传输层上沉积氧化钼,形成氧化钼缓冲层;(5)获取制备结果:使用磁控溅射工艺在氧化钼缓冲层上沉积氧化铟锌IZO层,作为透明电极,最后使用金属掩模版在IZO上沉积银栅线电极,得到自上而下依次层叠的金属电极层、IZO层、氧化钼层、空穴传输层、CsPbBr3吸光层、电子传输层、透明导电衬底的半透明CsPbBr3太阳电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透明导电衬底,采用FTO导电玻璃衬底或AZO导电玻璃衬底。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对透明导电衬底沉积电子传输层和CsBr薄膜,实现步骤为:(1a)将透明导电衬底放置在MistCVD系统的腔室中,采用雾化化学沉积法,在透明导电衬底上沉积n型半导体氧化物,原位结晶成膜,形成电子传输层;(1b)将沉积了电子传输层的透明导电衬底继续放置在原MistCVD系统的腔室中,采用雾化化学沉积法,替换雾化源为浓度250mg/mL的CsBr水溶液,在电子传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大正王子昊张春福朱卫东周龙习鹤何逸冰张进成郝跃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